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之探究论文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之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1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之探究

  “互联网+大学本科教学”是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决定了它无法提供学生研究得以展开的基本条件,而信息通信技术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融合,将推动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一.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1.基本概念

  (1)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最早起源于1916年杜威创立的“问题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它要求在学生掌握一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多种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在探究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它的基本点就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增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2)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型教学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协调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教学为科研建立更扎实的基础和更严格的学术范围,推动科研的深化发展;使科研为教学开阔视野,增强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科研的实践和经历。信息通信技术与研究性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研究性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构建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研究综述

  研究者邹忠民认为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理论教授为主,教学模式陈旧,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课堂式讲授方法和手段落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材内容传统封闭,缺乏时代性、开放性和权威性;教学与研究分家,缺乏前沿性、开拓性和前瞻性。突破这些局限性需要采用研究性教学。

  研究者章明把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理解为教学)模式分为五种:即基于资料展示的“自主-导学”资源型、基于网络应用学科整合型、基于问题解决的问题探究型、基于任务完成的任务驱动型,以及基于目标学习计划的课题探究型等五种教学模式。

  研究者毛齐明、杨青松以杜威的探究五步为基础,以网络平台为依托,采用1节课进行课外自主探究和2节课进行课内讨论相结合的 1 + 2 模式,使网络平台日常互动、网络平台定期研讨、师生当面交流学习等三种形式相互配合。

  研究者孔建成基于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保险学》研究性教学实践,在操作层面上详细分析了《保险学》课程的网络学习与教学的结构与环节。

  国内关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的文献较多,多数文献主要是探讨某一门课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研究性教学。本研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不具体探讨网络环境下某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而是从一般意义上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非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不足

  1.本科研究性教学的一般模型

  相对于传统讲授型和输灌式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性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能力培养是其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配备具有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人员为教师,筛选和提供多种资源为教学材料,采用参与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设计科学合理的以能力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把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用下图展示。

  2.非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不足

  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长处是明显的,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受常规课堂在学习时间、地点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探究;二是缺乏共同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课后的探究难以得到教师必要的指导;三是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克服知识不系统的缺陷。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解决了这些现实的困境。

  三.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势

  1.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通信技术与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融合,并不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目标的改变,但是它形成了新结合形态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的模式具有研究型教学的本质特征即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同时又被赋予信息时代的特征即大信息量、跨时空、交互性和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营造一个特殊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网络特性与非网络环境下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结合,我们尝试构建了下图所示的网络环境下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把若干要素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突出该模式的整体性。它突破了时间、地域、资源等方面的制约,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人人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建设者。可以不断更新资源,对资源进行便捷地编辑和获取。

  在师生互动方面,打破了时空制约,并且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多更充分。

  在学习活动方面,除了个人间的互动,小组活动也成为常态,而且可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网上可以及时给出学生评价的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差缺补漏地训练。

  从这些方面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和优化了原有的非网络环境下的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   2.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提高教学效率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研究性教学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大大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需要自行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不用拘泥于既定的有限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增加了网络教学中师生,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成学习小组一起探讨、解决某一问题,在问题解决期间他们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并经常交换意见,最后共同完成一份小组代表作品。这些教学环节都为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机会和压力,有利于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第三,减少了传播中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排除了交流的抑制作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基本交流方式比面对面的交流更专注于任务的解决。因为在虚拟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大家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潜力得到了激发。

  结语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虚拟式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速度、拓展教学空间、突破教学时限、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交流、实现广域合作与学科资源共享等方面显示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创新了教学理念,以技术支撑教学。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对未来教育也有精辟的论述那样,“未来教育等于“人脑+电脑+网络”。它能转变教学方式,使研究型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大量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传统的封闭的以学校为主的教学向普遍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它拓展教学内容,真实世界和虚拟环境的研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新的体验。

网络环境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之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研究性 教学模式 本科 模式 环境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