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调查与思考论文

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0

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6)-0079-04

  一、江苏省某市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现状

  (一)逃废银行债务事件处于高发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某市17家商业银行累计发生逃废银行债务事件231起,涉及贷款共253笔、17.29亿元。其中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78起,涉及贷款75笔、1.4亿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53起,涉及贷款178笔、15.89亿元。在逃废银行债务事件中,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属于重灾区,其中工农中建交五行共发生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19起,涉及贷款124笔、8.14亿元,占总逃废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49.01%和47.08%;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涉及逃废债务事件79起,涉及贷款87笔、6.22亿元。截至2015年末,全市约66%的逃废银行债务事件未能结清。

  (二)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所属行业、规模较为集中。从所属行业来看,某市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建筑业三个行业,约占所有逃废银行债务事件的93%。其中,2014年以来制造业累计发生逃废银行债务事件143笔、13.65亿元,占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事件的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80.34%和85.90%。从企业规模来看,逃废银行债务的基本为中小企业,其中小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数量和金额占比最高,分别为117笔、9.67亿元,占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65.73%和60.86%。就个人而言,个人逃废银行债务则多为从事制造业和批发业的小微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

  (三)逃废银行债务的形式多样、途径较为集中。总体来看某市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形式多样,中国银行业协会2013年制定的《“逃废银行债务机构”名单管理办法》中列举的九大类逃废债务形式均有涉及。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形式主要涉及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以“通过非正常关联交易抽逃资金、转移利润、转移或隐匿资产,债务人股东、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逃匿,损害银行债权的”的形式逃废银行债务1,共涉及贷款38笔、4.38亿元,占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5.02%和25.33%;第二种是以“以改制、重组、合并、分立、增减注册资金、解散、破产以及抽逃、隐匿、转移资产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损害银行债权的”的形式逃废银行债务2,共涉及贷款24笔、4.09亿元,占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9.49%和23.66%;第三种是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等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损害银行债权的”的形式逃废银行债务3,共涉及贷款33笔、2.76亿元,占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3.04%和15.96%。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信贷主体跑路失联、隐瞒影响按期偿还金融债务的重要事项和重大财务变动情况以及通过为本人或家人办理移民等方式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或外逃避债三种形式。

  二、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及个人因对外担保代偿导致资金链断裂。调查显示,诱发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涉入担保圈、互保圈导致资金链断裂。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企业及个人因对外担保代偿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逃废银行债务的事件共计87起,涉及贷款95笔、9.97亿元,占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34.39%和57.66%。如辖内某银行反映,某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钻头、特钢等产品,公司债务压力较大,涉及多家银行贷款近7亿元,由于对外担保过多,并因3家被担保企业关停而发生代偿近1亿元,最终致使该公司资金链断裂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二)宏观经济下行诱发企业经营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受宏观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影响,2013年下半年以来辖内部分原本经营正常的企业出现了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下降、应收账款账期拉长等问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及个人选择逃废银行债务。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因宏观经济下行诱发企业经营风险导致逃废银行债务的事件69起,涉及贷款76笔、5.98亿元,占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30.04%和34.59%。如辖内某企业主要从事脚手架出租行业,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该企业应收账款迅速增加、难以回笼,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加之涉及民间融资,企业资金链最终断裂导致逃废银行债务290万元。此外,也有部分企业因为对宏观经济形势预判不准、盲目对外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逃废银行债务。

  (三)局部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跟风逃债。受多种因素影响,辖内局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及个人跟风逃废银行债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33笔、1.69亿元银行债务可以归因于企业经营尚可、但跟风逃废债务的事件,占总逃废债务笔数的比重分别为13.04%和9.77%。多家银行反映,2015年以来部分重点乡镇企业及个人跟风逃废债务势头有加剧的趋势。如部分民营经济发达的重点乡镇,近两年在部分企业老板欠债跑路后,一部分企业主开始跟风赖账、抱团逃废银行债务,使得相关银行,尤其是清收力量较为薄弱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蒙受较大损失。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企业因为企业主个人的不良嗜好导致所属企业资金断裂而逃废银行债务,其中尤以企业主涉及赌博情况居多。如某银行反映,某企业主因赌博输掉近400万元后挪用企业资金,同时以企业和个人名义对外借取民间资金弥补企业运营资金漏洞,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并逃废银行债务约150万元。   三、银行防范企业逃废债务、加强风险管控的主要举措

  针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多发的问题,辖内各银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不良贷款的防范、清收力度,最大限度地保全银行债权。

  (一)完善贷前调查。为防范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辖内银行在贷前下足苦功,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关键数据的审核力度,督促信贷人员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法人的实际情况,特别加大对企业及其法人是否涉及民间借贷、赌博、家庭纠纷等高风险因素的排查力度。比如,某银行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企业贷款需求合理性的论证;部分银行建立了常规联系制度,通过互通信息加强对企业及其法人非财务性或经营性信息的收集;部分银行建立了全口径信息平台,将失信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企业等统一纳入防控名单,作为该行贷款调查的一项重要参考信息。

  (二)强化贷后管理机制。一是加大常规走访力度。多家银行表示在放贷后要求客户经理通过按月走访、核查凭证等举措监测企业现金流及经营情况,某银行甚至采取每半月进行信贷客户“体检”的方式及时掌握企业真实运行情况。二是实施风险预警管理,某银行专门制定了《公司授信客户分类预警管理办法》,确定了授信客户分类预警名单,并开展针对性的贷后检查。三是建立违约快报制度。如某银行通过建立信用违约客户快报制度,在原有授信业务逾期情况快报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客户欠息情况的快报,做大对违约客户信息快报的全覆盖。同时建立风险客户管理台账,跟踪监测上年存量不良客户、上年非不良违约客户、当年新增不良客户、当年新增非不良违约客户以及其他潜在风险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走势以及后续管控措施等,实现资产质量全面动态管控。

  (三)加大清收处置力度。辖内银行在出现信贷风险后,纷纷通过加大处置清收力度等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如某银行对重点客户“一户一策”制定明确的风险处置方案,充分利用总行核销政策,对满足条件的不良贷款加快核销,对年内难以处置结束且有资产抵押的不良贷款加快转让。同时,部分银行还加大与政府、上级行的沟通,加快推进不良资产的拍卖处置及清收。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逃废银行债务事件的防范难度较大。部分银行反映,对于实体企业因正常经营困难出现风险的情况,银行能够及时跟踪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但逃废银行债务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在当前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防范逃废银行债务事件的难度不断加大。比如按照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银行账户资金等动产的所有权变动不需要进行变更登记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企业转移资产手段便捷、隐蔽,银行常规的贷后管理很难发现此类资产动向,待银行发现时往往已经错失最佳的处置时机。再如,银行到工商、房管、土管等部门查询企业相关的资产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一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或个人,往往蓄意转移名下资产,在缺少法院判决等合法手续的情况下,银行往往难以提前介入采取措施,导致后续处置陷入被动。

  (二)司法“失灵”致使银行诉讼“明赢实输”。从辖内情况来看,受司法诉讼程序繁复等因素影响,目前涉及企业及个人逃废债务事件的银行大多陷入了“赢了面子,输了里子”的窘境。首先是司法诉讼的时间过长。银行反映绝大多数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事件,如果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从提起诉讼到最终判决下达执行,时间短则半年,长则数年。其次是司法拍卖成功率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拍卖标的评估价偏高、过户费用完全由买受人承担等原因,司法拍卖流拍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江苏法院系统司法拍卖一律通过淘宝网进行,在缺乏相关配套制度的情况下,一些有意向的买受人最终放弃购买。三是司法进程遭遇部分债务人恶意阻碍。部分银行反映一些债务人在诉讼执行过程中,往往通过采取签订虚假的抵押物租赁合同的措施进行虚假租金支付,进而导致法院因难以鉴定租赁关系而拉长执行期限或放弃执行,严重阻碍银行处置抵押资产的速度。

  (三)打包转让不良债权回收率低致使银行蒙受资产损失。银行反映对于部分回收难度较大的不良债权,往往会采取打包转让的方式进行处理。如仅2015年该市各银行采取批量打包转让的方式处置的银行不良贷款共计53笔、4.78亿元,总逃废债务笔数和金额的比重分别为20.95%和27.64%。但是多家银行反映,虽然该方式有助于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资产管理公司在与银行议价时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大量不良债权的成交价格持续走低。如辖内某行反映,贷款本金7.86亿元的不良债权仅收回2.04亿元,回收率不足30%,银行资产缩水明显。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基础,在加大对商业银行征信数据报送检查和考核力度的同时,适时整合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放贷信息,及时将其纳入征信系统,确保银行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及个人的融资状况,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在全社会尤其是在企业中加强信用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对于部分性质恶劣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应该由地方政府统一牵头,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通过相关媒体予以曝光,在全社会营造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银行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按照人民银行及监管部门的要求适时优化、调整自身信贷政策,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管理,坚持以效定贷,贷前进行资信调查,贷后进行跟踪监管,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力争从源头上减少不良债务的发生。其次商业银行对已经出现的不良资产,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如支持企业改制等措施盘活存量,搞活生产经营,最大限度的保全银行债权。对一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个人应采取合法手段及时介入,维护自身合法债权。

  (三)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建议人民银行联合有关的监管部门针对逃废银行债务暂无更高层面权威性文件的现状,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界定以及打击处置办法。同时建议适时启动《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程序,增加打击、限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法律责任条款。如增加对捏造虚假租赁协议、虚构债务阻碍银行债权顺利实现进行惩治的条款,从法律层面加大对逃废债行为人的有效震慑,切实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

对当前企业及个人逃废银行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债务 当前 调查 银行 个人 企业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