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高等艺术院校电影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论文

高等艺术院校电影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03

高等艺术院校电影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14-02

  随着我国电影与国际接轨,除了高等艺术院校,许多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开设影视艺术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1070所高校中,已有600多所设置电影专业方向或专门院系,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可设电影业招生的高校又添25所,电影学科的教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1]

  在教育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下设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这意味着影视学由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这一举措使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高等艺术院校的电影史课程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在电影学专业中开设;二是作为全校性通选课,面向其他专业开设。这就意味着,电影史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法都应该分为电影学专业和非电影学专业两个层次。本文在此主要讨论电影学专业学生(包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影视艺术方向的学生)的电影史教学法。

  一、电影史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尝试在电影课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手段,形成了“课堂讲授―影片观摩―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沿用至今。这种教学法能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对某一时期的电影风格,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或电影表现手法,如蒙太奇等,产生直观感受,进而理解、记忆,有效消除了单纯讲授的许多弊端,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作品,轻历史

  电影史课程是对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各个阶段电影类型与风格的归纳,对重要电影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的解读。教师在课上对电影作品的解读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影片的时代、历史背景对电影艺术风格的影响,理解电影作者的个人经历对个人风格形成与变化的影响。而目前的电影史教学中,教师对电影作品的把握大多停留在影片故事情节的讲解与欣赏上,或是通过播放电影片段,介绍各个阶段形成的电影流派和电影理论,缺乏对影片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的探析。

  (二)“大历史观”缺失

  “电影是一种过去和现在都是多面性的现象,它同时是艺术形式、经济结构、文化产品和技术系统。从传统观点看,这些方面的每一个一直都是电影史研究中互不相干的次学科。基于这一事实,我们把对电影史研究的讨论分成四章: 美学的、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2]电影的艺术性、技术性、社会性决定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涉及政治史、哲学史、文学史、美学史、自然科学史等知识。也就是说,我们研究、学习电影史,不单单从电影作品与电影作者出发,也不仅仅关注电影技术和电影语言的发展,还应该把电影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也纳入其中。而当前电影史教学中,教师着重于对电影史中重要事件、人物、影片的分析,但对影响电影发展的技术革新、产业动态、传播问题缺乏重视。

  (三)历史与当下割裂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下。电影史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向后推进:电影的诞生―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美国经典叙事传统―现代电影……揭示每一个阶段的总体风格,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作者,进而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阶段特征联系起来,但对各阶段电影之间的联系,前一阶段电影理论对后一阶段电影的影响,当代电影对历史经典电影的借鉴等等,却一笔带过,甚至不涉及这部分内容。这从客观上割裂了历史各个时间点的联系,即历史与当下的联系。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形成的“重技轻道”氛围,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电影史课程缺乏热情,把学习重点放在了艺术技艺的研习上。即使有学生感兴趣,也由于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文史哲背景,一方面电影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而对电影史理解困难,因此他们的学习难以形成体系。

  科技的迅猛发展让电影日新月异,商业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对当下的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对于经典电影以及电影的传统表现手法了解得少,也关注得少。虽然播放影像资料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某一阶段的电影风格或电影表现手法有所理解,但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的过程中,焦点过多放在了影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上,以感性认知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于欧洲艺术电影,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中,有60%的人表示“看不懂”“没兴趣”,仍然以观看商业电影的心态来对待。这直接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达到“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教学目的。

  二、电影史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学生们需要一种研究电影的方法, 使它与他们通过所了解到的美国相呼应: 他们需要一种探讨电影的方法, 不仅要把电影看做一种艺术, 而且要把电影置于它的社会背景之中。”[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电影史课程教学上,学生不仅要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特征,还需要获取研究电影的方法。笔者认为,电影史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由重作品向重历史转变

  “电影或电影业并不只是一个东西,它的内涵肯定要比一组精选影片丰富得多。它是人类交流、企业实践、社会关系、艺术潜能与技术体系的一整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影片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们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被生产和消费。”[4]电影史教学应将电影作品或电影作者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在丰富的史料中寻找答案。如要考察美国西部片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就要把这类影片放置到美国的政治、文化大系统中,了解美国的西进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西部文化,了解北美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种族冲突、文化冲突。教师可一边展示图片资料或播放相关纪录片,一边讲解,培养学生对美国西部开拓史的“感觉”。   具体到“电影史”本身,对于一些常识性的电影史知识,如电影作品内容、产生年代、电影作者经历等,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不做过多过细的讲解。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电影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转变以及承前启后的关键点上,突出对起重要作用与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的讲授,此其一。其二,教师应注重各阶段电影的联系,如新好莱坞电影在电影形态方面对欧洲艺术电影的借鉴,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对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的影响,等等,使学生能够对电影发展史进行整体把握。

  (二)运用比较、联想教学

  为了避免与现实脱节,教师教学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由于时代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局限,学生对经典电影缺乏兴趣,这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联想教学法。一是可将经典电影与热门电影相结合。如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开头的谈话场景,模仿的是美国黑帮电影《教父》;开车冲上月亮的情节,来自梅里爱的科幻片《月球旅行记》;此外还有对费里尼《八部半》、卓别林《大独裁者》等影片情节的模仿。通过将经典电影与贴近学生的热门电影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经典影片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二是可将中外电影相比较。如在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时,可将其与中国新生代电影人的一些作品进行比较。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时》等影片都表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在讲授时教师可将这些影片与李杨《盲井》、贾樟柯《三峡好人》等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电影进行比较分析。三是比较同一电影表现手法在不同影片中的运用。教师可将某一电影表现手法在热门影片当中的运用与在经典电影中的运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表达效果上有何差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

  “教学相长”,讲求的是通过教学双方的交流互动,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笔者曾对所教授学生进行调查,有80%的学生表示,希望教师不要将网络中搜索到的电影分析、评论“搬到”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的电影,采用不同的角度加以评析,或对同一电影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世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电影史研究方法,不存在只要采取‘正确的’观点去写作,所有电影史中的‘事实’便会真相大白的‘超历史’。”[5]“研究历史需要判断力,而不仅仅是传达事实。”[6]电影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正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鉴赏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电化教学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可把学生分为6―8人一组,选出组长。在讲授某一电影流派时,将其代表导演及作品分配给各小组,安排他们课后查找资料,观看并讨论分析影片,做课件。上课时让各组选代表作为发言者,对电影导演和影片进行介绍、分析。而后,教师可针对该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电影信息,逐步学会运用教师教授的电影分析方法,评析影片。

高等艺术院校电影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电影史 艺术院校 教学改革 路径 高等 院校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