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翻译研究论文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翻译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5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156-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45

   1 . 引言

  老舍是现代小说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猫城记》是老舍先生于1932年完成的,当时称得上是异类的讽刺性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曾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64年的City of Cats,由James E. Dew翻译。译者在认为“必要”时,通过极端忠实的译法保留了原文的风格;在译者认为“不必要”之处,则进行简化。小说《猫城记》有27章,该英译本却只有8章,部分章节被完全删除(James, 1964)。

  另一个英文译本Cat Country: a Satirical Novel of China in the 1930’s由汉学家William A. Lyell于1970年翻译而成。时隔多年,该译本在2013年被再次出版。并且,《纽约书评》也就《猫城记》给予了长篇评论。可见,对于《猫城记》的研究仍具意义。但就目前而言,对《猫城记》的叙事特征及英译本的翻译研究并不多见。

   2 . 叙事视角及其分类

  叙事视角指故事的讲述方式,即虚构作品中作者采取的向读者表现人物、行为和事件等构成故事要素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刘泽权、谷香娜,2013)。法国批评家热奈特提出三类聚焦模式(聚焦指代视角),分别为:“零聚焦”,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内聚焦”,叙述者仅说出个人所知;“外聚焦”,叙述者所说比人物少(李权文,2009)。

  国内,申丹提出四种叙事视角或聚焦模式:零视角(即传统的全知叙事);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第三人称外视角。其中第二类内聚焦还含有三种不同类别:(1)固定式内聚焦:固定不变地采用故事中某个人物的眼光叙事;(2)转换式内聚焦:采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叙事;(3)多重式内聚焦:采用几个不同人物的眼光描述同一事件(申丹,2004)。申丹分类的意义在于指出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均存在着内、外视角的区别,拓宽了视角展示意义的范围。

   3 .《猫城记》叙事视角的传译

  《猫城记》突破时空的限制,讲述了主人公“我”驾驶的飞机坠毁于火星后,跟随“猫人”大蝎来到“猫国”后的所见所闻。《猫城记》采用了复杂的三重视角结构:

  第一重视角结构以主人公“我”的固定式内聚焦的眼光呈现。《猫城记》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展开。“我”不仅在经历“猫国”的社会现实,也不断地在引出故事中的其他人物。第二重视角结构,主人公“我”将内聚焦眼光交给其他人物,让遇到的多个人物讲述,形成多重聚焦。叙述者身份的改变不仅是叙事视角的改变,也极大地加深、拓宽了《猫城记》故事的内涵意蕴。此外,隐含作者不断地做出价值判断,形成了《猫城记》的第三重视角结构――零视角,即全知叙事。

  3 . 1 第一人称内视角的传译

  《猫城记》所展示的一切严格限制在“我”的视域之内。《猫城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以“我”在“猫国”的行踪作为叙事线索,引出“我”在“猫国”经历的故事及遇见的人物。因而,不同于我国传统小说常采用的“全知视角”,《猫城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运用了现代小说的第一人称内视角叙事。作为视角人物及叙述者,“我”视角受到了作为一个常人的限制,“我”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听和看,并与所听所看的故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因而《猫城记》通过叙事者“我”的见闻,在塑造出了生动人物形象的同时,反映出了“猫国”腐朽、落后的社会现实。

  (1)刚要启程,空中飞来几只白尾鹰,大蝎又跳下来,下令:出门遇鹰大不祥,明日再走!

  James: Just as we.... Again Big Sye jumped down. “When vultures fly over a party just setting out, it is a bad omen. We’ll wait until tomorrow to go.”

  William: Just as we.... Scorpion jumped down again and addressed his men. “It’s very unlucky to meet hawks when setting out on a journey; we’ll put it off until tomorrow.”

  中西思维方式及英汉行文习惯存在着差异,汉语叙事作品中常有零指代词。原文中主语缺省,叙事主体缺乏具体的所指,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阐释空间。原文中虽未出现主语,但由于主人公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限制,以及前文中“大蝎投降了,下令前进,不管队伍怎样的乱了”的提示,所指主语在两译本中均以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we”进行了添译。

  (2)敌人们并没有追他们。大蝎们的尸首被人家用脚踢开,大队慢慢地前进。

  James: The enemy soldiers didn’t…but, kicking aside the bodies of Big Sye and the others, marched slowly and deliberately forward. I followed them.   William: The enemy did not….They merely kicked aside the bodies of the leaders they had just killed and continued advancing.

  原文中,该句看似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大蝎们战败后的惨状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下文中“我跟着大队走”可知,该描述实则是主人公“我”的视野所见。此处,William的译法,虽然与原文实现了忠实对应,却使得叙事视角变得有些模糊,容易让读者误认为是全知视角下的叙述。相较而言,James以“I followed them”的增译方式,表明“我”的存在,使译文更饱满。这样的译法,也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更易于读者理解此处大蝎及其他领导者在维护封建统治战争失败后遭迫害的惨烈情形。

  3 . 2 多重人物视角的传译

  《猫城记》前13章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后半部分的聚焦则轮流在“我”、大蝎、小蝎、迷等人物之间转换,即采用了多重人物的眼光来叙事的内视角模式。大蝎、小蝎、学者们等是不同时代的“猫国人”。大蝎为老一辈“猫人”的代表,在失去了年轻时的变革精神后,他与成千上万的老一辈“猫人”一起维护着“猫国”的封建统治。小蝎――大蝎的儿子,拥有着父辈年轻时的变革精神,是新一辈“猫人”的代表,他和大鹰等努力实现着革命。青年学者,虽然不断学习外国文化、习俗等,但骨子里却充斥着献媚、落后。他们是“猫国”不断走向灭亡的见证人,以他们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更能让读者看到作为国人对自己和他人命运的冷漠,以及“猫国”社会的腐朽。《猫城记》近1/3的文本为“我”与他们的对话。在《猫城记》中,多重人物视角也体现为在描述事件时,多个人物对话的增加和叙述成分的减少。

  (3)“他们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承认女子只是为那么着预备的……”

  “女子自己呢?难道她们甘心承认是为那么着的?”我问。

  “迷,你说,你是女的。”小蝎向迷说。

  “我?我爱你。没有可说的。你愿意回家去看那个会生小孩的妻子……我就一气吃四十片迷叶,把迷迷死!”

  James: “What can they do? They insist that‘that’ is…”

  “How do you the women feel about it? You don’t mean they willingly admit…?” I asked.

  “Poppi? You’re a woman, you tell us.”

  “Me? I love you, there is nothing else to tell. If…!”

  William: “The chief result of taking wives, concubines and practising ‘free love’ is an increasing…”

  “And the women themselves? Do you mean to tell me that they accept …” I asked.

  “You tell him Revery, you’re a woman,” said Young Scorpion.

  “Me? I love you, so there is nothing that l can say. If …”

  在原文后半部分,文本中叙事者多用对话构成,转入人物叙事情景。主人公“我”通过抛问的方式,让人物自己来展示,第一人称叙事逐渐让步于多重人物叙事。在此处,小蝎和迷,从男性和女性角度,关于“猫国”社会里男人娶妻妾和自由联合的婚姻方式,各自发表看法。《猫城记》文本的对话方式,字里行间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猫人”心底沉郁的悲哀。

  对于“迷”的人称翻译,James采用了Poppi的译法。Poppi多译为“罂粟”,此处James采用意译的方式,将迷译为Poppi,也是象征手法的体现。而William则倾向于偏直译的Revery。此外,William在对话中尽量与原文相对应,加入了对话叙事者的名字,更易于体现视角在人物间的切换。

  3 . 3 全知视角的传译

  《猫城记》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线,描绘了“猫国”社会腐败、民众落后愚昧、国家灭亡的现实。在部分对于社会现实的描述中,《猫城记》转换视角,采用全知叙事。在全知叙事中,隐含作者发挥作用,不断地做出价值判断,以表现“猫国”灭国的必然性。

  (4)猫小孩是世界上最快活的小人们。脏,非常的脏,形容不出的那么脏;瘦,臭,丑,缺鼻短眼的,满头满脸长疮的,可是,都非常的快活。

  James: The kittens were the happiest little people in the world. Dirty―extraordinarily dirty, indescribably dirty―skinny, stinking, …―but all of them were extraordinarily happy.

  William: The children of the Cat People were the happiest one could imagine. They were dirty; in fact, they were absolutely filthy, filthy past all possible description. They were thin, foul-smelling and ugly. Some had noses missing; others…. And yet they all seemed extremely happy!   在下文“我”的继续描述下,此句原文极易被理解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然而,“我”刚到“猫国”,并未了解猫小孩的生活。在隐含作者的判断下,“猫小孩是世界上最快活的小人们”,与“脏、臭、丑”等描绘形成极端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原文的反讽意味。两译文均体现了隐含作者的存在,William虽然运用更多的描述使得译文更加丰富,从而加强了反讽效果。但是“one could imagine”及“seem”间接表明了此时仍为“第一人称”视角。而James并未明确点明视角,只是形象地译出了原文内容,却更清晰地呈现出了原文的全知视角,与原文的视角形成了一致。

  (5)谁是校长?他们彼此指了指。刚活过命来便想牺牲别人而保全自己,他们以为我是要加害于校长,所以彼此指了指。偷偷地,慢慢地立起来,像蜻蜓飞跑了去!

  James: Who was the headmaster? They pointed to each other. Just saved from death, each instantly prepared to sacrifice the other to save himself.

  William: When I asked who the principal was, they had pointed….They thought that I was going to do mischief to “The Principal,” hence they had yielded the honour to ….

  “我”作为旁观者,在看到了“猫国”两位教员先生遭到学生残害的景象后,挺身而出,用手枪把学生们吓走了。然而,在救下了两位先生后,他们醒来的表现却是对彼此及对“我”的猜疑。这一现象,揭示出了当时社会处处疑心的现实。原文中,“他们以为”为一典型的心理描写。因此,在全文运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进行叙事的基调下,此处的视角已转换为全知视角。译者必须有意识地在译文中忠实地体现出原作者在视角方面的微妙变化,以更好地体现出原文的叙事特征。James在翻译时,将后面几句省略不译,减少了原文所描绘的两位先生对彼此、对“我”猜疑时的动作细节,缺少一定的生动性。但是,“prepared”一词,体现出两位先生的心理动态,足以表明与原文全知视角的一致性。而William的译法,虽然反映出了原文的风貌,但对叙事人称“I”的添加,更像是“我”的叙事视角,反而更容易使读者把视角混淆。

   4 . 结论

  叙事视角是小说叙事艺术的要素之一。语言形式承载了独具特色的叙事视角,因而在小说翻译中不应忽视叙事视角的影响。这也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忠实于原文,尽量避免对原文叙事视角的变更,更好地呈现原文的风貌。对《猫城记》原著及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发现,两译本对原文叙事视角的呈现相对忠实,但采用的翻译策略略有不同。James在对原文进行删减翻译的同时,会在特定的场景对译文视角进行补充,以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而William,在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内容、丰富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中视角不明晰的句段进行添译,并且添加叙事人称。对叙事视角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原著的叙事风格,因而译者须谨慎处理叙事视角,以使译文成为更有效的信息载体,让读者更好地接受、理解原著内涵。

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翻译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老舍 叙事 艺术 研究 小说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