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论文

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5

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2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06

  语言负迁移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常见的干扰现象。语言负迁移引起的外语习得障碍不仅来自母语的语法结构,也有可能来自于母语词汇自身。以外来词为例,过去人们大都认为外来词具有外来语源特征,会对英语学习有帮助。这种想法今天看来并不十分科学。外来词受汉语语法和语言习惯制约,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与英语词汇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将外来词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会对学习者习得过程形成语言负迁移。而外来词因为其外来语源的背景或多或少保留了一点外来语言特征,这种伪相似性会进一步强化负迁移作用。本文以外来词为例,分析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并探讨防止迁移的策略。

   1 . 语言负迁移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根据不同语言的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的差异,来自已习得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会对目的语习得产生一定影响。语言学家Odlin(1989:68)在《语言迁移》一书中将这种语言影响定义为迁移,并指出,迁移既可以是来自学习者母语知识的影响,也可以来自学习者已经习得的其他语言知识的影响。

  对于语言迁移的影响效果,人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有人认为语言迁移现象只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就整个语言习得过程来说并不重要,也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因素。也有人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导致语言习得障碍的重要原因。在二语习得领域,人们的观点更为一致。普遍认为,当母语规则与第二语规则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形成正迁移,有利于二语习得;当母语规则与第二语规则出现较大差异时,就会形成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

  但是这种正负迁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时候会出现母语规则与第二语规则伪相似的情况,即表面相似但实际不同。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明辨区别,反而会导致正负迁移的逆转,对习得产生阻碍。英语词汇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认为某些与英语意义完全对等的汉语词可以成为学习者记忆词汇的捷径,因此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这类词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事实上,这类词汇中绝大部分属于外来词,即经汉语改造的外来语源词汇。这些外来词与英语词汇并不完全对等,如果把它们应用于英语词汇辅助教学,反而会起到干扰作用,对英语学习产生负迁移。

   2 . 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表现

  2 . 1 语音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类型差异较大。英语中的元音、辅音数量要多于汉语,两种语言也各有其特殊的音位。英语的某些特殊音位在汉语中无法找到相应音素来表现,这时汉语就会对这些音进行改造,选择发音部位相关、相近的音来对其进行汉化替代。比较典型的语音替代如:用相近[l]音代替汉语中没有的齿龈摩擦辅音[r],如“罗曼蒂克”的英语原词为romantic,该词的第一个辅音[r]被汉语的舌尖边音[l]替代。经汉语同样手段改造的英语外来词还包括“来福(枪)”(rifle),“朗姆酒”(rum),“白兰地酒”(brandy)等。

  这种语音替代使外来词具有了汉语的语音特色,但对正确把握其英语原词的发音却会造成一定干扰。因为发音上的接近,学习者在学习某个英文单词时,其母语记忆中存储的相应外来词发音就会产生错误的共鸣,干扰学习者对该英文单词正确发音的理解与记忆,使学习效果产生偏差。特别是对于许多没有音标基础的学习者来说,记忆单词读音纯粹靠死记硬背,效果往往较差。因此,有些老师会采用这种谐音词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对读音的印象。比如在学习utopia这个词的时候,教师会强调其中文翻译“乌托邦”是一种典型的音译以及“乌托邦”与utopia发音的相似性,来帮助学生记忆。但“乌托邦”的谐音在起到联想作用的同时,也对utopia的正确发音产生了干扰作用。因为utopia中首字母“u”与汉语拼音“u”的形式一样,学习者很容易搞混。而汉语拼音“u”的发音又恰好与“乌托邦”的“乌”一样。受此双重干扰,学习者在记忆utopia的时候,就很容易把首字母“u”的发音/ju:/音误读成/u:/音,形成错误的记忆。

  2 . 2 语法负迁移

  汉语对外来词的汉化除了表现在语音上,还体现在构词上。为顺应汉语的构词习惯,汉化处理还会选择在外来词后加上表示指类的意义成分,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提示(韩燕,2013:159)。这种构词汉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音译或意译的以汉字形式呈现的外来词后加上表意的语素:比如jeep的音译“吉普”后加上指类名词“车”,提示这是一种车。类似的例子还有:“香槟酒”“霓虹灯”“夹克衫”“芭蕾舞”“沙丁鱼”等。还有一种是直接在以字母形式呈现的外来词后加上表意的语素:比如ATM机,其英语原词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进入汉语后,为使汉语使用者获得了解该词词义的提示,在ATM后加上指类名词“机”,使人立即就能将它与“机器,装置”联系起来,从而使该词词义明确,容易理解。类似的例子还有:IC卡、IP地址、PC机、U盘、X光等。

  这些附加的表意语素改变了外来词原有的词汇结构和词性,更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的汉化处理都会采用附加语素的办法。比如ice-cream对应的汉化“冰淇淋”,其中的“冰”既具有表意指向又是ice的意译,而“淇淋”则是cream的音译。这种音译加意译的组合与上文提到的音译加附加语素的组合对于不熟悉外来词构成的人来说非常容易搞混。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这些外来词对应英语词汇的时候,就会出现混乱,比如把附加的语素误认为外来词自带语素。例如学习者会把“沙丁鱼”中的“鱼”当成外来词的自带语素而将其画蛇添足地译成sardine fish;把“夹克衫”译成 jacket shirt等。   2 . 3 语义负迁移

  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语义干扰主要体现在汉语对外来词的语义影响上。汉语吸收外来词后,汉语的语言习惯以及汉语的语言文化语境都会对外来词的使用产生影响。外来词的语义会发生变化以满足汉语词汇系统的需要。这种语义的修改主要体现在词义的增加、缩减和词义附加色彩的变化上。外来词语义发生变化后,与其对应英语词汇语义之间有时差别会比较大。而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简单地将两者对等起来,混淆两者的含义,直接影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导致理解困难和表达失误。

  词义的增加是指外来词为满足汉语词汇系统的需要而增加新的义项。如汉语的“沙发”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指“三人沙发”“双人沙发”以及“单人沙发”。而英语sofa一般是指“较长的软椅”,并不包括单人沙发。

  词义的缩减是指汉语对外来词义项有选择地借入。比如英语tank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含义:“呈液体、气体的大容器”“履带式战斗车辆”“储水池”。而该词进入汉语变身“坦克”后,汉语只吸收了第二个含义,因为第一和第三个含义汉语中已有相应的词语表达。

  此外,词义的附加色彩也会随着语境的迁移而发生变化。比如汉语外来词“WC”作为公共厕所的简称已被许多人熟悉并当成一种委婉表达普遍使用。“WC”的英语原词为water closet,是早期对于厕所的一种比较粗俗的表达方式。现代英语中人们一般不用WC,而使用toilet等较文雅的词替代表达。

  除去因语义变化造成的干扰,汉语中还有一些借用外来语素创造的仿外来词也会干扰英语词汇的语义学习。比如时装模特走秀的“T型台”一词,很多人认为来源于英语。可事实上英文中“T型台”对应的词汇是runway。“T型台”是汉语借用英语语素创造的新词。

   3 . 英语词汇教学避免外来词语言负迁移的策略

  3 . 1 纠正错误概念以防止知识负迁移

  要避免外来词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明确外来词的概念,纠正英语外来词和英语差不多的错误概念,让学习者充分了解外来词和英语词汇的差异并学会区分。比如对英语词汇和音译外来词的发音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概括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对英汉语音系统差异的敏感性。吕叔湘(2005:2)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就强调过明辨差异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其次,要避免外来词的干扰,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少用外来词谐音教学法。通过外来词的谐音来进行联想也许可能对学生记忆读音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小。因为谐音并不能完全代替新单词的发音,学习者也还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背景和语言能力来对两者进行清楚而明确地分辨。因此如果对外来词不加考虑地利用,反而会造成学生在母语认知和外语学习之间产生混乱,建立错误的联系,导致知识的负迁移。

  第三,要避免这种负迁移,教师自身也必须要对汉语外来词有全面的了解及正确的认识。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教师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或是本身对外来词的理解有误,并将这种错误的观念传递给了学生。只有保证语言输入的准确性,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因此,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加强对汉语吸收外来词的理解与研究,了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以及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3 . 2 改进教学方法以引导知识正迁移

  要避免外来词干扰的负迁移作用,教师还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知识的正迁移。学者Wallace(1982:27)曾将词汇教学的任务归纳为不仅要使学生认识一个单词,而且要能随时回忆起它并进行关联,同时能够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拼读和搭配,并且了解它的使用场合、内涵义和联想意义。因此,知识迁移策略非常适合词汇教学。但这种关联性或规律性需要概括,语言学习者很难靠自身语言能力发现或建立,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主要体现在新旧知识关联的引导,相同或相似要素关联的引导,语境关联的引导。

  首先,新旧知识关联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与贯通,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作为铺垫,引导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迅速而准确地将新旧知识对接联系起来并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比如在教授新词时,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列举出与新词词义、词类或词性接近的旧词,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新旧知识的关联引导,学习者可以逐渐构建起前后关联的单词网络系统,以旧促新,以新补旧,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打好基础。

  其次,相同或相似要素关联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词群和词类的共性,启发引导学生联想,鼓励学习者进行迁移尝试,进而独立完成词形、词义迁移规律的总结归纳,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把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归类、比较、辨析;把意思相似的词构成同义词词群,并结合派生词逐步扩大单词网络的规模;或者利用词根、词缀等方式进行拓展记忆。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第三,语境关联的引导。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关联的语境。外来词会对英语词汇的词义形成干扰,应用语境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不应单纯靠汉语词义去理解,以免产生负迁移,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将词汇与语境关联起来,在语境中思考理解词汇的正确含义与用法。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说,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在语音、语法以及词义方面干扰英语词汇的学习。教师应当注意到外来词与英语词汇的区别,防止外来词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引导知识的正迁移。

汉语外来词对英语词汇教学的语言负迁移作用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外来词 汉语 英语 外来 对策 词汇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