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2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具体方面悄然发生着变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些都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难免会受到一些新的因素的冲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和“互联网+”视觉下,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去更好地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不断探索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业和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高职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当前这个系统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一直是旅游学术界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从有关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和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篇名检索,搜索到179篇相关文献,比如有“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孟迪云,赵芳,2015)”,“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五所院校的调查研究(闫荣明,2011)”,“十二五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王颖,2013)”。大部分文献都是围绕着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都是基于大众化的培养目标去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甚至有脱离培养目标而空谈人才培养,或者没有进行特定目标下的特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基于“互联网+教育”视点,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的文献暂时没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和享受,高端服务业的正在兴起,现代旅游业属于高端服务业的一种,社会对于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端职业教育的理念正在兴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是系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以培养旅游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显得意义重大。基于“互联网+教育”和“高端”视角下去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和其他各方面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环节,将有利于旅游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高端技能人才的定位和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内容。一直以来,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这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给人比较低端的感觉。基于“高端”视角,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重新塑造旅游行业职业的光辉形象,让学生认同旅游管理专业。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为了达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确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为“校企互动、理实一体、多管齐下”。

  (一)“校企互动”

  即学校和企业联手,共同建构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专业边界。一方面,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另一方面,以行业的标准作为相关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课程标准,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中去,通过大量的实训活动,把学生送进企业,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参与企业的相关工作,为企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夯实专业底蕴,增强实干本领。

  (二)“理实一体”

  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进学校等于进企业,进教室、实训室等于进入工作岗位。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践的内容均来自企业,企业做出的产品就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企业的订单就是学生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讲授知识要点、训练能力,又讲授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完成企业订单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为便于教师把企业文化、最新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进企业挂职,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三)“多管齐下”

  就是不断开展教学改革,营造专业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有关活动,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有关社团活动,拓展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其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兼职,了解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不同企业的管理文化,增强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再次,组织部分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改革,协助老师开展专业讲座,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最后,组织并培养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有关专业技能竞赛。   三、“互联网+教育”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视觉,从能力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应用型旅游管理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大数据时代的基础上,建立起全面的、立体化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联网的能力体系

  从企业的角度和学校的视角综合考虑,分析旅游高端技能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把“高端技能人才”所需要的技能进行分解,形成联网互通的能力体系。

  (二)联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该是基于校企双方合作开发的。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甄选,确定职业所需的技能模块,然后依据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利用新的课程模式把课程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课程。学校老师可以把一些理论基础课设计成慕课的形式,供学生学习;企业老师可以把实践性的技能操作设计成微课的形式,供学生学习。

  (三)联网的实践体系

  实践体系主要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直接进行工作实习,这个时候,往往学校的角色和监督容易缺失,主要依赖企业的师傅去带,而企业的师傅又因工作忙容易疏忽学生。联网的实践体系要求校企全程跟踪和监控整个实践环节,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通过网络的形式去协调完善。

  (四)联网的师资体系

  互联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体系是开放的、多选的、共享的状态。学生们可以在师资平台中选择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师傅们也可以挑选学生,做到一个互动的交流和结合。师资体系需要通过一个联网平台做到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联动。

  (五)联网的评价体系

  评价包括对教师和学生徒的评价,对教学的教学指导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互联网下的评价体系一定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而且是过程式、互动式的评价,以使评价更加真实和有效果。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微信、QQ、网络其他平台进行,方式应灵活多样。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视觉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想改变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打破学校和企业、行业、政府的界限,做到真正的全网联动,资源共享,传授和学习的实时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高职 高端 技能 模式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