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7

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34-02

  城镇化源于国际通用术语城市化。城市化是走向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城镇化已经无法满足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城镇化过程迫切需要结合生态文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镇化理念提升到生态文明的层次,是对过去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问题的纠正。经济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建设也应该是不同于以往的状态,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道路。从十六大至今,中央多次提及要发展城镇化,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基本城市化,甚至实现高度城市化。对此,通过对我国目前生态城镇化现状的分析,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展开探讨,希望从资金自身流动的趋势去实现生态城镇化的建设目标。

  一、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按照如此速度,城镇化目标将很快实现。随着城镇人口不断涌现和扩大,中央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因此十八大提出了未来要建设的是新型城镇化。经过多年的城镇化发展,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开始恶化。一是雾霾天气常态化。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雾霾天气的天数占全年的1/3以上,空气质量恶化问题频频发生。雾霾成了大城市的常态,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二是城市下水道问题严重。城市地下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内涝的现象。每逢暴雨,城市被淹的新闻层出不穷。各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地上的高楼大厦建设,而忽视了地下管道建设。三是交通拥堵持续。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预见性,无法满足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上至北上广深,下至县城,上下班交通拥堵现象实为常见。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当前经济增长转向新常态模式,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还很曲折,城市排水设施的完善、交通道路的改善等等,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走出传统城镇化的发展定式,发展生态城镇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形成明确的资金供给与流动性,以建立支持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任重道远。可见,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支持,生态城镇化建设将无法实现。

  当前,我国金融在支持生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直接融资比例不高,民间资金来源缺乏,项目长期融资等新兴的融资工具采纳较少,再加上天使投资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融资渠道。主要缘于,生态经济不是短期效应,在缺乏经济利益驱动的前提下,国内外的社会资金不敢冒风险进入该领域。生态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只能被迫依赖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等间接融资方式,无法充分利用直接融资工具来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难以提高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就造成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项目资金不足,生态质量改善的进展缓慢,同时也限制了相关科技和资本的市场拓展,极大降低了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这是制约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金融机构支持生态城镇化积极性不高

  对于目前的金融机构层次,我国已形成了由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但总体而言,整个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仍处于低级阶段,不尽完善,缺乏有机的竞争互补机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化思维模式存在着高投入、低经济效益等特征,这和金融机构盈利为目标的理念不符,导致大家对生态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不够,很难对生态城镇化项目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三)生态城镇化建设中资金配置失衡

  当前,大城市集中了过多的金融资源,而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建设资金缺乏,生态城镇化建设在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如,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甚至获得重复投入,大大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益;而中小型项目无法获得资金的青睐,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不符合生态城镇化过程中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

  二、国外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探讨

  金融在经济的核心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国外的城市化过程中,都少不了金融支持的影子。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来看,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了我们很多的样板。各国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就包括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效用,推动城市化经济发展,最终促进城市化进程。典型的如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家。

  在美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结合税收、金融创新和收费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对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如通过绿色税收,环境保险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在日本,政府鼓励民间投资,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资金投向,共同为城镇化建设通过资金支持。在波兰,政府建立健全了生态投融资机制,设立环保银行支持生态建设,同时对生态环保项目发行优惠性、灵活性公债。

  国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关键在于有效采取了多样化的融资方式,结合多种金融支持工具,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多来源、多渠道的特点,保障了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有效供给。国际经验同时也表明,合理有序的城镇化是政府与市场协调发挥作用的成果。城镇化生态文明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一方面,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发挥了“有形之手”的应尽之责;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在有效引导生态环保领域的资源配置,资本流动。   三、构建我国生态城镇化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政府层面,对生态文明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基本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和谐、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要继续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各级政府应做好各项政策的实施落实,提高相关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在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金融结构的支持,政府应给与政策扶持、引导。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激励等手段加大金融体系对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保证金融支持机制的完善与稳定。

  (二)鼓励金融创新,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为改变当前生态城镇化资金来源的单一化,填补城镇化建设的大额资金缺口,金融领域应鼓励创新,加快步伐健全多元化的生态城镇化投融资体系。在继续发挥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作用的同时,应鼓励商业银行加大贷款幅度,并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增加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此外,还应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支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私募方式支持生态环保项目。进而形成生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层次建设项目融合政府、银行、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加快生态城镇化发展。

  (三)建立生态城镇化建设项目保险机制

  生态环保、绿色经济,注定短期经济效益不高,生态城镇化经济发展存在的风险对保险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着开发风险、期限风险、产业风险,为了适应生态城镇化建设项目自身发展的需要,金融保险领域在机构及产品上也应适应生态城镇化的特点,鼓励保险创新,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促进生态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城镇 生态 我国 支持 金融 研究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