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论文

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5

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陆九渊是“心学”大师,其“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心即理”。他认为宇宙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理”。他认为天、地、人同“理”。在这里,陆先生将人的地位与天地并举,认为人具有极大的独立性,人不是任何东西的附属物,而是与天地具有同等地位的一极。虽然陆九渊创立的“心学”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是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到,“心学”主要在于呼唤“人类心”,即在于呼唤人类的主体意识、主体思想,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独立自主意识,这是陆九渊人格思想的主要内涵。

  1.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形成的渊源

  1.1家庭环境的影响

  陆象山出身于一个九世同居、阖门百口的大家庭中。陆氏家族保持着宗法世家的遗风。它有一套严格执行的宗法伦理制度用于治家,从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家庭成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尽其能,各供其职。

  1.2科举之弊的影响

  陆象山所处的时代,除了佛禅以消极的“出世”盛行,朝野趋向,人心沦丧,王公士庶深陷其说不能自拔以外。又正逢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立于南宋之际。象山生于国难时期,自然殷切的期望将士能够不贪生怕死,文士能不沉溺于功名利禄,共同努力恢复大宋江山。但当时读书人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名利前途而非家国天下之事。象山的学术动机,既缘生于“尽人道”,在于设计和铸造理想的君子人格,为人的道德行为找到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源泉,以最大限度地获得道德的自立性与自主性。

  2.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的内涵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陆象山独立型人格思想的集中体现。为了使学生树立独立型人格意识,陆先生主张“自立自得,诱导启发”的方法,并通过“发明本心、切己自反”的内省型思维方式实现独立型人格思想的内化,最后经过“躬行践履、堂堂做人”的社会实践,将独立型人格思想外化,促使独立型人格的最终形成。

  2.1“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独立型人格思想的集中体现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是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的集中体现。陆先生认为,人与天地处于同等地位;突出了人的价值的高贵,也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独立性。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价值不在求名求利求贵,而在堂堂地做个‘人’;人生最高的理想,也不是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而是在人生境界上成为‘大人’”。陆先生认为,人任何时候不应该随别人意志转移而转移,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独立见解,用自己的思想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始终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性。

  2.2“自立自得,启发诱导”:独立型人格意识的树立

  陆象山认为,要树立独立型人格意识,学生要坚持自立自得的学习方法。学生应通过主观努力,自己求心得,自己创成就,走自己的路,不能完全依赖老师、朋友和书本。他教育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真理(自得)。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型人格意识,陆先生提倡要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强制性地灌输,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领悟或“灵识”。为此,陆先生创造了“启悟”式教学法。“启悟”式教学方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地说,就是老师讲学,允许学生插话,以此来发明对方原有本心、原有智慧、原有朦胧认识。“机锋法”,是教师抓住短暂机会,用简单含蓄、生动有趣、警辟深刻的智慧语言,与受教育者对话,启发受教育者透过现象看问题,突然悟出道理。

  2.3“发明本心、切己自反”:独立型人格思想的内化

  陆九渊推崇“诚心、修心,学为圣人,重视内心修养,成就内在人格”,为此,他特别强调“发明本心、切己自反”的内省型修养方法,促使独立型人格思想的内化。为了确立人在道德认识与体验中的自主地位,陆九渊要求人必须先在思想上截断与外界事物的联系,即“存心去欲”、“切身自反”。并主张通过“剥落”和“减担”的方法来“净洁田地”,即除掉各种私虑杂念对意志和人心活动的干扰,人才能“奋发植立”。

  2.4“躬行践履、堂堂做人”:独立型人格思想的外化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很重视个人的笃行,陆九渊也不例外。他以“躬行践履”为根本宗旨,十分重视“常践道”,认为实现理想人格,是一个现实的目的追求,陆九渊认为“积德”为基础的实践行为是道德修养的开始,而践履作为积德或修身养性,不是一味虚言,而是实地去行。践履具体到“心”上,就是“存养”、“剥落”。陆九渊这里的“存养”,是具体的践履方式,即心性修养。存就是“存心”,“养”即“养心”。按照陆九渊的一贯主张,人为宇宙间最富灵性之物,人心本来至灵,但因为粘滞于外物而遭受蒙蔽,致使失去固有的灵性,所以陆九渊认为应该“存养”,而“存养”就是剥去心上蒙蔽的尘垢,也就是“剥落”,即除掉各种私虑杂念。陆九渊始终把道德实践放在第一位,认为只有存我本心,尊我德性,即在主体实践上下功夫,才是学问的根本。陆象山还积极在办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他不建斋舍,让学生自己动手建房;他实行勤工俭学,让学生自己种菜栽禾、洗衣做饭;他不立教规,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学能力,使得独立型人格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3.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主体性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的成分,但是它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主体性意识,强调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并倡导将其落到实处,这些对主体性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3.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陆九渊先生将人与天、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当时他对于人的主体性地位的重视。在现代主体性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树立学生主体观。从学生的主体需要,把学生看做是与教师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主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其次,树立个性发展观。传统的教育强调社会本位,即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的人,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需要和发展。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更多的应该强调个性教育,鼓励每个学生的各项得到极大限度的发展。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再次,树立自我教育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学生主体性教育中,教师要大力引导学生去自我教育,使学生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实践、自我提高,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身的需要,别人的教育必然会变成自己的教育。

  3.2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为了培养独立型人格,陆九渊先生重视对学生自立自得的教育,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为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对于主体性教育的发展作用重大。要促进主体性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学生自立自强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自立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自强的主要表现在能力、作为和精神上面。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本质观和自我教育观,为加强自立自强品质教育提供方法和引导;其次,要加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最后,加强当代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论与自我完善论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自立自强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陆九渊 独立型 性教育 人格 启示 主体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