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从财政角度分析农村医疗改革公平性问题论文

从财政角度分析农村医疗改革公平性问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26

从财政角度分析农村医疗改革公平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23-02

  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费用投入的增加,我国的医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胜利,基本建立了覆盖农村居民的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居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然而,我国在城乡之间、农村不同地区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所面临的公平性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间的公平。每个公民都能平等的享受医疗卫生资源,居民遭受健康损失时能公平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不会因社会特权的不同而出现差别对待。二是农村不同地区间的公平。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应按照居民的实际需要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对经受疾病风险的居民给予同等的就医机会以及应得的经济补偿,不应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现状

  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疗改革的成效,关系到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获取的能力和质量。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基本道德尺度是公平和效率,同时也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针以及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性的指导下,政府在城市和农村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时过多的重视了效率忽视了公平,造成了过多的资源流向了城市,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社会不公平。

  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投入远远低于城市。从2009年到2013年虽然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使医疗卫生总费用不断增加,但农村与城市医疗卫生水平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农村人均卫生费用从2009年的562元增加到2013年的1 274.4元,而城市人均卫生费用却从2009年的2 176.6元增加到3 234.1元,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一直是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3倍左右,而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例如,2013年城市每千口卫生技术人员为9.18,而农村仅为3.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城市每千口卫生技术人员,农村每千口卫生技术人员增加速度较慢,城市每千口卫生技术人员一直是农村每千口卫生技术人员的2到3倍,而且差距不断加大。两组数据结合来看,城市以较少的人口获得了较多的卫生费用,从而导致较多的优质卫生资源集中于大城市和大医院,城市居民能够较好地享受医疗卫生服务,获得较高的医疗效益,而农村的卫生费用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卫生人才等严重缺乏,“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农村不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现状

  医疗卫生资源在农村不同地区配置的公平表现在卫生资源的配置在不同地区具有相似性,不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但在新型农村医疗改革进行过程中,农民能否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筹资额偏低,福利待遇水平较低,大多数村卫生室卫生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导致人们无法享受正常的医疗服务,而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补贴额度较大,同时农民参加医保的积极性较高,使当地居民能够及时高效地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我国农村地区的优秀卫生人才大都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这些能够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当地。东部执业医师以及注册护士的总数与中部地区相差较小,但是由于人口较少,平均数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平均每千口村卫生室人员数达到1.89,超出西部地区0.24,中西部地区没有任何医师执照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相对较多。由此可见一个地区优秀卫生人才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农村地区优秀卫生人才的配比则高,反之亦然。

  二、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费用投入不足

  我国卫生总费用投入的绝对值在逐年增加,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左右,但出于国家的GDP每年是以不低于7%的速度增长,与GDP的增长速度相比,国家卫生费用投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减少的趋势。2013年的卫生总费用为31 868.95万元,占GDP的比重为5.57%,比较2009年的卫生总投入为17 541.92万元,占GDP的比重为5.15%,仅增长了0.42%。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由于一些医疗卫生产品是应由政府提供的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外部性特征的公共产品,却转由市场提供。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公共卫生产品供应不足,农村居民要支付大部分的医疗卫生费用,从而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不公平,导致城乡医疗健康水平差距不断加大。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我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近80%又集中在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城市大医院规模迅速扩大,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优秀卫生人才大量集中。而面向广大农村的基层医院人力资源数量较少,职业化程度低,学历低,而且农村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诊治需求。后果是高层次医院担负起大量的常见病,一些可以在基层医院诊治的常见病却聚集到大医院,造成人员拥挤,加上医疗设备的改造,卫生资源的重复配置导致的卫生资源的浪费与闲置,造成医疗成本过高,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水平低于医疗费用的上涨水平,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承受能力下降,医疗保障水平更加不公平。另外,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机构人少事多,七八个人在管理医疗卫生费用征缴的同时,还要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支出,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容易导致腐败和寻租等问题。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不合理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按照政府规定的等额的筹资标准统一收取的,没有考虑到不同农民间存在的经济差异,让经济收入不同的人去承担同样的医疗筹资费用,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会使经济困难需要得到医疗救助的人无法筹资参保得不到政府的资金补助,而经济支付能力强的农民得到更多的医疗救助,使资源在不同地区农村的分配更加不公平。自愿的原则会形成健康状况差的人愿意参保,而健康状况好的人不愿意参保等逆向选择问题,影响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由于真正影响农村居民的是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患大病的概率较少,因此,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的医疗需求。由于用大多数人的钱去满足有限患大病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的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没有受益或很少受益的居民就会自动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而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导致医疗改革对农村居民的不公平。

  (四)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不合理

  为了防止患者过度利用卫生服务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的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了起付线、共付机制和封顶线。由于基金水平有限,起付水平低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提高参合率,实现广覆盖,但是这样保障水平就会降低。调查表明在不愿意继续参加合作医疗的人中,大部分是因为报销太少或者是当年没有享受到报销。为了提高农民参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引入了个人账户,但是有些地区个人账户资金要用在体检费用和门诊治疗,实际利用效率不高,也不符合农村医疗保险互帮共济的基本原则。“保大不保小”的方案导致大部分农民由于疾病小而得不到政府的补偿,因此,一些农民不愿意去治疗,或者出现“小病大治”的现象,导致农村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得大病的农民能够得到医疗补助,得小病的农民却只能自付医药费,本身就是不公平现象。

  三、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公平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卫生支出

  医疗改革以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少,远远不及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由于公共卫生的性质决定了市场机制难以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作用,导致个人医疗负担加重,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缴费能力不足无法参合,这与医疗保障制度通过转移支付缓解社会不公平的原则相矛盾,也违背了对医疗保障制度对贫困居民保护的一般原则。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加强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等工作,确保医疗的公益性,同时降低或取消农村居民参合费用,从而减少因缴费能力不足无法参合的人口数,扩大参合率,既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公平发展,又能解决农村医疗资金短缺问题,缓解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保障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利用。

  (二)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不足以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很多农村基层医院设备陈旧,人才流失,致使一些简单的常见病也不能处置。同时村卫生室无专职人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学历较低。另外,由于利益的驱使,农村很多私人诊所存在医生不具备行医资格以及贩卖假药等现象,严重损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对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医疗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开展不同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合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水平。实行城市援助农村的相关政策,城市医务人员的晋升必须有农村工作的经历。

  针对农村医疗保险管理不足的问题,建议开展顶层设计,实行单部门归口管理,将医保基金统一归人社部管理,分清人社部门与卫生部门的权责,解决管医疗机构的部门同时管医保支出的道德风险。一是部门统一,方便政策出口统一解决各自为政,标准不同的问题。二是解决重复参合问题,避免财政补助被多头占用。三是彻底杜绝双重报销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利用。

  (三)农村医疗保险管理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相结合

  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比,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管理存在征收管理成本较高以及管理人员短缺等现象,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整合进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既能利用城镇医保管理的机构、经验与人员,提高管理能力,节约成本;又能避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现状;另外,两者合并有益于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医疗保障的效率以及公平性。

  (四)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改变医疗费用补偿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费用控制的不利以及补偿方案的不合理设计,造成医疗资源利用的不公平现象。建议对医保费用建立差别化的支付模式,一是针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全面推广组合支付模式,强调激励与约束结合。二是采取包括普通病种定额结算在内的一系列医疗结算方式,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超定额的拒付,一定程度上遏制大处方。三是注重地区间各级医院支付标准的差异,考虑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的待遇档次和支付限额,真正做到市、县、乡各级执行同一报销尺度。

从财政角度分析农村医疗改革公平性问题

论文搜索
关键字:医疗改革 公平性 角度 公平 财政 农村
最新财政研究论文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代管资金会计核算的探
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
江苏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探析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
剖析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相关问题思
财政补贴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机制
热门财政研究论文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分析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关于扩大内需的讨论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论市场经济下的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