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研究论文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4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研究

  一、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要求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这样可以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形式有: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等。

  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过程中,对一线操作专业人员的要求由单项技能要求上升为复合技能或更高要求,再加上学习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提升需求等因素,都推动了高等教育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据统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 ,以及职业教育发达的瑞士、德国,本科层次教育均占主要地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无论教育机构数还是毕业生人数比例都是最大的。由此可见, 我国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高职公共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1)课时缩减,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难以完成

  在中高职教育中,按其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 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对于数学课的安排遵循了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有些内容降低了要求,有些与高职、本科数学密切相连的内容被砍掉了。职业教育中基础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课时不断压缩, 甚至被取消。有的学校学生对这些基础课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 导致基础课出现了 “学生不爱学、 领导少关心” 的尴尬局面。因此中高职教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必备的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能力的课程目标基本上还没有达到。

  (2)中职学校开设的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高职不衔接

  中职数学是高职数学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数学课时缩减, 学习的内容也仅仅是高职高考要求的内容,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校生只上一学年数学课,后两年基本不再学习数学,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一个学期的数学课程, 致使中职学生数学知识面窄, 基础薄弱, 造成了中职、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脱节。例如高职数学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求极限、 求导及求积分的运算, 因为中职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恒等变形, 没有学习余切、 正割、 余割和反三角函数等知识, 很难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函数知识来求函数极限、 求导或求积分。参数方程、 极坐标等内容中职没有介绍, 而这些内容在积分中则是常用到的。中职和高职的数学课程衔接问题成为了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数学课困难的问题,也说明了中 、 高职数学课程衔接出现了问题。

  (3)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本科不衔接

  高职理工和经济管理学科开设的公共数学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只完成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反常积分,这些模块。还有部分学校加上了多元函数微分及应用、重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些模块,课时量更充足的部分学校则在上述这些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线性代数初步或概率统计初步模块。由于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标准,高职的公共数学开设的内容与学时的不一致,造成这些学生升入本科后公共数学课程很难进行有效衔接。要么出现重复要么出现断层,要么课程目标要求不一致。

  (4)对公共数学课程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形成应用能力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公共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属于文化基础课,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公共数学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专业支撑所需的数学知识、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而现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高职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实践, 突出了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中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 在基础理论课程的顶层设计上“重专业、 轻基础” 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幅压缩基础理论课的课时, 有的专业甚至取消了数学课的开设,成为中高职继续发展和与高职以及本科衔接的障碍 。中、高职对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而导致对数学课程不重视 以及中、高职数学课程课时设置不利于与高职、本科的衔接。

  (5)中、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在下降

  中职入口标准的降低(初中毕业生只要是愿意升学,不论分数多少,都可以升入中职) ,使得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对口考入高职院校 ,文化课基础较差,不适应高职数学学习的要求。经过全国统一高考选拔后,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高职院校放在最后一批,使得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分数较低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普高升入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中职升入高职的数学基础稍好,但是也不容乐观。同样高职生和普高生进入应用型本科统一编班后 ,文化课基础的差异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也增加了难度。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在本科院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以及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 ,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上比较困难 , 数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目前中高职学生生源数学基础知识还普遍薄弱,这样的生源质量与课时安排在中高职阶段是不能很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升入高职或本科后,基本上不能适应高职或本科阶段的数学课的教学。   三、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有效衔接策略

  (1)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是中高本教育有效衔接、 协调发展的关键。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我们应从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出发, 分别设定三个学段不同的培养目标,既明确区分出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不同层次,又做到在统一系统思维下的一体化设计。 三个层次的明确定位, 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制度保障的可能性。

  中职主要培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的混合人才也就是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则培养专家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工科为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为技术工人-技 术 员-应用工 程 师,随着培养目标的升高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在下降,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也就是技术工人对操作技能要求高于理论知识;应用工程师对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操作技能;而对于这两种人才类型之间的技术员,则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等要求。目前, 我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为营, 同类专业的中、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没能建立在高职的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衔接。应用型本科有着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其高等性就是要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其职业性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传统本科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并重,懂理论会操作。传统本科教育,教的理论多,但真正到工作上,动手能力不强;而应用型本科,目的就是教出来理论与动手能力俱佳的人才,教出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人才而非理论人才。

  公共数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的。随着培养目标的递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自然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基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层次型,数学知识的呈现也出现了层次型。数学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转变。数学定义由描述性定性定义到定量的严格定义转变。数学由具体到抽象转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要求在提高。

  (2)制定统一的一体化的兼顾就业与升学的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范, 包括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程的目标、 课程的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尽管国内外各种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有效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目前我国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外延式的学制上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 成为中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 直接关系到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三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 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感到特别吃力,这表明了中高职教育在理论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许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了断层, 到目前为止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标准没有统一,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对接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能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要求, 同时要兼顾学生升学将来能掌握更高层次知识和发展更高层次能力的要求。因为公共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原则“ 必需、够用” 的模糊性,导致了部分中高职院校制定了典型的“ 实用主义”的数学课程标准,这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短视的数学课程标准。“ 实用主义”影响下的中高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养, 出现了轻文化基础、 重专业知识, 轻基础理论、重操作实践, 轻深层次理解、重机械操作的现象, 学生升入本科后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更广、 更深的理论学习, 达不到更高层次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一体化的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做到纵向: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而且应该做到:横向中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公共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即一体化的数学课程标准上下贯通、左右融合。由于每个学段课时量有限,为了使中职至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内容上下贯通不出现断层或重复,可以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降低例、习题计算难度,注重思想方法的传授。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型 中职 高职 本科 公共 课程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