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关于推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论文

关于推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17

关于推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73-03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教育部将积极推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这就意味着大批本科院校将会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对接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培养更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合作育人、共同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相促进的协作关系。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学生自身才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土地、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业加快向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迫使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出现大量缺口。高职院校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数量众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使我国从一个人口资源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的人才。培养更多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但是当前,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生动写照。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获得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可以及时跟踪社会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升级,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另外,学校还可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现场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

  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带来了挑战,很多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创新。而企业囿于行业一隅,视野不够开阔,或局限于理论缺乏,不能形成很好的创新发展路径,需要大学为之提供智力支持。另外,随着产业升级,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线逐步淘汰,在社会上找一部分劳工经过简单培养就能适应生产需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通过校企合作在高校培养熟悉自己企业文化,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发展后劲,对企业有归属感的潜在员工成为大势所趋。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学校优势人力资源,推动企业技术与管理革新,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储备人才,成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4.有利于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增长自身才干。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还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的培养上,较少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自身的感受逐渐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有力地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通过现场工作经验的获得,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敬业精神。

  二、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上,深度合作开展有限。从校企合作的广度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范围还仅仅局限于个别试点专业,既使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高职示范院校,也没能够覆盖全部专业。从校企合作的深度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大部分学校受自身办学水平的限制,服务企业的能力较弱,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寻求企业在资金、设备和场地等方面的帮助,智力服务和人才输出方面都差强人意。以上原因,导致大多数高校与企业后续合作有限,校企“一次性合作”现象十分突出。

  2.院校方面,没有形成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在目前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相反,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却很少,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及资助,也更多的是建立在感情及获取社会声誉上的,实质性的专业合作、项目合作少之又少。这种合作,离校企合作的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将双方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企业效益提高的动力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相去甚远。

  3.企业方面,被动应付、临时安排,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有些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性规划,没有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战略目标,加之企业的人事变更、经营决策的调整等使得很多校企合作事项更多地是被动应付;有的企业校企合作只是形式上的,目标只是为了选择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责任都给了学校,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有的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不愿意将企业有价值的信息用于校企交流和教学研究;还有的企业出于对安全风险的考虑,不愿接纳学生实习。这种校企合作上双方的非对等、非均衡状态,使得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上动力不足。   2.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完善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外在推动力,德国就是因为有了《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学校法》、《劳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顶层设计才保证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成为全球一流制造业强国。我国也只有完善了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够通过规范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的行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指导,推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企业实践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二是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体系。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奖励政策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校企合作外部推动力问题。三是建立统一的校政企合作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校企合作相关信息咨询、政策分析、行业动态等服务,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搭线牵桥。

  3.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确定校企合作层次模式。要使校企合作转化为双方的自觉行为,关键是要找准双方利益的结合点,确定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学校和和企业的合作还仅仅局限于个别专业,采取的形式也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承担学校的认知实习及顶岗实习任务,并派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教师定期和企业举行座谈交流,并给企业提供技术和业务方面的智力支持。在中级阶段,学校要专门设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用于协调校企合作相关事项。学校专业设置要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实现校企教师互聘,共同授课。逐步实现学生培养“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在高级阶段,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建经济实体,学校通过经济实体针对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设定科研攻关方向,并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工艺技能并物化为产品,提高整体效益。对于不同的高职高校,由于自身的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与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内涵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水平实际,合理定位校企合作。

  4.结合学校具体合作领域,建立行之有效的各项校企合作机制。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互利互惠是校企合作的最根本动力所在,学校和企业都要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不断为校企合作提供动力。学校方面: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市场意识,充分挖掘和提高教师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将学校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成果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力,增强学校校企合作的吸引力;企业方面:要积极地将其生产技术、实践环境、资金设备等向学校开放,将企业切实变成人才培养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并从中获得高校学生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沟通机制。建立由学校、企业、政府等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评价等等方方面面的协调事项,并定期进行沟通交流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项目攻关、共建实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沟通理顺校企合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能否长久坚持与顺利开展的核心。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是双方永恒地追求这一命题,依托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校企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建设、实习教学、能力评价、教学研究、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共同实施,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水乳交融,保证校企合作长久开展。四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制度保证机制。校企合作除了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还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固化校企合作的成果。在学校方面重点要在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上下功夫,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要有与职称评聘及经济利益挂钩相关奖励制度;学生管理方面要有学分互认及奖助学评定奖励等方面的制度。在企业方面也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上进行倾斜。另外,对于校企合作中的具体管理制度也要尽可能地落实到纸质协议上,通过协议约束校企双方按部就班地推进校企合作。

关于推动高职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校企 高职 院校 合作 关于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