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智能手机APP学习与医学传统教学的整合探讨论文

智能手机APP学习与医学传统教学的整合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6

智能手机APP学习与医学传统教学的整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53-02

  整合信息化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现代化教学平台也是当今教育的客观需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普及,和校园无线网络、移动通信3G、4G的覆盖,信息化移动数据处理正悄无声息地进入大学校园。尤其智能手机APP软件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虽然有效搭建了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和对新事物的认知捷径,但同时也危及到传统教学的课堂秩序,严重影响到传统教学的教学质量。技术的发展似乎颠覆了人的认知方式,改变了知识的存储、呈现、加工和获取的方式。视觉能力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信息的视觉化已呈现出一种新的学习范式。[1]当下急需找寻把移动教学融入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此保障传统教学的教学质量,并且为传统教学提供绿色信息平台。关于移动学习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Clark Quinn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2]而APP(Application program),即第三方应用程序,也称作“手机客户端”,其可运行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为手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服务。当前较流行的手机 APP 有QQ、微信、微博等。当前,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使用各种手机 APP,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娱乐观赏和在线学习。[3]

  本文尝试通过在医学传染病学传统教学基础上搭建手机APP学习平台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应用APP平台,在维持学生课上注意力、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教学干预研究。

  本教学团队通过借助“微信APP”作为APP教学平台,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在嵌入APP学习的课堂中,分析并找寻学生和教师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工作和教学实施方式,总结并量化教学效果。分析APP平台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教学应用以及APP平台嵌入课堂的方法

  课前:1.通过APP平台发布学生课堂前期准备工作;2.发布课堂分组座位安排;3.发布本课程前期预习知识背景;4.案例化教学任务,搜集教学资源;5.准备课上资料;6.学生进入学习区进行预学习;7.学生熟悉相应的教学知识点;8.学生在练习区检测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中:1.课中通过APP平台嵌入微课教学;2.现场答疑学生问题;3.平台发布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人的差异性课堂作业;4.分析课堂作业结果并现场板书解析。

  课后:1.发布课后作业;2.通过平台搜集学生动态;3.无纸化考试及测评。

  二、教学结果量化分析

  为验证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验教师从教授班级中选取基准条件相似的两个班级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教学结束后分别对嵌入APP平台教学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进行闭卷知识点测试、闭卷病例分析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分析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论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1.传统教学在知识点传授中相比整合APP教学法有所优势,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点的巩固记忆;2.病例分析及临床应用方面,APP教学中的超链接起到了显著成效,很好地拓宽了关联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3.由于大学群体多集中在18―25岁之间,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0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手机网民71.2%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比例最高,占了85.7%,[4]这一数据也恰恰佐证了学生对嵌入APP教学的高认可度和亲和性;4.手机APP的课上应用使得课上秩序及师生、同学间的互动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同时也相应抑制了课上手机进行教学无关性使用情况的发生;5.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手机APP在帮助大家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巩固和知识应用转化方面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广;6.相比传统的课堂笔记、板书教学、PPT授课等,直观性教学是手机APP所无法替代的;7.课余时间利用上,从打游戏、看视频、逛网页到有针对性地查找学习相关知识,查询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群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对学生理性使用网络情况起到良性引导作用。

  表1 传统课堂教学对照整合APP课堂教学结果分析

  三、讨论

  表1显示了实验班整合APP课堂教学与对照班的传统教学的各项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整合APP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显优势:闭卷病例解析测试及格率较高,教学方式认可比率较高,课后作业通过率较高,课堂出勤率较高,课堂秩序相对良好,师生课上互动率较高,课后互动在线人数平均超过68%,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发布本课程前期需预习知识;学生进入学习区进行预学习;学生熟悉相应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在练习区检测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课前的预习准备,学生已掌握部分基础知识,留下的疑难问题待课上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秩序相对良好,注意力高度集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可能原因如下:课中通过APP平台嵌入微课教学,尤其是涉及医学的各项基本操作演示,以及患者出现的明显临床表现,同时结合分组练习,使同学们印象深刻,提高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使学生闭卷病例解析测试及格率提高。针对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所遇到的难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使师生课上互动率提高,课后作业通过率也得到提高。另外,平台发布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及个人的差异性,针对性制定面向个体的学习方案,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总之,通过整合APP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学生能充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积极参与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活动,师生互动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提高,从而使学习成绩整体提高。   经过此次教学实践证明,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科学地将手机APP运用于医学辅助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新模式。由于本次教学尝试周期较短,选择的学生群体相对单一,所以本次教学的结果分析不可广泛代表其他学科或全部学生群体;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利用手机APP进行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倾向性至关重要。智能手机仅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喧宾夺主,教师利用黑板板书、实物模型展示讲解以及师生间面对面互动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5]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高等学校已拥有其专属校园手机APP,如清华大学“清华在线”、复旦大学的“i 复旦”和同济大学的“微同济”,同时,绝大部分的高等学校也已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已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专属手机APP平台,其前景也被广泛看好。[3]高等学校开发专属的手机APP已是大势所趋。希望此次的教学尝试能对日后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借鉴,能为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其他研究者及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智能手机APP学习与医学传统教学的整合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整合 传统 医学 智能 教学 学习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