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途径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各届领导人的带领下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研究仍然较少,因为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深入分析具体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制定和探索具体的传播策略、方案和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传播的难点

  1、文化水平受限

  改革开放初期,尽管有相关法律规定青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但是国家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仍然集中在小学以下。目前,这一代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正是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年龄集中在40-50岁之间。

  但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或者理解党的某项政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农村地区的常住居民一般都要经历十几年的打工生涯,最后返回农村。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目前的理论表述。

  2、传播渠道受限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的创新,卫星电视互联网成为当今理论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卫星电视互联网刚刚介入,农村地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各种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探讨争论远远没有涉及这一地区。

  其次,至上而下的会议、课堂、培训、演讲、讲座等传统的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的局限于体制内部人员、高校工作者、学生、以及能够获取相关信息的城镇居民。至上而下的传播渠道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的被分散,而且并没有完整的关于理论传播的政策规定和体系,当信息达到末端农村地区时,信息已经被大大的弱化,甚至还没到达就已经消失。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大众化的难点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观点具体化、通俗化、生活化,从而使之更好的被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大众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创新,突出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感召力。

  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的大众化并非易事,中国地大物博,文化纷繁多样,相邻两个省甚至市之间的语言、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骨子里所蕴含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适应和磨合农村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马克思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途径

  1、网络传播(村民、网络运营商)

  在农村地区,网络运营商与村民之间形成关于网络运营的“技术鸿沟”,运营商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技术可以对村民的网络环境进行控制。定期的对运营商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普及性教育,选拔和制作精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小网站和动画,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推”到农村网民电脑屏幕。每一个人在初期接触和使用网络时,对于自动弹入的小窗口和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理。

  这一传播途径需要对运营商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论教育,对运营商的理论素养有相当高的要求,地方政府、教育局可以从高校大学生和网络工作者中选拔,既具理论素养又能正确的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高素质人群从事这一工作。一名网络技术人员和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研究者,就可以在某一农村地区实行这一传播策略。

  2、人际传播(村民、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在农村地区进行的理论传播的过程中,传播源成为最大的障碍,十七大以来党做出的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成功解决了传播源的问题,这一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的大学生深入农村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

  大学生村官要定期的进行传播效果反馈,并且也要针对性的对村官进行理论工作指导和教育。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制定需要落实,但是要落实这一政策又需要新的政策进行推动,政府要在村官和村民之间扮演一个推动性角色,才能发挥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

  基层干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角色之一,但是大部分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分发防火防灾防疾病等方面的宣传册或者进行基础性文件收发。所以要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基层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水平需要不断的加强。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之间进行积极配合与合作,最终达成共识,共同进行理论传播和引导。

  3、夜校、集体学习等方式可继续推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早期党的领导人通过到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党的指导思想才能如此迅速的广泛传播。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政府的领导下都强制性建设村民活动室或者理论工作传播室,但是这些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村民在夏冬季节的闲余时间,组织集体学习,学习内容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进一步深入了解村民的心理需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结合相关法学文学等知识,融会贯通、潜移默化的传播到村民身边。

  目前大部分村民在工作之余没有其他娱乐性活动,夜校的学习方式不仅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惯,也能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文化水平,更有利于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达到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目的。

  4、充分运用标语标识等传统传播方式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基层设施的不断完善,村与村之间的硬化公路基本全面贯通。道路的畅通导致村民不断就近搬迁,传统的沿河沿山居住变为今天的沿路居住,居住模式的变迁凸显了标语口号传播的意义。

  然而目前沿路居民住房的广告位都被各种私立医院、饲料公司、农机具公司承包,使用醒目的颜色和简短易懂通俗的语言,力求达到直接灌输的效果,对于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村地区,这种传播方式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无论是否能够理解理论成果的内涵,但至少记住了精髓字句。干部村官对理论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符号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就能逐步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各种传播途径的优势对理论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实现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农村地区的大众化传播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传播途径 大众 马克思主义 马克 中国 途径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