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产纪录影片的“多元”美学变换特征论文

国产纪录影片的“多元”美学变换特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7

国产纪录影片的“多元”美学变换特征

  新世纪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主流文化强势回归,国际的文化沟通日益便捷,文化体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尤其伴随着网络和其他形式新媒体的普及,文化传播的形式和介质不再局限于传统种类,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遇到了新的机会,其创作手法和美学特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戏剧美学突破了纪实观念

  21世纪以来,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开始探索融入商业影片惯用的叙事手段,纪录片更加重视故事结构的创作,纪录片风格开始参考商业类型电影风格,记录现实的主旨虽然没有改变,但表现的方式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例如,张扬的公路纪实电影《落叶归根》、陆川的生态保护纪实电影《可可西里》等,都融入了故事情节,使影片更加吸引人。纪录风格电影不仅融入了叙事情节,还在情节架构上参考类型电影,融入了戏剧美学的艺术表现方式,情节设计上更加重视主线的起伏和矛盾的设计。例如,以展现故宫的壮美以及命运起伏的纪录片《故宫》,在央视播出后反响不凡,堪称当时纪录片电影的代表作。《故宫》首次将大规模的高科技用于纪录片制作中,甚至邀请了美国著名动画特技团队参与其中,从画面到音乐都是出于世界级大师之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饕餮盛宴。除了精湛的技术外,《故宫》还大量使用旧事重现的手段,用历史扮演和技术手法制造悬念,增强影片的故事性和可观赏性。

  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在不违背记录事实的主旨的前提下,使用戏剧手法和技术手段使这一时期的作品突破了过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除《故宫》之外,同类主题的纪录片《圆明园》《敦煌》《京剧》等,都将戏剧手法和技术手段融入纪录风格电影创作之中,使得这一时期的国产纪录风格电影创作掀起了一阵狂潮。尤其是纪录片《案藏玄机》,为了揭开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四大悬案之谜,影片大量使用案件重演的手法,力图还原历史,揭开尘封于史书之后的真相,《案藏玄机》的视觉效果震撼,情节跌宕起伏,角色丰沛充实,与剧情片十分类似。

  这一时期国产纪录片的戏剧化改变,使得影片的观赏性增强,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情节起伏的悬念设计也使得影片越来越偏娱乐,这虽然在市场上为纪录片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却使得纪录片的题材越来越边缘化,进而逐渐丧失了纪录片对反映社会现实、叩问人性主题的作用。当观众已经见惯了纪录片中的戏剧设置之后,观众开始不再认可这种为了视听效果而故作悬念的方式,当悬念不能再令观众感到新奇,而纪录片的主题又渐渐偏离之后,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又将面临一次考验和探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戏剧美学的借鉴一度助力纪录片成长,却也让观众在真实历史和故事虚构之间产生不信任感,纪录片是否还在记录真实的答案不再是单纯的肯定。在这样的局面下,国产纪录片领域开始反思,并提出纪录片创作不应舍本逐末,不应过多地关注艺术表现手法,而应注重探索真实、尊重真实的理念。

  二、技术美学营造出视听奇观

  21世纪以来,随着影视技术日益先进,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除了融入了戏剧手法,还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技术手段打造出技术美感。这一时期纪录片的创作类似工业产品,具备完整的流水设计和类型结构。国产纪录片选题多数视角宏伟,有庞大的专业团队,创作模式标准,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市场推广力度大,成为这一阶段纪录片创作的特点。

  随着影视技术日益先进,利用技术手段来打造震撼的视觉效果成为包含纪录片在内的所有影视作品擅用的方式。3D动画、新型拍摄器材、电脑特效、非正常的画面角度都是实现纪录片技术美学的手法。例如,陆川的作品《可可西里》利用震撼的画面效果呈现出人类杀害藏羚羊的惊心动魄的画面。影片《故宫》中使用了许多电脑特效画面,塑造出时空穿梭的感觉,并通过高新的拍摄工具对故宫进行多角度的拍摄,使得影片中的故宫形象更加立体,并非千篇一律的故宫形象。纪录片《敦煌》利用影视高科技还原了历史中的敦煌壁画,呈现了宏伟的历史景观。而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则在摄影角度上屡屡创造新奇角度,使得画面十分鲜活,为纪录片增色不少。

  技术美学使得国产纪录片更加精美,创作者极尽所能地提供给观众一种见所未见的全新体验,让观众享受到淋漓畅快的视觉盛宴。技术美学的使用使得纪录片的美感和观赏性加强,更加能够吸引观众,市场收益自然乐观。

  三、中华传统美学促进纪实风格影视作品创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人们开始将注意力从物质生活中抽离出来,转而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文化。很多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应运而生,例如,讲述藏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的《转山》,讲述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可可西里》,讲述在时代更迭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并统一的《马背上的法庭》,讲述特殊时期大规模迁徙的《下南洋》,讲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悬案的《案藏玄机》,讲述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科举》,讲述中华国粹京剧的纪录片《京剧》,以及前文中提及的纪录片《故宫》《舌尖上的中国》《敦煌》等,无一不是在讲述中华历史文明和独特的东方文化。纪录片《转山》《丝绸之路》等体现了中国多民族人民文化共融共存,而《故宫》《圆明园》则以宏观的角度和壮观的画面描绘了古代建筑的精妙,进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完美结合起来,这一路线促使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例如,展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父子关系改变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熟知,在国外却收获了佳绩;讲述传统中国家族伦理变迁的电影《暖》以及讲述时代更迭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矛盾并统一的《马背上的法庭》,都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斩获佳绩,成为一时经典。这些作品都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价值观以及国际视野相融合,使得影片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彰显时代思考,还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同。   自2012年开始至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直在荧屏上热映,已经成功推出了第三季,其原班人马还在继续创作同类型的纪录片。事实上,《舌尖上的中国》在推出之前,国产纪录片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探索。《舌尖上的中国》将“民以食为天”的古老中国文化以精致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讲述美食的同时,更表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人民智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平共存的道法哲学。《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国内名噪一时,更是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从一个十分生活化的角度让世界观众认识了一个新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完成了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在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上的统一,成为中国特色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融合的里程碑,这预示着国产纪录片已经实现了品牌塑造,自此,国产纪录片能够与国际纪录片市场平行对话。

  四、网络多屏时代的泛纪录化审美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零散化的特征,因此,以多元化和零散化为主要特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兴起,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媒体种类日益增多,多元化和零散化恰恰契合了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媒介开始进入网络多屏时代。随着多种媒介的兴起并融合,尤其是在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发展起来之后,文化信息更大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在这一时期,微纪录电影作为各类微文化产品之一浮出水面,并迅速成为网络多屏时代的代表文化作品类型之一。随着微电影的火爆,许多业内的知名导演也开始涉足微电影,众多国际知名电影节上,微电影作品也开始崭露头角。例如,导演张艺谋创作了微电影作品《看电影》,导演贾樟柯创作了微电影作品《语路》等。微电影《时光少年》《酥油灯》等都在颇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得了奖项。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也开始纷纷推出纪录风格的微影视,还对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纪录风格影视作品进行零散化再创作,这些作品有的火爆荧屏,有的则风靡网络,正是因为它们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诉求,才能有如此高的收视率或点击率。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期望得到快捷而及时的信息,观众的习惯和诉求影响了网络多屏时代纪录风格影视作品的创作,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链接社会热点新闻,直击现实问题成为纪录风格影视作品的选材热点。这类选材的作品高度反映社会热点,满足了观众关注热点的心理,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例如,讲述司法问题的《念斌沉冤得雪》,讲述都市贫苦人群生活现状的《蚁族》,讲述春运潮回家难的《归途列车》等。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因此在播出后立刻吸引了大量关注。

  多屏互联是网络时代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时期的纪录风格影视作品不仅在创作形式上与之前不同,在传播介质上也在改变,多屏互联成为时代风向。例如,贾樟柯创作的微电影《语路》的起步阶段是在搜狐视频,在网络上逐渐积攒人气,最终在电影节上获奖,从网络视频纪录片转变成为大银幕上的电影;同样,《侣行》的起步是在优酷网,受到观众追捧后成功地在央视播出,从网络视频转型成为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最初只是湖南卫视的记录性电视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之后影响力暴增,最终拍成大电影,并获取了令人震惊的票房奇迹。多屏互联的新格局正在模糊各类纪录风格影视作品之间的分界线,借力与融合成为网络时代跨屏传播的特征。

  在网络时代,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更注重市场效益和娱乐效应。视频网站需要利润来维持运营,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资本,因此作品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才能获得高点击率,才能给投入的资源和平台带来收益。在利润追逐下,网络时代的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创作风向悄悄转变,话题性强、情节起伏明显的作品更加受欢迎,尤其是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揭秘类作品,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市场效应。虽然纪录风格影视作品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多,但题材严肃敏感、主题深厚沉重的社会纪实类作品依然不受资本的欢迎,无法享受到网络时代多屏互联的狂欢。

  五、结 语

  回首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的演变路径,随着历史时代的更迭,社会文化价值不断变化,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的文化特征也一直在改变,该类影视作品的侧重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始终在变迁,尤其伴随着网络和其他形式新媒体的普及,文化传播的形式和介质不再局限于传统种类,国产纪实风格影视作品遇到了新的机会。纪录风格影视作品呈现多元化和零散化的后现代文化特色,这一时期的纪录风格影视作品不仅在创作形式上与之前不同,在传播介质上也在改变,多屏互联成为时代风向。同时,纪录风格影视作品更注重市场效益和娱乐效应。然而,在资本的追逐下,正统的历史文化类或社会纪实类作品却暂时没有享受到网络时代多屏互联的狂欢。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上升,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将更能受到世界的关注,进而,国产纪录风格影视作品也会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一个更为乐观的新格局。

国产纪录影片的“多元”美学变换特征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美学 变换 多元 特征 纪录 国产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