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融资决策论文 >> 互联网、大数据与产业链融资新趋势:海尔个案论文

互联网、大数据与产业链融资新趋势:海尔个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07

互联网、大数据与产业链融资新趋势:海尔个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5-0027-07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而产业链内部的企业在相互交易间建立了较为复杂的关系,信息不对称程度较轻。借助于这种关系,在银行信用受到配给约束或稀缺时,中小企业普遍借助商业信用从产业链内部的上下游企业获取部分流动性。但由于成本与规模的限制,商业信用的应用范围有限。另外,银行针对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推出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产业链金融方式,但银行位于产业链之外,在金融供给过程中仅仅具有金融功能,而物流、商务信息管理则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核心企业,无法将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各个节点有效结合起来,这就增加了信息传递的环节与风险可能性,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被削弱。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整合对商业信用进行拓展,代替银行信用进行金融内部配套,有助于突破传统的信贷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理论综述

  产业链融资最早表现为物流融资,依托商品的流转而开展,基于企业间的商品交易,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之后产业链融资的形式不断进行扩展, 19 世纪芝加哥谷物行业用仓单为发货人融资,2001 年美国第一国际银行被美国联合包裹公司收购,以期为顾客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随着产业链金融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理论也日益丰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产业链融资业务模式的演进和具体形式进行探讨,二是对产业链融资业务中的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研究。闫俊宏、许祥泰(2007)对产业链金融进行了定义,认为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关联和交易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参与到实业经济中去,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从本质上来讲,产业链融资是对商业信用提升的一种方式,目前大体上可由产业链内部企业提供和由银行提供。产业链内部企业通过商业信用提供融资的优势在于方便和及时。而缺陷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二是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三是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四是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间;另外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由银行来提供产业链融资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这些局限性,但由于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往往不一致,资金配置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另外,银行仍然位于产业链条之外,产业和物流信息无法有效获取,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弯红地(2008)根据其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模型,认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供应链金融所依赖的风险规避机制有失灵的可能性。胡跃飞和黄少卿(2009)认为,对整个产业链风险的监控与防范是产业链金融的核心,由于要做到对各个交易环节的风险都加以识别,风险控制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目前银行提供的产业链金融总体呈现出金融属性较强,而产业属性较弱的特点,而企业提供的产业链融资则缺乏规模和成本优势。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是否可以对商业信用进行扩展进而实现产业链金融内部配套呢?海尔“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核心企业利用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控制作用,依托自身的财务公司和积累的海量产业数据开展融资业务,实现了银行才能达到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三、海尔“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

  (一)背景

  海尔集团作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拥有24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66个贸易公司,经销商三万余家,供应商2423家,涉及有色金属、玻璃、模具、包装、电机、运输等近20个行业,形成了完整和清晰的产业链条。在以海尔集团为中心的产业链中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许多经销商想扩大规模或新建店铺也缺乏资金。以建店融资为例,前期投入的资金要100万―200万元,普通创业者很难拿出足够资金,由于缺乏抵押从银行贷款也比较困难。海尔集团意识到,如今的市场竞争已超出企业与企业的范畴,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了产业链的健康程度与竞争力,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样也制约着产业链的发展,对海尔自身的扩张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海尔决定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二)寻求内生金融配套的思考

  为更好地进行产业配套,海尔集团成立了海尔财务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日日顺物流公司和快捷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海尔财务公司在2002年成立,作为海尔集团内部的筹资、结算、融资和管理中心,充分发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职能,主要资金来源是集团企业存款和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2011年银监会在对财务公司进一步优化分类监管过程中,允许符合监管要求的财务公司向集团业务产业链的上下游适当延伸金融服务,海尔财务公司意识到这是实现产业链融资内部配套的机会,借助其发达的信息网络,服务范围逐渐从集团内拓展到整个产业链。

  于是,海尔财务公司在原公司业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加上已经成立的经销商金融部,共同对海尔集团产业链线条进行梳理,识别产业链融资的特有风险,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标准化并兼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海尔财务公司充分挖掘其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程度。海尔集团之前拥有两大系统:一是完善的家电制造与销售产业链ERP管理系统,包含客户、订单、物流、物料、发票、账务、对账、预算等八大管理模块。二是财务公司信贷系统。2014年以来,海尔财务重点开展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将集团ERP系统与财务公司信贷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打造“海融易”在线平台,向产业链企业全面开放,实现集团成员企业、上下游客户、财务公司三方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在此基础上,海尔财务将金融产品与服务嵌入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通过平台实时查询供应商与经销商的认证、考核、绩效、供货比例、合同、订单、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基本信息,以及采购额、销售额、管理评价等关键信息,并与审贷信息有效衔接,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筹管理。   (三)海尔产业链融资的基本交易框架

  在此基础上,海尔财务公司以海融易平台、供应链融资业务平台、信贷系统、账务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了票据贴现、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互联网式运行,各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如下:

  图1:各平台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结合海尔集团产业链特色和需求,财务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特色产品,针对各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提供金融服务,包括票据融资、保理、仓单融资、订单融资、福费廷、建店融资等。除了融资业务外,海尔还推出了“预付款理财产品”,经销商预先支付给海尔的货款定金可享受14天年化率高达4.4%的收益。

  海尔财务公司放贷采用信贷工厂模式,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尤其是实时、高效的现场信息采集,高度标准化、智能化的信贷评分卡系统和分段、集中式的审核审批模式,做到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流水化运作、标准化管理,最快可以实现2小时内放款(见表1)。通过互联网平台优化贷款办理流程如下:

  1. 在线融资申请。上游供应商可凭借供货合同、订单、发票等要素在线申请应收账款保理,也可凭借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线申请票据贴现。下游经销商可凭借采购订单、与合格担保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承兑汇票等要素在线申请买方信贷,所有要件均扫描并上传至平台。

  2. 在线审查授信。财务公司通过平台“客户管理”模块查询企业的质量认证、供货排名、运营数据、管理评价等基本信息,依据客户与集团成员企业的历史交易数据和企业征信报告判断其信用状况,通过“订单管理”、“发票管理”、“账务管理”等模块审查融资需求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根据审查结果做出授信决策,通过信贷业务系统在线审批放款。

  3. 在线贷后监测。贷款发放后,海尔财务可通过平台“物流管理”、“物料管理”、“对账管理”等模块实时查询客户与成员单位之间的货物流与资金流,实时监测其偿还能力。

  在提高贷款发放效率的同时,海尔财务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风险制度体系,制定了具有业务特色的风险控制制度,实现了严密、可控和动态的风险控制。

  首先,依托集团成员单位准入授信客户。采用集团成员单位推荐、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联合评价、动态管理名单的机制,把握好客户准入标准。集团成员单位负责供应商准入,只有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质量体系认证、环评、供货排名、运营数据均达标的企业,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海尔财务将供应商基本情况作为重要参考,结合财务报表数据对客户开展综合评价,实行客户名单动态管理。此外,海尔财务还将上下游客户授信纳入成员单位综合授信进行管理,实现风控“双保险”。

  其次,利用信息平台建立全流程风险控制。依托海尔集团的信息化系统,结合各类业务特点,海尔财务公司建立了涵盖业务准备、应收账款管理、申请放款、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信息化风险控制机制。在业务准备阶段,确保客户操作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海融易系统平台通过KEY+手机密码验证的方式,验证提交人的身份。通过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级管理,把控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并将信用级别与金融服务挂钩。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统一授信管理,并将供应商的授信额度纳入集团成员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管理,确保集团成员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余额能够覆盖供应商的授信额度。例如,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供应链融资业务平台在处理应收账款时,需根据ERP-SAP系统中的发票信息,校验此发票的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并在供应链融资业务平台中查看是否已经转让。

  第三,上游供应商资金封闭运作和订单增减调剂。在供应商融资业务中,所有资金均在海尔财务为企业开立的账户中封闭运转,贷款发放、销售回款、到期偿还的资金循环流程安全可控,避免信贷资金被挪用。在生产过程中供应商出现问题时,可利用存在大量同质性供应商的优势启动“自动修复”机制,即通过将订单转移至其他供应商实现链条的自我恢复,进而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第四,下游经销商就近收购兼并。下游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风险时,立即将其仓库产品调拨至邻近仓库。一家经销商倒闭,可由邻近的经销商将其兼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四)业务开展情况

  海尔财务公司产业链融资业务产品种类不断完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融资业务品种由最初的现金与票据结算,升级到目前的订单融资、仓单融资、保理融资、票据融资、福费廷、建店融资等。2012―2015年,海尔财务各年度新办理产业链融资业务规模分别为209.9亿元、226.6亿元、247.5亿元、256.8亿元,累计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75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97.5%。截至2015年末,产业链融资余额126.2亿元,与部分股份制银行(如浦发、兴业、恒丰等)青岛分行的整体规模相当;无不良贷款。中小微企业融资占全部产业链融资的89.4%,比青岛市银行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占比高出29.2个百分点。海尔产业链企业全部外源性融资中,来自海尔财务的融资平均占比为70.4%。部分产业链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缺少合格抵押品,或无法承担过高的融资性担保费用,成功获得系统外融资的比例仅为33%,而海尔财务对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率可达86.7%。

  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比,海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发展产业链融资在信息对称性、期限匹配性、风险可控性、地域局限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见表2)。

  据测算,海尔财务产业链融资产品利率与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持平,略低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可节约利息费用9395.8万元;与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相比更具优势,可节约利息费用达13144.3万元。此外,2014年以来海尔财务所办理的产业链融资业务中,若寻求系统外融资,约有一半需要融资性担保。海尔财务依赖于完善的风控机制,无须企业寻求融资性担保,省去平均年化2.3%的担保费,金额约23418.8万元(具体测算过程见表3)。

  与此同时,海尔并没有将融资业务局限在产业链内,与多家银行建立了跨界在线融资平台,使海尔日日顺B2B平台上的万余家经销商,通过“在线融资”窗口获得银行融资。   四、海尔产业链融资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银行信用的主要障碍,而海尔的金融内生配套则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海尔在信息传递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是信息交流的中心,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产业链上企业的交互信息,通过信息的有效连接可以实时发现交易活动中能够产生融资可能的信息,包括新订单的产生、阶段性的预付款、企业的库存变化、入库出库等活动、下游经销商的应付账款等。二是在信息甄别方面有优势。海尔的专业性优势使其在分析上下游企业信息上,特别是在对库存原材料及成品价值估计、商务信息真实性、行业景气度、行业利润率等信息的分析判断上较之银行要更具有优势。海尔产业链金融平台包含了完善的家电制造与销售产业链ERP管理系统,包含客户、订单、物流等八大管理模块,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询供应商与经销商的基本信息和关键信息,及时了解融资企业的动态,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另外,信息优势使得海尔集团能有效规避行业的系统风险。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金融配套持续的关键要素。银行在风险控制上花费了大量成本,但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而核心企业可以依靠对产业链的约束力来加强风险控制。海尔不仅在产业信息方面具备优势,在资金流方面也具有信息优势,可以加强其对资金的控制。产业链中的资金流主要涉及销售款、票据等,其中很多需要通过海尔财务公司来结算,整个资金的流动较为透明,在进行产业链融资时可以监控信贷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资金使用方向不明,可以随时纠正,减少资金损失的风险。与资金流控制对应的是物流控制,即对支持性资产的有效控制。产业链金融的支持性资产主要为在途货物、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动产,在途货物的配送主要依靠日日顺物流,可以随时监控物流的动向,而其他企业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也在产业链系统平台有记录。对于存货而言,如果下游经销商出现风险,立即将其仓库产品调拨至邻近仓库,一家经销商倒闭,可由邻近的经销商将其兼并。相比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银行则缺乏对存货的有效识别与直接控制力,也缺乏对物流过程的实时跟踪控制能力,银行目前普遍采用引入第三方的监管机制或其他信用支持技术,这又会导致风险控制成本的增加、业务操作环节的增加,核心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一目了然。

  产业链金融内部配套不仅可以实现对资金和物流的控制,对产业链内企业的控制力也很强,海尔产业链金融四年无不良贷款便是最直接的风险控制证据。海尔的风险控制主要借力于声誉机制,因为海尔为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人提供了一种隐性激励以保证其短期承诺行动,关心自身长期利益。海尔所构建的产业链为王国式产业链,表现为大量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按照产品生产上的增值环节,为核心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因此中小企业的依附性很强,对在产业链内的声誉非常看重。在此机制下,海尔与其他中小企业的博弈是多重博弈,企业守约的结果是实现双赢,而如果违约只能面临倒闭的下场,从而很少会出现挪用资金等问题,信贷资产安全受到保障。企业在与银行的信贷交易中,声誉制约机制较弱,即使出现违约,企业面临的只是信用记录受损,再次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加,不会直接导致到企业的生存问题,而对核心企业的违约则会导致其直接退出产业链条。

  (三)规模效应

  在金融市场中,资金融通由银行负责,而在产业链中需要有一家企业愿意提供资金融通才能实现商业信用的拓展,承担这种角色的通常需要是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普通的商业信用分散发生在企业之间,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并且占用的资金可能并不是闲置资金,因此需要形成一个资金集散中心,可以将产业链中的闲散资金归拢起来,实现各种商业信用形成规模经济。海尔财务公司本身就是集团内部的筹资、结算、融资和管理中心,充分发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职能,在接受集团内企业存款的同时也可以从银行间市场进行融资,加上推出的“预付款理财”吸纳的资金,整个资金运用规模达数百亿元,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另外,海尔财务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金融以服务全产业链为目标,产业链延伸之处便是金融服务所及之处,有效突破了其他金融机构展业的地域限制。海尔产业链金融每年的融资额超过200亿元,具有较明显的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实现了对银行信用的替代。

  (四)交易成本优势

  低成本的高效运行是系统平稳有效的保证,借助商业信用进行融资需要尽力降低交易成本。海尔模式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成本两个方面:一是授信期限灵活,与生产周期精准匹配。海尔财务依据交易数据完成审批放款,融资期限与产品生产周期精准匹配,与银行贷款相比更具灵活性,既能合理控制企业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周转使用效率。据调查,自“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实施以来,融资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匹配率达93.4%,高出银行融资59个百分点。二是贷款高效快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依托互联网的产业链融资从申请到发放均在线上完成,平均办理天数约为3天,2014年以来节约综合融资成本23418.8万元。借助于高效率低成本的资金配置,产业链系统运行更加顺畅,减少了无谓的损耗。

  五、海尔产业链融资的属性及实质

  (一)商业信用交易

  四年来,海尔累计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75家发放了940多亿元的贷款和融资,其中,中小微企业占97.5%,总体呈现出笔数多和单笔数额小的特点。而且,海尔对产业链内的中小企业发放无须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这实质上,相当于认可并接纳了由中小企业签发的具有一定期限的商业承兑汇票。这实质上是认可和接纳其商业信用的过程,是一种纯正的商业信用交换、开发和利用活动。海尔模式实现了分散、弱小商业信用的归集和规模开发,实现了对银行信用的部分替代。

  (二)内生金融配套

  现在看,海尔的行为实际上是基于外生的银行、信用社不能有效配套产业的无奈之举。在同一产业链上,海尔与中小企业是共生、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因此,海尔的金融配套首先是基于服务产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内生性金融配套。作为产业链的中枢,核心企业必须为系统提供共享的资源,找到行之有效的价值创造方法,以稳定已经处于产业链中具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成员企业。核心企业主导的产业链金融具有更强烈的“产业色彩”,通过让渡部分自身利益能够强化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如“预付款理财产品”可以使经销商获得年化4.4%的收益,该理财产品的资金可投入到其他资金短缺企业解燃眉之急,产业链内的共生共赢加强。   (三)银行信用特征

  海尔产业链融资模式虽然属于商业信用的作用范畴,但却明显有了质的飞跃,因为它已经发展出了只有银行信用才具有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内生金融配套既有商业信用基础,又有产业共生、合作需求,所以才有了4年490多亿元的贷款累计交易规模,产业链内中小企业高达86.7%的融资需求满足率,普遍高于银行供给水平,这不论在总量还是在结构上都具备了规模经济优势。而且,海尔一直在向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无须抵押和担保的融资服务,其保理融资、票据融资和买方信贷的加权平均利率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当地农村信用社,低成本融资优势显露无遗。当然,海尔在提供低成本融资的同时,也从产业链上共生、合作的中小企业那里获得稳定的产业收益。

  六、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与产业实力

  从海尔四年产业链融资的实践看,同步发展出了规模和成本优势。那么,是哪些核心要素促成了这样一种有违常规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质的飞跃?

  (一)大数据

  海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产业链数据平台中心,包含了客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料管理系统、核税通发票管理系统等,提升产业链可视化水平。产业链融资平台将供应商、制造商(核心企业)、分销商、物流商、财务公司等所有节点直接对接,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商业网络集群,实现了产业链信息高效传递与可视化的提高,而这一平台是银行等外部机构无法有效介入的。借助于这一可视化平台,可以迅速对用户进行识别,判断出企业的“健康”程度。作为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核心企业对整个产业也是最敏感的,上下游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感知到,并利用数据平台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而这是银行无法实现的。在这种背景下,海尔与产业链中小企业的融资交易更加顺畅和可靠,可运用的资金都可以调动起来,使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二)互联网平台

  海尔财务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金融以服务全产业链为目标,产业链延伸之处便是金融服务所及之处,有效突破了其他金融机构展业的地域限制。在各种数据的整合利用下,即使远隔千里,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融资业务可以顺利开展。如济南某塑料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一家小型供应商,由于受资产负债率限制,银行对其授信规模仅为200万元,办理保理融资抵押率为70%;海尔财务根据企业与成员企业交易数据和信用状况,为其授信500万元,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保理融资需求,抵押率最高可达95%,超出银行25个百分点。海尔通过内生性融资活动,对整个产业链以及所有环节进行融资全覆盖,使众多中小企业固化为有机的产业链的生产车间。

  (三)经济实力及金融历练

  以海尔为核心的产业链聚集了几万家企业,海尔集团积累了约1.2亿的用户,县乡级的代理商门店超过3.3万家,有超过7000家的售后服务网点,还有超过15万的海尔签约研发人员。整个产业链条上的资金规模非常巨大,海尔利用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地位与实力才能对整个产业链的资金资源进行调配。另外,产业链融资业务推进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也较为专业,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长期经营金融的经验才可以胜任。借助于产业链的集成优势,核心企业对外的话语权更加强大,不仅可以在与其他产业链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也可以在与其他利益主体的交易中为产业链带来更多益处。例如,海尔财务公司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五家银行的总行分别签订票据业务专项授信,此项措施加强了财务公司开具票据的流动性和承兑能力,推动海尔信用的社会化流通,也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票据的融资能力,克服了产业链内部资金有限的问题。

  七、结论及展望

  海尔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产业链上的众多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了深度、综合开发和利用,并且发展出了只有银行信用交易才具备的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优势,内生金融配套很好地替代了银行信贷。海尔深度开发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银行提供有益借鉴。鉴于银行位于产业链条之外,获取产业内部信息的难度较大,可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推进业务。中信银行已经与海尔集团合作建立了我国首家互联网跨界在线融资平台,海尔日日顺B2B平台上的万余家经销商,通过“在线融资”窗口,瞬间即可获得中信银行贷款。银行在可控的风险下批量获取了客户,海尔经销商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了融资,海尔集团则支持了销售渠道,实现了三方的共赢。

  在产业链金融内部配套的前景方面,当前市场中产业链众多,许多大型集团都有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和财务公司,海尔“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当然,这种模式还存在资金来源单一、无法与银行实时结算等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信用,但却无法脱离银行体系而存在。长期来看,内生配套需要与外生配套有效对接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推动银行对商业信用的承认与应用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在民营银行逐渐放开的背景下,积累了大量产业链融资经验的财务公司也可以转制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对其开放吸收产业链内企业存款的权限以及与其他银行实施结算和汇兑等功能,可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与产业链融资新趋势:海尔个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海尔 个案 产业链 融资 趋势 互联网
最新融资决策论文
财务环境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
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财务环境对区域型旅游企业融资的影响研
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问题分析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思考
市场化产业单位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研究
公路投融资机制的思路研究
资本性投资、融资来源与营运资本?ね蹲市?率
农业生物技术价值链融资认知度、制约因素和
基于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博弈分析
热门融资决策论文
企业筹资选择哪种方案
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
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筹资的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国际融资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