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论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0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日渐深入,利率传导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不仅是利率政策的被动执行者,也是市场经济中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作为利率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效果。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中间桥梁,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得以实施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是利率政策的执行者和传导者,是利率传导链条中联接中央银行与企业、居民等经济实体的纽带,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体系来调控利率水平并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意义更加特殊。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银行贷款长期以来一直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尽管当前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比重下降,但目前来看商业银行贷款仍是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在我国的利率传导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利率传导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内部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削弱了利率传导的效果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存在着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市场均衡利率两种参考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在对不同的产品构建内部收益率曲线时会依据不同的基准利率。当经济发生波动时,中央银行进行逆周期调控时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此时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均衡利率出现不一致。法定基准利率与市场均衡利率发生偏离时,商业银行在构建内部收益率曲线时不得不面临基准利率选择问题。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更倾向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均衡利率为基准构建的内部收益率曲线,对中央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反应不够敏感,影响了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削弱了利率政策传导效果。

  (二)商业银行利率政策预期偏离导致央行利率政策难以落实

  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的行为可能因发生预期偏离而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如商业银行制定短期经营目标后,并不能准确判断和预测中央银行在此期间是否会做出政策调整。一旦中央银行短期内改变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目标可能无法实现。此时,商业银行会调整存贷款利率,力求实现既定收益目标,这些调整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落实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货币政策要经过商业银行的总行、各级分支行才得以具体执行,传导链条较长,传导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的传递偏差,导致商业银行行为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期望相偏离,最终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导向相悖

  与中央银行逆周期宏观调控相比,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的特征。如在经济下行期,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调基准利率来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但商业银行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经营行为可能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导向相悖。因为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增大,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以及满足监管指标的要求,商业银行必然会采取保守谨慎的贷款政策,导致“惜贷慎贷”现象出现,拒贷行为增加,甚至出现提前收回未到期贷款等行为。同时,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商业银行会使用价格杠杆,即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抑制一定的信贷需求。此时,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削弱了利率传导效果,中央银行通过利率传导渠道旨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预期就难以实现。

  (四)商业银行“信贷偏好”导致利率传导渠道不畅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定位于满足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信贷资金主要倾向大企业。小微由于具有企业规模偏小、可抵押物少等特点,贷款风险较大,因此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和要求提供担保等措施来匹配和降低贷款风险。为取得贷款,小微企业除需支付利息费用外,还需要支付担保费、评估、抵质押登记费、公证费等各种非利息费用。以四川某酒业公司为例,2014年在某银行申请流动资金周转贷款3970万元,期限1年。该公司除了支付合同年约定的利率10.1%外,还支付了2.4%的担保费、1.01%的评估费,并缴纳贷款金额的10%作为保证金,实际使用的只有3573万元,综合融资成本高达15.01%,贷款非利息成本占综合融资成本的近1/3。过多的非利息费用导致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成本居高不下,但小微企业无法通过银行信贷以外的方式融资,只能被动接受贷款价格,央行通过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目的未能达到。

  三、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尽快培育出公认的“基准利率”

  一是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管制,实现存贷款利率真正的市场化;二是从政策利率体系中尽快培育形成一个市场和官方都认可的“基准利率”并定期调整公布,稳定市场对利率的预期,进一步发挥“基准利率”对整个利率体系的引导作用。三是以“基准利率”为基础,加快基准利率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一个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充分体现和反映市场经济特点、可参考的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体系。

  (二)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疏通子市场间的利率传导机制

  一是促进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包括创业板市场、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市场层次与产品种类,增加银行信贷融资的可替代性;二是逐步扩大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积极推动企业、个人投资者等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参与货币市场,推动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票据市场,同时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扩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发展跨市场产品,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实现资金合理流动,促进市场真实的利率价格信号的形成。   (三)改革银行监管考核,缓解顺周期效应对利率传导影响

  一是银行监管部门要改革银行监管指标,建立多元化监管指标体系,降低商业银行顺周期效应,缓解对利率传导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银行监管部门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二是中央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在逆周期宏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逆周期的政策工具,如动态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拨备制度等加强对商业银行考核,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问题;三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相关货币政策过程中,应将银行信贷顺周期的特征及其负面效应考虑进来,以保证政策实施的效果。

  (四)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改善利率传导的微观基础

  一是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增强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自主定价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有效发挥其在利率传导机制中的主导地位;二是进一步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通过股票、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企业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三是加大利率市场化宣传解释工作,使社会公众了解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拓宽居民的投融资渠道,提高居民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利率 商业银行 机制 背景 行为 影响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