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异端舆论、社会公众选择与政府行为论文

异端舆论、社会公众选择与政府行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06

异端舆论、社会公众选择与政府行为

  一、引言与文献评述

  异端舆论,即当下的非主流舆论。之所以称为“当下”,是因为异端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值得重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与部分非主流媒体信息报道的准确性已经使得人们对舆论的甄别能力有所下降。由爱德曼发布的《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报纸媒体的公信力在两年间即从45%下降到了21%,而电视媒体的信任度下降了1/3[1]。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使得其在公众舆论的引导方面显得愈发被动。而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选择通常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这引发很多影响较大的市场行为:绿豆异常涨价、大蒜飚价、“盐荒”事件等。政府在异端舆论面前经常措手不及,因而更多的是事后控制。

  异端舆论不仅通过人们口头传播,网络使其传播地更加迅速。网络彰显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以及更加隐蔽的信息集权控制,容易导致网络无政府主义,否定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同时,网络舆论会引发非理性参与,甚至导致非法参与和制度外参与,从而给政府决策造成错误诱导,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2]。为此,政府不会置之不理。赵崴斐(2014)提出要积极加强党的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舆论协调与引导机制,同时还要提升民众媒介素养与加强个人自律,促进多元舆论共融[3]。政府还可以通过搭建平等互动的沟通平台进行引导,与时俱进,掌握新媒体沟通技巧[4]。夏雨禾(2014)则比较乐观,他认为对于舆论引导和监管的特定主体而言,网络传播同时是创造机遇的有利时机,应充分挖掘新技术在舆论引导方式方法创新中的“正能量”作用[5]。学者们从公共舆论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网络舆论如何影响政府决策以及政府对公众舆论的引导途径等角度来研究舆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但对于异端舆论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异端舆论、公众选择以及政府行为三者关系入手,厘清异端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的机制,通过对三者的序贯博弈分析力图为政府对异端舆论的控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异端舆论对政府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

  社会上一些个人或集团总是会利用政府政策的空隙攫取自身的利益,他们通过制造各种异端舆论吸引人们的眼球,以实现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又必定与其自身利益有关。这种异端舆论不一定能够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一种情况是,多数社会公众对这种舆论采取摒弃的态度,那么异端舆论很快会自生自灭,政府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另一种情况,社会公众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异端舆论引起越来越大的社会冲动,引起社会或市场行为的骚动,威胁到社会或经济市场稳定,此时,政府被动出手干预,这种干预可以是间接的通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公众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是直接的行政命令式的干预。通过这种干预,异端舆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甚至消亡。然而,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新的政策空隙为制造新的异端舆论寻找机会,加之政府放松监管或监管不力,新一轮的异端舆论又会死灰复燃,如此形成往复循环。

  在无法控制个人或集团制造异端舆论初衷的情况下,政府只有被动干预,正是由于这种被动,使得政府在接下来的每一步博弈中都是被动出招,才会有图1的循环过程。

  三、地方政府行为的异端舆论冲击:一个博弈

  上一节就异端舆论对政府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作了简单分析,下面建立一个三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异端舆论对政府行为影响的具体过程,以求为政府对异端舆论的控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基本假设

  在具体分析之前,给出一些基本假设:

  1、三个理性主体:博弈中只有三个主体,即个人或利益集团、社会公众、政府,而且每个主体都是理性的行为人。这里的社会公众主要指异端舆论关乎其收益的群体,即市场参与主体。

  2、两种社会状态:即社会或经济市场不是处于稳定的状态就是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而没有中间形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很难在异端舆论的潜伏期就发现社会或市场混乱的苗头。

  3、只考虑个人或利益集团出于自身利益主动制造异端舆论的情况,不考虑其被人利用的情形。

  (二)三阶段序贯博弈

  地方政府会不会采取干预措施取决于异端舆论造成的社会影响。当绝大多数社会公众都对异端舆论采取摒弃态度时,政府没必要花费成本进行干预。只有当异端舆论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公众盲目跟风接受该种舆论时政府才会去干预。

  阶段1:个人或利益集团行为。假设个人或利益集团制造异端舆论的力度为T,可以用制造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他们通过控制制造异端舆论时间的长短和范围大小来来调节舆论的影响力。当他们认为舆论影响有可能招致政府管制时就会适当收敛,直至威胁消失。由于制造异端舆论时间的长短会关系到公众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个人或利益集团的收益,所以,个人或利益集团收益是T的函数,且与社会公众接受程度变化趋势一致,用Y(T)表示。

  阶段2:社会公众选择。在异端舆论出现后,社会公众会下意识地甄别舆论的可靠性。他们可能通过询问身边的人或是留意主流媒体的报道,或是主动上网查阅相关信息,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会倾听“小道消息”,弄假成真。假设公众接受异端舆论的程度为P,可以用接受的人数来表示。为了便于理解,假设P与T存在着关联,即P=P(T)。当制造异端舆论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时,社会公众接受的人数较少,且几乎处在不变的水平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公众越来越多的选择接受,且满足P′(T)>0,P′′(T)>0。持续时间导致公众越来越多的阀值为T1,也是政府所能忍受的阀值。Y与P均为分段函数,如下公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个人或利益集团制造异端舆论持续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舆论接受的选择。当多数公众都排斥这种舆论时,政府不需要花费成本去干预这种活动。然而,随着异端舆论持续时间的延长,社会公众开始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接受这种舆论,政府开始施加干预,这种干预可以是间接的通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公众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是直接的行政命令式的干预。通过这种干预,异端舆论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甚至消亡。然而,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新的政策空隙为制造新的异端舆论寻找机会,加之政府放松监管,新一轮的异端舆论又会兴起,如此形成往复循环。

  (二)政策建议

  由于无法控制个人或集团制造异端舆论的初衷,政府只有被动干预,正是由于这种被动,使得政府在接下来的每一步博弈中都是被动出招,致使异端舆论现象出现往复循环。为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使政府在博弈中处于主动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异端舆论事件的出现。

  1、建立多种利益集团舆情分析管理系统。一般个人制造异端舆论能够引起较大轰动的事件较少,因此,应重点关注多种利益集团。这包括各种合法和非法的社会组织,对于非法组织,应坚决予以取缔。对于合法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工会,企业集团等,应多关注其利益诉求。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这种机构不一定是但最好是常设的,拥有专门的信息搜集人员、数据库建立的技术人员和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维护人员。信息搜集人员的任务应该是针对多种利益集团的舆情观察,从而在源头上把控异端舆论形成。

  2、完善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平台的建设。必须保证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渠道的畅通。持续积极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完善社会公众心声的搜集与反馈制度。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对掌握着大量权威的第一手信息的各级政府来说,以此为契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从而掌握舆论主导权,加深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效果。

  3、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改变主流媒体“守门人”的角色,提高其公信力。主流媒体的主要任务不是用来修正异端舆论的错误性,而是通过增强自身的公信力让社会公众主动排斥与主流媒体所宣传思想相悖的舆论。通过政府进一步放权,增强主流媒体的自由度和客观度,发挥好媒体的“第三方”作用,来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重点在于客观公正与引导,而不是控制。

  4、政府持续有效的监管。如若政府放松监管,异端舆论会有恢复的可能,为此,政府应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不给异端舆论制造者以喘息的可能。这不仅在于舆情监控系统的精干程度,还在于政府干预过程是否彻底。通过雇佣专职人员或公证人员,有效防止政府干预组织的腐化行为,在制度上保证政府监管的效度和力度,不对异端舆论制造者忍让与退步。(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异端舆论、社会公众选择与政府行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异端 舆论 公众 行为 选择 政府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