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休闲农业的特征与开发模式研究论文

休闲农业的特征与开发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10

休闲农业的特征与开发模式研究

  休闲农业是通过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作为载体,将农业所特有的资源优势作为基础,依托农业传统文化环境,增进人们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为目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休闲农业的特征及功能

  (一)休闲农业的特征

  纵观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具体形式,休闲农业总体上表现出如下特征:

  1.多功能性。从目前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休闲农业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观光以及提供采摘服务上,还同时为旅游者提供吃、住、娱乐、生态体验、田间劳作、农耕文化教育与展示等多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了农业多功能性的特点,使得休闲农业从单一型的服务向综合型服务拓展。

  2.乡土性。乡土性是休闲农业发展最大的视点,也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核心所在。由于各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和乡土民情的差别,决定了地区休闲农业提供的休闲农业项目和活动内容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区特有的农业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

  3.季节性。休闲农业尽管在农业生产中赋予了其他不同的要素,但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开展的旅游形式。农作物品种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中,一直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尤其是受到水、热、光、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农业活动过程中的这一生物性特征,决定了休闲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4.对象性。从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其旅游者大多来自城市,特别是生活在工业社会中的城市人,在城市生活压力的作用下,对更接近自然生态环境的广大乡村的亲近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内在需求,因此,休闲农业对非农业人口,尤其是针对广大都市居民而言,存在有强大的吸引力。

  5.综合效益性。休闲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之外,还能够增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强化农业的多种功能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广大城市居民对于农村的了解,因此,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

  (二)休闲农业的功能

  作为一种由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而衍生出的旅游新业态,休闲农业从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来看,具备以下几种主要功能:

  1.生产功能

  尽管休闲农业的经营范围已经超越了农业生产本身,但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作为各项经营活动的载体,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有产物。因此,它基本上并没有离开农业产、供、销的活动范围,妥善应用农业资源就成为经营休闲农业所必备的基本生存条件,开发休闲农业资源依然需要把农业经营做为主体,将农业生产作为根本。特别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精细化农业的大力发展,通过借助这些不断发展、更新的农业模式,实现功能上的拓展,为市场生产和提供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增强农业的生产功能,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生活功能

  从定义上来看,休闲主要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因此,休闲农业一词本身就表明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利用余暇的时间远离生活压力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在乡村体验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乡村有特色的生态景观及民俗资源吸引着都市人前往广大农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3.生态功能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本身是一种天然的生态产业,不仅具有农作物生产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别重视因地制宜,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协调统一,在发展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相比于传统农业而言,在化学物质特别是化肥、农药的投入上较少,因而对于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使农业自然景观、农村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4.旅游功能

  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旅游者在满足了基本旅游需求后,对于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托农村的各类资源,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提供旅游产品和项目,吸引城市旅游者感受农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展示、体验农业生产的劳作过程,使游客在参观游览体验中达到放松的目的。因此,从本质上说,休闲农业是一种特色旅游形式。

  5.教育功能

  休闲农业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旅游形式,向城市旅游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农业生产、了解农村生活、亲近农业生态环境、体验农事活动、加强与农民沟通的机会与载体。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割裂了城市与农村的正常沟通与交流,导致很多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对农村缺乏基本的了解。通过参与休闲农业这一活动,有助于加强城市居民对于农作物生产过程、农村文化、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于广大农民的理解。比较典型的休闲农业形式,如市民农园、亲子农场等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在普及、推广农业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文化传承功能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农业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独特地域的农业文化,这也是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大力挖掘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民间传统艺术和优良的农业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得各地优秀的农村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和创新。   二、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一)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开发模式

  从利益主体的身份来看,目前各地休闲农业的开发与经营主要是由农户、政府与企业三方进行,由此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农户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农户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根据农户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个体农户依托自家的果园、田地、林牧场以及地区的特色产业而开发出的休闲旅游产品或项目,独立完成休闲农业旅游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如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较早的成都农家乐,就是当地农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农、林、牧、渔业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而开发的休闲农业模式,其经营内容目前己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逐步发展为提供观光、运动、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养生、会议等综合服务,“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其共同的特色。与个体农户经营相对应,另外一种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主要由农户联合经营,这是目前休闲农业开发中常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同时还是未来发展休闲农业的前进方向。鉴于个体农业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重复建设严重、恶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开始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来全面统筹地区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与项目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游客的接待与服务进行统一组织与管理,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实行分户经营。通过这种模式,有利于挖掘地区特有的农村优秀文化,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也有利于塑造地区休闲农业的品牌形象。

  2.政府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政府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休闲农业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意识地发展休闲农业,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政府从地区农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休闲农业的开发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对地区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活动的特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开发休闲农业的产品和项目,统一对外宣传推广地区休闲农业的品牌形象。由于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有利于把握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从整体上促进地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不顾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以政府行政命令强制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

  3.企业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企业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主要是由企业在农村租赁包括农地、庭院、山林、鱼塘等在内的经营场所,开发休闲农业产品和项目,以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娱乐。这种开发模式也会由企业对当地的休闲农业项目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统一组织和经营,也会对外进行宣传与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民主导型休闲农业开发模式存在的资金不足、旅游人才缺乏等瓶颈问题,同时又兼顾了政府在地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具有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是目前较为成功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二)基于资源利用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休闲农业所依靠的的不同资源类型,我国休闲农业产业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田园农业休闲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以及地区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围绕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事活动、品尝和购买特色农产品等主题开发出不同特色的农业休闲活动,满足旅游者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精神需求。主要类型包括田园农业、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和务农体验游等。

  2.民俗风情休闲模式

  该模式主要以农耕历史、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传统习俗为休闲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异于城市文化、都市文化的特色,结合特定的时令和节庆,开发农耕文化展示、民间技艺表演、传统节日庆典等休闲旅游活动,提高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休闲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由个体农民利用自己的居所庭院、村地鱼塘、深山老林等自然农业资源,再与周围的田园景光相结合,依靠清新质雅的自然景点、淳朴的民俗特色风貌,吸引广大旅游者前来乡村进行吃、住、玩、娱、游、购等一系列农家乐活动。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该模式是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寺庙宗祠、文物古迹、民俗服饰以及新农村建设格局等物质载体作为休闲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体验村落文化氛围的旅游项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地以新农村为载体推出的参观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此同时,由于古村落群体的日益减少,感受古村落氛围的休闲旅游活动也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和重视。

  5.高新技术引领型休闲农业

  该模式主要是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为载体,以现代农业技术、新奇特动植物品种作为吸引物而开发的一种新型休闲农业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发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一些农业科研院所,依托农业科技园、特种动植物培养基地等。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开发模式

  休闲农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过程,是随着旅游者一般需求的满足,对旅游产品消费需求逐步提高而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据消费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层次,休闲农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观光休闲模式

  观光休闲模式是休闲农业发展初期最为普遍的模式,这也是有学者把休闲农业称为观光农业的重要原因。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游览不同农业景点、感受不同于城市风光的农业景观、亲近自然的需求,如传统的农业观光园、花卉观赏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

  2.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体验模式是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是为了让旅游者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旅游者产生独特的认知与满足感,充分享受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乐趣,愉悦身心。果园采摘、农家乐、垂钓、市民农园等旅游形式,都是典型的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模式。

  3.科普教育模式

  科普教育模式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较为高级的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较为普遍。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农产品特色展览馆、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博物馆或博览园等基础展览设施条件,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提供学习农业历史、了解农耕文化、增长农业知识、体验农业技术的休闲农业活动经历,既能使旅游者放松休闲的目的得到满足,又让旅游者开阔了眼界、满足求知求新的需求。出现在我国各地的亲子农场模式,就属于发展科普教育类休闲农业的典型模式之一。

休闲农业的特征与开发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征 模式 农业 休闲 开发 研究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