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我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浅谈我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16

浅谈我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45-0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和教学运行模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教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教育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学秩序,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系统控制的过程[1,2]。目前,各高校都在全面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在进行科学的、有效率的、现代化的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构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本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本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为了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保证教学效果,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竞争能力强、适用性广,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校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培养要求,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精简课程、压缩课堂教学授课学时、深化全校性公共课程改革、加大选修课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训练等。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农科教合作培养人才计划”、文理科实验班、冬季小学期、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以及“校企合作”等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质量监管方面,学校构建了“学校统筹、学部协调、学院实施”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由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信息反馈、教学效果评价等要素构成,改进教学运行状态,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的监控运行系统。学校组织开展教学秩序常规性检查,包括开学初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进行意见反馈并督促整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本校教学管理的实践

  1.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大类招生有着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等诸多优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3]。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强化教学基础地位,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校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基本原则,夯实学科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加大专业融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此拓宽就业领域,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实行了大类招生培养方案,学校43个专业按照16个大类招生。同时,本校大类招生专业一般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学年主要安排“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学习,后两学年主要安排“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学环节,依专业不同,2―3年内根据专业教学容量、学生志愿情况、学习成绩和人才需求分流专业。部分大类实行“1.5+2.5”人才培养模式。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方面,本校在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实现教学秩序正常化、教学管理高效化,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导师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科研方面进行指导,更好地?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本校始终实行导师制,坚持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精英化培养。

  本校从2008级理科实验班开始,实行导师制,一般一个导师指导2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早早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读期间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还发表了科研论文和获得发明专利,参与各项科技竞赛且获得优异的成绩,所在班级获得了海南大学优秀班集体、海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从2013级开始,由业务教师担任导师,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学习、如何培养专业兴趣,指导学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和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作,制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等工作;每个导师对4―6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工作,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进取性。

  3.跨学科协同教学及选课制。跨学科学习和协同教学相结合,即由来自多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设计、讲授跨学科课程,使大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跨学科协同教学可通过主线串联起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它还能够使学生在一门课程中接受不同学科教师的影响,促使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思考问题,同时跨学科协同教学加深了教师对学科的了解[4]。   本校为了实现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应实施跨学科专业选修,即主修课程以外的课程学习。以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为例,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很多,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毕业而选修学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第一次开设选修课时,大部分同学就一次选够计划规定学分,开放给同学选的课程几乎能开课。还有少部分同学等到下一学期开设选修课时,往往因为开课人数达不到要求而无法获得学分,开放给学生选修的课程几乎无法开课。采取跨学科学习和协同教学相结合后,允许有能力、有需求的学生跨专业选修不超?^4学分的学科基础课或专业课,认可其作为毕业所需的专业选修课学分,为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创造条件,学生选课情况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好转。

  4.多样化培养模式。由于市场人才需求呈多元化,那种单一的培养目标和由此形成的培养方案已经无法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校进行了多样化培养的探索实践。例如,学校根据多方向的培养目标,构建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积极拓展与境内外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培养项目,大力推动学生赴国内外一流高校插班学习或短期访学、赴国外实践培训高技能;学校与天津大学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采取“1+2+1”培养模式;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人数逐年增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校通过开创性的“冬季小学期”、培养精英人才的“文理科实验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及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与境内外知名高校的“多形式合作培养”等举措,学校逐步形成了“集优质资源,多途径培养”的本科教育教学特色。通过深入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了大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实施真正的学分制,保证多层次人才的培养。以学分制引导学生课外活动,扩大育人外延,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课内课外贯通的育人平台。

  5.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巩固学科知识、训练科研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6]。本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以“211工程”建设、中西部计划实施为契机,大力改善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成效显著。构建以公共教学实验室为基础,以专业实验室与实习实训中心为拓展,以特色实践教学中心为亮点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在经费投入、管理队伍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创新实验和推广示范、教学质量督导等方面,采取多元化保障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学校开设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等系列理论和实践课程,规定学生应选修至少3学分的此类课程方可毕业。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学时)、设置创新创业训练必修学分、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例如,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技能训练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经学校认定后所获得的学分,是对专业教育学分的补充和完善。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获得的奖项,参加导师课题的调研和实验研究获得的成果,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获得的证书,以及新颖独特的设计、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等,均可纳入创新创业训练学分的计算之中。本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推进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了本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工作,本校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和推进教育国际化,不断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以学科建设和特色科研为抓手,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优质教学资源的持续聚集,保证了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了力量。

浅谈我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我校 管理模式 实践 模式 教学 管理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