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税收理论论文 >> 学生学习诉求下的《税收实务》教学改革的反思论文

学生学习诉求下的《税收实务》教学改革的反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14

学生学习诉求下的《税收实务》教学改革的反思

  《税收实务》是财经类职业院校开设较早、授课对象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自建校以来,这门课程经历两次蜕变,逐步由重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课程的名称也由《中国税制》改为《税收实务》。随着信息化教学设备普及与配置提升,我院《税收实务》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经济发展的人才要求不一致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实施内涵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经济发展对税收知识的要求远比以前要高,而财经类高职生获取税收知识的课程只有这一门,因此要在教学中要强化实务技能,兼顾普有及税收知识,在教学模式上要一改以往的单一教学为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重视技能应用

  一、《税收实务》课程授课对象的学习诉求分析

  在我院,《税收实务》只有三个专业开设了,即会计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金融保险。其中,会计和财务管理将这门课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必修课,每个学期为72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税收知识的全面认识,因为,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国家税收的调节,任何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都会涉及税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扎实基本功,作为一名未来的财务工作者,应系统了解国家税收方面的政策规定及实务操作。金融保险专业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每学期课时72课时,比较合理。从课时安排中我们不难看出,《税收实务》课程在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不一致的。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比如《税收实务》课程中有一章“消费税”,可以从中推研出不同专业学生对消费税知识的学习诉求不同,首先,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金融保险专业,只要求学生了解那些人需要纳消费税,以及不同税目消费税的简单计算,了解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以及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算税额的方法。那么将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了解,而是要掌握并能会熟练应用。这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与税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要在全面掌握消费税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能熟练掌握消费税的基本要素,更为重要的是要会计算纳税额。与金融保险专业相比,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会包括自产自用消费品、委托加工消费品、进口消费品等特殊产品的消费税计算和已纳消费税扣除的相关征收管理规定。

  二、《税收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实务》开课率低、教学质量不理想

  就我院来看,《税收实务》开课率较低,当前只有财务管理、会计和金融保险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我院诸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均未开设。从课时上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每学期开设72课时,课时不足以将《税收实务》的全部内容授完。

  近两三年,我院在筹备升格过程中,对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税收实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但由于《税收实务》课的师资较紧缺,有些专业直到现在也没有开设。有些专业因为专业发展的特殊需要,还压缩了《税收实务》课程的课时,甚至停开。从我院的实情况来看,以专业基础课形式开设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税收实务》是一门知识点繁、理解难度高、掌握并应用难,而以专业核心课形式开设的专业,学生由于认识到《税收实务》在将来职场中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相比前者要深厚。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并未认真研究教材、学生的专业差别和学习需求,各专业课程实施普遍一致,因而导致《税收实务》与学生所学专业严重脱节,这也是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教学方式上,千篇一律,《税收实务》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根据高职生的学力水平,在讲述税收知识应该概要化、趣味化,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考核也要做到有差别。这是因为各专业对税收知识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二)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教学与实践脱节是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多次课改中这一问题都提到课改的风口浪尖,但还是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当前,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税收业务能力越来越重视,既要求财务人员懂得报税、纳税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及注意事项,还要求对税收法规、税率、扣除额度等相关知识熟烂于心,最为关键的是能熟练应用税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或是没有实践教学条件等原因,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教师备课存在差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前文已经谈到72个课时的《税收实务》面对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两个专业的学生,开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我院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较多,每个年级有14个班级,约460名学生,开课需要4-5名教师,每个老师担任2-3个班的教学任务。我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两个专业的学生对税务知识的学习诉求大体是一致的,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育理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其税收知识结构也不相同,知识体系的供给也是存在差别的。简而言之,就是同一知识点,不同的授课教师讲解的细致程度不一,侧重点也不同;不同的章节也存类似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税收知识和应用能力存在差异。

  三、《税收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税收实务》的开课率

  《税收实务》课程的开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端正对税收实务的学习态度,认识到税收实务对于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针对我院《税收实务》开课率较低的现实,研究者建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   首先,要强化授课教师研究学生学习诉求的意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每一章节的授课路径。尤其要做到内容安排难易适中、内容衔接融合贯通、考核成绩精准科学。授课时,师生互动要围绕教学内容、互动形式要轻松多变。其次,要加强各系部间的合作,实现师资共享,提高各专业《税收实务》的开课率。目前,会计专业在会计系,财务管理、金融保险在财金系。我院是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师资是按教师所学的专业分配到会计系和财金系的,在短时间里,削弱了财会类师资的合力,任教《税收实务》的教师由于专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分属五个部门。由于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各系部对《税收实务》区别对待,有些专业原本需要开设该课程,但由于师资原因而选择不开。因此,学院应对《税收实务》开课统一要求,确保《税收实务》的开课率。

  (二)以“校政行社”合作为桥梁,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创新要求教师丢弃原本中职教学模式,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升格之后的教学模式中来。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以新的职教理念引领自己的教学实践,强调要以学生的实务能力为切入点来传授税收知识,着眼于探索税收理论知识在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框架下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课改中,我院教师深入社会进行调研,明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税收知识要求,同时还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诉求,制定了避免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课改思路,并与连云港市国税局、地税局以及多家会计事务所、企业开展“校政行社”联动合作。联动合作的主要项目是“请进来,送出去”。即聘请税务局业务骨干担任我院学生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要求他们不定期地来学校给学生做“税收实务”讲座,在不干扰税务局工作的前提下,定期在课外活动时间到连云港市国税局、地税局的分局进实习。通过这类合作,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缩短课堂与实践部门的距离。

  (三)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师间授课心得交流

  针对着因教师备课差异而导致的各班级教学质量不一的问题,应加强学生学习诉求类似班级任课教师的集体备课,以保证教授的知识点相似,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进来,每次集体备课要以一位教师为中心,明确备课主题,界定备课任务,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至少要完成两次备课中心人的任务。备课中心人要在集体备课之前构思教案框架、遴选教学方法、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拟定几个突破教学难点的备选方案。其他教师围绕上述内容提出自己的合理化修改建议。此外,集体备课还有利于统一授课进度、授课深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这样做不仅提高《税收实务》的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间教学技巧的提升。这些做法一旦成熟,就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促进其他课程教学改革。

学生学习诉求下的《税收实务》教学改革的反思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改革 诉求 税收 实务 改革 教学
最新税收理论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探讨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论思考
试论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思
浅谈国际税收理论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机
互联网金融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西方经济学派税收经济思想综述及对我国税收
近十年来伪满时期东北税收负担研究述评
从会计和税收差异中探求纳税筹划
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热门税收理论论文
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税收观
有关税收理论问题的论点简介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透视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
有关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分析
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更新税收观念
纳税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