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浅谈具象化传播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浅谈具象化传播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10

浅谈具象化传播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20周年,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2013年策划展出了《宋庆龄,永远盛开的鲜花》展览,展览开幕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展览除了常规的陈展方式之外,在策展谋划、文字表述、展品搭配、展览配图、背景设计等方面采用具象化的策展陈展方式来传播宋庆龄的生平、思想和精神。这种具象化的传播方式运用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效果好,作用大。

  笔者现就以《宋庆龄,永远盛开的鲜花》展览(以下简称:《鲜花》展览)为例,来跟大家浅谈以下具象化传播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具象化传播”的概念

  所谓具象,它是与抽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象”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活跃在艺术家(创作者)头脑中的基本的、具体的形象。“具象化”有直觉、感性、意象丰富、见微知著等特点。“具象化传播”可以通过能够具体看得到、体验到的符号、物品、人物、事件等元素,并通过具体形象载体直接或间接表达传播意图和传播主旨的传播行为,这种传播方式传递给受众的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抽象概念,更具有形象具体、可感可知、易于吸引和影响受众等特点。

  二、《宋庆龄,永远盛开的鲜花》构思简述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的了解更多的是:她一生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后她独自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以及宋庆龄一生都关心妇女儿童事业……等等。在以往,大家完全可通过我们历史性较强的展览、文献资料、文物、图片等途径或多或少地了解和学习到宋庆龄的精神。但是,如何让人们站在一个普通人的、客观的角度上去感受到宋庆龄作为一位女性而特有的柔美的一面,并给大家一种直面的、有较强感受性的“感性冲击”?――这是策划该展览最初的动机所在。

  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最后选择了以“花”――这种典型的具象化形象为主题的展览,且展览面向大众来征集作品。让普通群众自己去选择她们认为最能代表宋庆龄精神品格的花,并动手以书画、手工、摄影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附上自己的创作感言。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展览,教育意义何在?我想说,它最大的教育意义就是让老百姓自己选、自己学、自己做、自己写,让大家在选择中加强对宋庆龄品格的了解、在学习中加深对宋庆龄的认识、在创作中增进对宋庆龄的感情、在撰写感言中体现活动的意义。我想,大家在观赏作品的同时,如果能品味到、感受到宋庆龄的美,进而感受宋庆龄的崇高和伟大,足矣。

  三、具象化在该展览中的运用

  (一)以花“引”人

  1、吸引参与

  策划构思出来以后,问题来了――如何吸引人们的参与呢?因为宋庆龄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她的形象影响着一代代普通女性,很多现代女性仍以她为“偶像”、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为此,我们找到黄浦区妇联,希望能发动黄浦区广大妇女朋友来参与这项活动,而且,女性朋友们对“花”更感兴趣,妇女群体也更适合参与这样一个展览。果然,活动宣传出去以后,很多女性朋友纷纷前来咨询报名,特别是在手工、摄影、绘画方面有特长的更是积极踊跃。短短40余天的时间,就收到了为展览专门创作的200余件作品。

  2、引导创作

  如何引导参与者创作自己的作品,是征集作品阶段最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让大家仅仅是为了参加而参加,调动不起她们内心的创作情感的话,那展览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要求大家仍旧以“花”叙事、以“花”抒情、以“花”点睛。这样一来,就使大家对选择哪一种花慎重起来了,非但没有成为压力,反而使大家的创作热情更高了。

  3、引发(起)灵感

  “灵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很多的积累、思考、练习。对于这个展览,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使每一件作品、每一种花与宋庆龄的精神品格关联起来,当然,“花”的选择也要符合宋庆龄的某种形象。我们在前期宣传的时候,尽可能地去“提示”大家,比如,梅花的高洁、菊花的淡雅质朴……。令我们可喜的是,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从“花”中提取到了某一种品质,而且与宋庆龄的某些品质非常吻合。

  (二)以花“传”人

  这个展览,我们之所以选择“花”为主题,因为“花”是一种很具体、很美好的事物,它不但形美,而且不同的花能传递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含义。 在展览征集作品的时候,很多参与者除了自己创作作品,还让很多身边不知道这项活动的亲友也来参与,并且做起了老师,告诉其他人如何把“花”的创作结合到纪念宋庆龄的活动上来,形成了一个 “人传花,花传人” 的美好氛围。

  (三)以花“化”人

  1、“俗化”内容

  这里的“俗”,说的是“通俗”之义。《鲜花》展览的独特意义,就在于以一种通俗易懂、方便参与、便于接受的宣传方式来纪念宋庆龄,如果有过多的“形而上”的东西,特别是老百姓很难接受、且起不到效果的形式存在,那这个展览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俗”绝不是低俗、更不是庸俗,它是取自生活、源于心灵的创作,是需要一定艺术化加工才能呈现的,是用老百姓的心和手去办成的展览。我想,这样的东西更宝贵。

  2、“具化”人物

  我们对于学习伟人,过多的是学、读、教,因此,伟人的形象一直很难由自己去定义、形容。因此,这次展览我们充分运用“花”来做文章,把宋庆龄的种种精神寓于一朵朵或艳丽、或素雅、或平淡的“花”里,让大家看到这些艺术化呈现出来的梅花、菊花、牡丹、百合、康乃馨等各种花朵时,使大家联想起它们所能体现出来的宋庆龄的某些精神,相比“灌输”式地宣教,作用更强。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具象化的、鲜活的内容与形式来宣传伟人,并通过这种形式去增强宣传本身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宣教形式。

  3、“感化”观众

  在《鲜花》展览开幕当天,很多领导嘉宾、创作者、以及现场观众,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在“走过场”式地参观,大家或在认真欣赏作品,或在研究 “花”的工艺、或在默读创作感言、或在观看宋庆龄的影像资料,也有很多人站在带有宋庆龄元素的背景前默默看着她的照片驻足良久……

  见微知著,润物无声。我认为,要让更多人了解宋庆龄,与其重复强调“她是一位多么多么伟大的女性”,不如让他们听一段宋庆龄伟大的故事、看几段宋庆龄说过的话语;与其多次讲述“宋庆龄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不如让他们听听见证过那些历史且健在的老人是怎么评价她的;与其谆谆教诲我们的学生观众“宋庆龄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不如让他们实地参观她看过的书、她记下的笔记、她翻译的文章……。生动的东西,容易让人感知;具体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具象化传播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两点启示

  (一)具象化传播需由内容来决定形式,切忌为了具象而具象,使具象化变得图像化、脸谱化、模式化。《鲜花》展览除了内容以“花”为主要表现载体,在展览设计和展览布置上也在多处采用了“花”的元素,比如宋庆龄与花的故事、立体花卉、花型展台、花纹背景,特别是配合展览而特别设在孙中山故居门前的主题花卉布景,以及布满鲜花的院子,使观众已进入纪念馆,就有一种身在花的海洋的视觉感受,使整个展览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使新媒体逐渐成为纪念馆宣教工作的新的重要阵地。这此展览我们在最后一部分特别增加了新媒体互动区,普通观众也可以现场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代表宋庆龄的“花”进行电子投票,或发送给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拍下照片发表微博。

  具象成就气象。具象化传播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它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善于把具象化传播很好地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用好具象,用活具象,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浅谈具象化传播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具象 爱国 爱国主义 主义 作用 传播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