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战略研究论文

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战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0

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战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民用航空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许多大型的民用航空企业都开始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大型民用航空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资产负债率严重超标,成为其他航空公司积极避免的对象。因此,如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许多民航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国内航空公司财务管理特点

  航空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自身的行业特点,对于航空业来说,快速流动的大量货币资金、巨大的资产规模和亟待改善的融资渠道等都是进行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对国内航空公司的财务管理特点进行分析。

  1、货币资金流动量大且流动迅速

  和其他行业相比,航空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较大的特点是航空公司在营运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流支持。例如在运营时客人空乘和货物运输的款项在迅速聚集之后又用于各项成本费用需要支付。此外,航空业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构建全国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点的建设和运营也对航空业资金流动规模和流动性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2、巨大资产规模需要更加科学的管控

  对于航空业而言,如何对这些资金进行管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飞机和飞机维修航材等都是公司的大规模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对于航空企业至关重要,如何将这些高度专业性的材料与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融合是航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大议题。正因如此,航空业就更加需要精细化管理。只有加深航空企业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在巨额的资产规模上进行成本的节约,在行业内取得成功。

  3、通过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实现最优融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融资行为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可以通过融资行为确定自己的资本结构,使自身的资本成本最小化。通常来说,为了维持资金的平衡,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企业在基本市场筹资主要是通过借款、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当企业资金富余时,企业在自身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会选择合适的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的方法将资金放出去。那么,对于资产规模巨大的航空企业,往往是处于资金需求方,其融资方式也是有自己行业的特殊性的。这些融资决策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资本模式和状态,需要企业在决策时考虑渠道多样性,实现对企业最为合适的融资方案。

  二、航空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正如前文所述,航空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特殊性,需要的是更为专业以及合适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以规避财务风险。对于航空公司,财务风险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有源自自身经营的也有源自行业环境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和航空公司有关的原材料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

  1、与燃料价格有关的风险

  航空燃料是航空企业最为关注的运营原材料,每一次航空燃油的大涨大跌都会对航空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2005年左右,航油的价格逐步上升,而2013年又开始下降,航空公司的经营利润也随着航油的价格起起落落。据统计,航油成本占据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百分之四十,成为影响航空公司经营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航油价格的涨跌并不能够为企业所控制,但是航空企业应重视对航油价格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管理。

  2、与利率有关的风险

  我国的航空企业,大多数都是负债经营的。也就是说,因为借款得来的资金不但占据企业经营资本的大部分,而且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对企业经营利润表影响巨大。一旦借款利率出现较大变动,航空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跟着变动。当利率升高时,航空企业借款的成本就会相应地增加,其盈利率也就降;当利率降低时,借款的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利息减少,自然其经营业绩也会上升。利率风险和航油风险一样都是宏观环境决定,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利率环境都有所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利率风险。

  3、与投资有关的风险

  航空公司的筹资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谨慎进行。事实上,资金筹集来以后如何进行更好地投资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航空公司,投资风险分为内部投资风险和外部投资风险两类。内部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飞机型号选择以及基建项目的选择。一种典型的错误就是企业在进行飞机机型的选择购买时缺乏经济性分析,导致引进的机型在运行之后就会出现亏损,或即使飞机机型的经济性可行,但是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导致机型和项目不匹配,引发财务风险。在外部投资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盲目扩建,公司的资金摊归于庞大,容易给民航公司资金运转造成负担,给航运主业务运行形成制约。

  三、针对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

  总的来说,航空燃油作为一种高级石油燃料,其价格主要还是受到国际油价的高低而决定的。对于石油这种价格变动频繁的产品,最理想的就是运用石油期货手段帮助控制石油价格。虽然我国并没有建立期货市场,但是航空公司可以签订国际订单,利用国外较为完善的期货市场。石油现货的价格波动频繁,如果航空企业仅仅依靠石油现货,那么其成本也将会受到影响,造成其利润的不稳定性。期货市场具有降低价格波动速度、规避风险等特点,利用期货市场可以弥补现货市场的内在缺陷。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于现货和期货都是分开核算成本收益的,对于期货的核算也多是采取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多是现在的亏损未来的收益。如果不能将会计核算改革成为可以真正显示期货真实价值的核算方式,那么企业还是对期货市场的运用积极性不高。因此,对航油等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企业使用石油期货市场,还要对财务会计系统改革以适应期货的真实水平。   2、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用航空企业的负债率都普遍偏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开拓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改革。对于相关债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企业应合理控制其债务水平,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速度。二是筹集资本在满足其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想办法降低其负债水平,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规避因为负债水平过高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3、控制公司投资风险、筹资风险

  与项目相关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是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重大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在基建项目的建设方面更加慎重小心的决策,要根据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注重项目的经济性,争取在规避流动性风险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决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本国银行贷款、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都是航空公司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要注意的是,在确认融资方式的时候,要与航运收益率相匹配,在投资额度上要适量,以保障航运主业正常运转为主,切不可因急于扩大规模而无序投资。

  四、对航空公司财务战略的建议

  1、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合理选择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在对历来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研究中,不难发现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是紧密不可分离的。表面上看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融资结构下指导的融资途径,但融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的系统。也就是说,公司即使能够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但是公司的治理水平决定了公司投资的基建项目能不能如期开展,能不能有效运营,能不能最终为公司获利。因此,在基建、融资的同时应考虑公司治理问题。在融资方面,出口融资及租赁型融资等新兴融资方式公司可以仔细考量、大胆尝试,只有谨慎的选择才能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指导公司财务行为,从而控制负债风险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大家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完美状态的可能性为零,但是公司总是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提升自身企业价值。根据MM理论,不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受到负债水平的影响,公司应当积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估,过对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优最适度的负债规模。在负债规模确定后,负债结构也是应该慎重设定,债务种类、债务期限是确认负债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3、建立偿债保障机制,确保负债经营的有序进行

  偿债保障机制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许多国际性的大公司却因为在针对大量债务建立偿债保障机制而失败。对于航空公司这种资产规模大、负债高的企业更需要的是稳健的财务机制来规避财务风险。具体来说,有效的偿债机制包括偿债能力的预警机制评析、偿债能力的体系评析和偿债能力的体系。只有这三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偿债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与国外许多航空企业相比,我国航空公司起步晚,财务管理建设也不完善,跟国外先进航空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因为这种差距,我们才可以占有后发展优势,积极学习已经成熟的理论,吸收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建设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完善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够为航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战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财务 财务风险 航空公司 航空 风险 战略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