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对策论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0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95-02

  一、 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纵观互联网金融这几年的发展,可谓势头迅猛,但是目前依然无法取代商业银行在国家整体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自从建国以来,传统商业银行以其独特的地位,已经在中国金融领域得到了足够承认,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客服信任度、资金实力、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二是互联网金融说到底还是模式的创新,其本质依然是金融,其资金结算和资金划拨等基础金融服务仍需要依赖商业银行进行,银行拥有着为整个金融市场提供信用中介和结算终端的功能。这些优势,保证了传统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发展进行的现阶段,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暂时还无法被取代。[1]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

  1.掌握着大量数据和先进技术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数据挖掘和分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客户准入和风险管理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得到客户的历史交易状况等信息,从而有效判断其能力和资格,将风险遏制在源头处;[2]在产品营销方面,可以通过清单式筛选确定目标客户群,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提高成功率。

  2.提供服务的便捷性

  互联网金融摆脱了地理环境以及营业时间的限制,任何人只要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等终端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享受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而且交易成本低廉。对于服务提供方来说,亦可以通过快捷的计算机操作实现对业务的处理,服务效率高,客户体验好,[3]该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受众广泛

  可以说,每一个网民都是互联网金融的潜在用户。一般来说,“二八定律”是商业银行普遍遵循的生存定理。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互联网金融奉行“长尾理论”,把目光聚焦在余下的80%的客户中。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低的交易成本,因此中小微企业与普通客户的潜在利润可以被更好的挖掘。这些“长尾”客户虽然单个资金有限,但是数量庞大,相对来说资产总量就十分可观了。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中间业务被冲击

  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交易、担保承诺、咨询顾问、投行业务、基金托管等。其中,支付结算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4]支付结算业务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现在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挑战。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在线支付规模近年来呈爆炸性增长,甚至直接占领了银行支付系统平台,取代了传统商业银行,成为最大的支付中介群体。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的二维码应用,使得可以使用网络线上方式来进行线下的实体交易,排除了原本应该支付给银联的手续费,而只是分给发卡行和收单机构。可见互联网金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传统银行作为中介的利益。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3月暂停了支付宝条码支付业务就是银行利益被触动的最明显表现。

  (二)借贷格局被改变

  在“借”的方面,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主导的理财模式中,由于通过第三方机构理财时银行会收取不菲的手续费,而手续费归根到底还是由理财用户分担买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投资者会选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从而减免上述手续费,因此也造成了70%的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直接经营的格局。[5]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进了金融脱媒进程,淡化了银行的中介功能,进入银行核心负债领域,将大量的低额个人活期存款整合,并集合成大资金量的货币基金,再与银行进行协议议价,降低了银行的低成本负债。[6]在“贷”的方面,近几年存贷款的利率差逐年收窄,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变得更加谨慎,对于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获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变得愈发困难,这时,互联网金融成为这些中小微企业的获得贷款的新途径。[7]

  (三)客户资源被瓜分

  客户资源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物理网点的优势逐渐弱化,网络交易渠道的爆发式发展,使客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式等的传统交易渠道依赖性不断降低。同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开始拥有快捷支付的功能,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直接掌握客户的资金信息。自此,原本拥有资金流优势的传统商业银行在客户争夺上就不再占有优势。[8]

  传统商业银行主要依托其核心业务实现盈利,大部分还是围绕大企业、高端客户的存贷款业务收取利润。但是应该看到,这种业务结构,由于过度依赖少部分大客户的资金融通,极易受到市场波动或者政策导向的影响,风险相对较大。然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小客户,但积少成多,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传统银行的核心利润主体,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9]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实践

  (一)自建电商平台

  事实上,各大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这些平台一般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借贷业务,具有B2B和B2C的功能模式。[10]

  2012年9月,交通银行的“交博汇”电子网上银行上线;2013 年6月,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11]同年,工商银行提出新的网络金融平台模式;中国银行一方面在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常规业务上面继续发挥特色,另一方面,也建立“中银易商”为主体的综合商务平台。[12]   (二)与电商平台合作

  目前,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业务上的合作。[13]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银行虽然资金总量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抗衡,但是通过控股、收购电商平台等方式也实现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构建,和各自电商形成“商行-电商”集团。[14]

  四、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要想实现网络业务创新发展与交叉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就要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手段。传统银行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施风险管理,提升自身风险预防与化解手段。针对网络操作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与操作风险,需要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同时对客户的线上操作进行风险提示;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要通过先进手段,完善预警机制,降低金融风险的传染概率;对于利率市场化,要实施差异化灵活定价法;[15]针对客户的信用风险,未来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官方信用评级机构和新兴互联网资信审核企业的合作,创建基于企业资金流和用户行为的辅助评级办法,逐步发展为“重现金流、轻抵押物”的模式;针对违约行为,要加大线上线下的双重违约惩罚,起到警示作用。[16]

  (二)加快银行转型发展步伐

  1.转换经营理念,提升服务

  互联网金融有平台开放,重视客户,交互性强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加快转变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从产品转向客户。比如可以发挥其物理网点多、分布广的特点,将实体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效阵地,建立物理-网络联合网点,使得客户在实体银行网点中,同时享受柜台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便利;同时细化金融产品的设计,通过量身定制,让客户感受到专享的私人服务,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2.重视网上银行的建设

  把网上银行业务从原本的维系客户关系的地位上升到经营战略的地位,将物理网点与网上银行作为同等重要的经营形式来统筹考虑。首先,将银行的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进行关联,同时加入在线金融、电子商务等业务模式,在银行系统形成O2O的链式经营模式;其次,将网上支付、网络信贷等线上模式与银行线下经营模式相结合,将业务进行整合与升级,构建物理网点与网上银行联合的业务体系;[17]最后,简化网上银行操作流程,优化操作界面,收集客户对于网上银行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客户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实现高效服务。

  3.重视人才培养

  无论是银行方面还是互联网企业方面,复合型人才都十分紧缺。银行可以在今后从招聘和培训两方面入手提升人力资源优势。招聘时侧重招收在金融、法学、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背景中,拥有两项以上的员工。入职后,可以对互联网金融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跨专业的定期培训和考核。最终在银行系统内建立一支足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学习与合作

  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业务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才能完成,它们只是侵蚀了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市场的前端业务。商业银行明智的选择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凭借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力求共同发展。

  在中小企业方面,商业银行虽然难以对中小企业投以广泛的关注,却有着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充足的信贷资金。相反,互联网金融平台虽然在资金与风险控制方面略显不足,却掌握着中小企业在销售、信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如果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够加以合作,相信定会达到一个双赢局面。[18]

  (四)中小银行的出路

  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资金和客户数量的限制,基本不具备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可能性。因此相较于大银行,尤其需要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而中小银行作为合作中的资金清算后台是最有可能的合作形式,逐步形成“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前台)+中小银行(小后台)”的联盟。这种联盟下,中小商业银行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本来的网点少、覆盖范围小的劣势逐渐被掩盖。[19]此外,小银行可以采取抱团的方式同互联网金融展开竞争。2012年底,民生银行、包商银行牵头成立的“亚洲金融联盟”就被业内解读为对抗互联网巨头的“抱团竞争措施”。[20]

  总之,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资金实力、市场地位、信用度方面的短板,导致其侵蚀力量尚未达到颠覆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程度,相反从积极方面看互联网金融,其行业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鲶鱼效应”,成为逼迫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动力。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固步自封,要顺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的疆域,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信用体系与可靠的政府政策支持,联合成熟互联网电子商业公司,共同为金融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合力开创新时代下行业共赢局面。[2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对策 及其 互联网 银行 互联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