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30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一、 引言

  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称之为经济新常态。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之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预示着世界经济步入“大调整”与“大过渡”的时期。这种大时代经济背景与中国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因素的叠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化改革、银行国际竞争力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我国银行"走出去"战略的深化实施,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引领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潮流,这不仅是我国银行应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服务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推进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资银行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形势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影响以及中资银行面临的不利因素,得出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策略选择。

  二、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政策形势

  1. 全球金融危机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多年来,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监管方面的考虑,对中资银行进入其市场采取严苛的政策。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大银行普遍陷入流动性短缺和资本不足的困境,与此同时,巴塞尔等监管规则出台,使全球大型银行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欧美大型银行的去杠杆趋势明显,无力继续延续危机前的海外扩张步伐。出于需要依靠中国帮助走出危机的考虑,发达国家对中资银行的进入政策逐步放松,中资银行在发达国家的进入变得更为容易,中资银行迎来了海外扩张的重要机会。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国建立分行就是在2008年获批的。因为此前中资银行海外业务较少,这场金融危机对中资银行影响远小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的影响,从而改变了全球银行业的格局。经过这场金融危机,世界认识到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和能力,从而使中资银行在全球新兴经济体和世界金融中心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金融危机之后,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和个人客户开始选择与中资银行合作,这提升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层次。

  2. 我国政府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开放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这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三中和五中全会对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金融业开放的重要载体,三中和五中全会对银行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指明了着力点和落脚点。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丝路基金、亚投行、中非合作、中拉合作等一系列有重点、全方位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等政策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企业“走出去”相互促进,中国银行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调查显示,已有41%的境外企业与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方之间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付。而中资银行的海外机构大多承担了当地人民币清算行的角色,由于中资企业“走出去”会产生对国际结算业务和跨境财富业务的需求,从而促进了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第二,随着中国企业投资的全球化和中国居民投资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促进国内银行海外分行或代理行使用人民币实现境内企业的海外直投,2014年底开始的RQDII可以帮助中国居民采用RQDII通道实现海外多元化投资,从而利于海外分支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扩大跨国投资的客户群、壮大自身实力,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第三,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好的投资市场之一,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海外人民币回投国内金融市场,为国内商业银行拓展银行间债券交易代理业务和托管业务、交易所证券和资金清算交收业务、吸收国际先进投资经验和增强金融市场盈利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3.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银行业自身国际竞争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从而更加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改革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中国银行业20多年来经历了一系列改革,首先,20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完成从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转变,补充了资本金,剥离了逾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其次,2003年开始通过注资、财务重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资银行增加了资本,管理状况与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改善与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资银行自身实力的提高为其国际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银行业的开放也促进了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外资银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后,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随着中国加入WTO的5年过渡期结束,2006年底有分别来自于22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77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88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27个省份的69个城市设立了机构,包括41家外资法人机构、97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82家代表处。我国银行业可以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风险应对模式和金融创新能力等,进而提升自身国际化竞争力,进而促进其国际化经营。截至2014年底,20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5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 200多家分支机构,总资产1.5万亿美元。

  三、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不利因素

  经过多年努力,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发展经验、市场竞争力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

  1. 国际化程度偏低,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

  首先,中资银行在境外资产占总资产、境外利润占总利润、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占总机构数量、境外员工数量占总员工等反映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方面比重偏低,与国际大银行动辄占比50%以上的比重差距较大。在地域分布上,中资银行的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以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行为例,其2014年港澳台地区税前利润占境外税前利润的71.53%,与国外主要跨国银行如汇丰、花旗、渣打等相比,在国际化经营的广度方面差距明显。

  2. 中资银行国际化模式主要以新建为主,模式单一。中资银行通过新建方式在构建海外网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依然缓慢,这与新设机构这种方式天生有缺陷相关:一是设立新机构周期较长,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耗费时间和精力虽然不少,但见效不快。二是对当地市场的适应和渗透速度相对缓慢,客户体系的构建一般从零开始。中资银行以新建为主要国际化模式的国际化方式严重影响国际化的效率。近几年来虽然跨国并购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在并购数量和规模方面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并且中资银行的并购主体多为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参与的较少。

  3.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中资银行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中资银行由于长期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依赖,海外分支机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比例较高,中间业务比重较低,缺乏市场意识和业务创新意识。另外中资银行的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与中资企业、商务人员、当地华人华侨相关的资金结算、融资贷款、存取款等传统业务,对于东道国客户资源的开发力度和成果都不显著。

  4. 国际化人才匮乏。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是一个个全新而陌生的经营环境,要尽快适应并且融入这个环境而形成竞争力,中资银行需要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目前,中资银行缺乏这两种人才,主要表现在:一是因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时间不长,掌握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的人不多,经营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在现有人力资源政策下,招聘具有国际化视野,懂国际金融运行规则,懂国际法律金融规则秩序的管理人才比较困难;三是既懂国内业务又懂国际业务,既懂本币业务又懂外币业务,既懂传统信贷业务又懂创新中间业务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匮乏。中资银行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国际业务竞争力不强。

  四、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策略选择

  1. 根据世情、国情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在发达国家银行陷入困境,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贷款率较低的形式下,应该抓住机遇实施积极的国际化战略。

  (1)继续开拓、巩固和强化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业务,该地区一般是中资银行国际化业务开展的起点,是开拓国际业务的试点窗口,中资银行在该地区比较容易做大做强。

  (2)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的中国特有政策背景下,应该抓住政策红利,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业务。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在文化、语言、经贸、政治历史及地缘上联系密切,又有政策支持,比较有利于形成区位优势,进而降低经营成本,利于快速发展国际化业务。

  (3)基于追随客户战略,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的银行国际化业务。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在上述地区大力投资基建、能源、矿产等业务,这给中资银行发展与该地区的跨境结算、信用证、跨境贷款等国际化业务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4)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比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2015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7.23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32万亿元。中资银行特别是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是境外人民币主要清算行,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巩固发展中资银行在伦敦、纽约、新加坡等世界金融中心的国际结算、国际卡、RQDII、RQFII、QDLP、QDIE等跨境中间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存贷款及投资等银行跨境传统业务,提升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层次和水平。

  2. 结合自身和目标市场情况选择国际化方式。并购还是自建?这是企业扩张的永恒话题。根据银行自身和目标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国际化方式是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银行自身来看,资产雄厚,风控能力强,整合资源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银行应该抓住机遇,选择更多的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国际化拓展。而那些资本实力,风控及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对薄弱的银行,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更多的应该采取相对稳健的申设海外分支机构或参股经营等方式。

  从目标市场特点来看,在金融监管制度健全的准入门槛较低的瑞士等欧盟国家,开设分行的手续相对简单,中资银行为快速开展业务可以采用设立分行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对金融监管严苛的印度等南亚国家,其在一带一路上,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采用设立子行的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在欧美、拉美、非洲等受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和地区,其银行急需补充资本金,其监管机构也放松了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收购参股限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资银行可以采用并购或者参股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3. 根据国际化业务开展情况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中资银行国际化人才匮乏是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战略推进过程中,一方面要从银行外部引进具有国际化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境外机构适当增加本地员工的招聘数量,加强本地员工的企业价值观教育,制定符合本地员工发展的职业规划和薪酬计划,提高本地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从银行内部对国际化人才进行培养,在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等世界金融中心设立海外培训中心,定期选派优秀的业务人员参加培训或跟班学习,使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产品和管理方法。通过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出一群熟悉本行文化并且了解国际化经营的业务及管理精英。

  4. 因地制宜,本地化经营。汇丰银行国际化经营时提出了“全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口号,这对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各国文化,法律,市场等各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行本地化经营,聘请熟悉当地市场和法律的本地人,既可以加强对本地市场的把握,又可以提升其在东道国的形象,还可以更加迅速的将本行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加以融合,有利于中资银行在东道国拓展本地企业和个人客户,做大做强本地业务。

  5. 重视业务创新,实现业务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利用率较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很难占据有利地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资银行在发展国际化业务时应该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合东道国当地需求的投融资、理财、基金、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等产品,特别是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民币产品,从而提高海外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和资本收益率,更好的适应当地市场,进而提升该行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资 经营策略 常态 策略 银行 经营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