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论文

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8

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89例分为试验组(n=45)和对照组(n=44)。评估所有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透析治疗、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试验组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51-03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肾脏替代方法之一。患者开始血液透析过渡到规律透析,这个过程称为诱导期透析[1]。诱导期透析患者,尤其是初次血液透析的患者,对疾病的预后、经济负担等因素的担忧,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不同程度的焦虑;诱导期透析患者又容易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痉挛、透析失衡综合征、首次使用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诱发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因此,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透析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进入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89例,按血液透析顺序编号,奇数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偶数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原发疾病:慢性肾炎54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3例,痛风性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狼疮性肾病1例。深静脉置管81例,动静脉内瘘8例,透析方案:均使用日本东丽TR8000人工肾机及德朗B-14P低通量透析器,首次透析时间为2 h,次日或隔日透析2~2.5 h,此后逐步过渡到4~4.5 h的常规透析。超滤量根据患者水钠潴留等情况决定[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所有首次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透析治疗、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3]。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过渡到规律透析后,再次采用SA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最后比较两组前后的SAS得分,进行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1.2.1 健康教育方式 在诱导透析前由责任护士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评估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综合评估资料,向其讲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透前后注意事项,透析常规程序,帮助其了解透析的预后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等,减少其焦虑心理[4]。首次血透后,指导患者填写SAS量表。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找出影响患者心理的首要因素,因人施教。健康教育方式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图文宣传、医保政策解读,适当介绍成功的病例,安排有经验的病友现身说法等。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2.2.1 心理指导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刚接受透析时,即诱导期,对血透的技术原理、治疗作用等信息不甚了解,被动接受治疗,害怕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在接受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了解到透析只是身体生理机能的替代,肾功能无法恢复,产生了生活没有希望,拒绝与人交往,对生活和自己的未来感到消极失望[5]。对疾病的预后、经济负担等因素的担忧,从正常生活进入到透析相伴的角色紊乱,一时很难适应血液透析患者这一角色,都成为诱导期透析患者心理的负性因素,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加强与配偶家属沟通,与其朋友交流,帮助和指导患者及时适应角色。同时鼓励患者提出问题,给予答复并进行一对一针对性干预,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及心理应激能力。

  1.2.2.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保证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戒烟限酒,特别是教会患者透析期间控制饮水量,以预防心衰和肺水肿的发生。食用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奶制品,每日摄入1.0~1.2 g/kg比较适宜。控制水钠摄入,特别是无尿患者,两次透析间的体重不超过干体重的7%[3]。

  1.2.2.3 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透析与用药的关系。正确使用药物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坚持服药及做好自我监测,包括血压、体重、尿量、水肿程度,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主动参与到诊疗活动中,为后期规律透析安排合理的透析时间,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1.2.2.4 血液透析通路的管理指导 对于临时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指导患者保持导管敷料清洁干燥,穿脱衣裤避免牵拉及导管滑脱的意外事件。股静脉置管患者避免大腿与上身成直角,减少活动。对于长期血管通路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指导患者血透后正确按压穿刺部位,保持造瘘部位清洁干燥,防止造瘘侧肢体过度弯曲和受压,尽量少穿袖口过紧的衣服,平时指导加强手臂锻炼,尽快使静脉动脉化,帮助瘘管成熟和扩张。

  1.2.2.5 学会自我管理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强烈的自我管理动机,试验组给予发放书面资料、一对一教育、集中讲解授课3种形式在患者心理、饮食、血管通路自我护理、透析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形成患者自我健康护理的框架[6]。

  1.2.2.6 帮助和鼓励患者“社会回归” 血透医护人员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和独立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回归[5]。在家庭,首先要患者自己照顾好自己,尽可能不要依赖家庭(视病情),减少或避免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体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如年老患者可以帮助子女抚养下一代。在单位,如身体条件允许,可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一点价值的体现,都会给患者带来无限的成就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到规律透析后,试验组的SAS得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主要肾脏替代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加上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痛苦,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首先,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由于初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以及疾病的折磨,从而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告诉患者虽然尿毒症不能根治,但只要规律的透析和用药,系统的治疗,预防并发症,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使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

  其次,合理排遣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沟通,满足患者被爱、被关心、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倾诉,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活动,甚至回归社会,转移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第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开展一对一及实施全面健康教育干预,授之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方式和心理更加健康,饮食更加科学,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诱导期透析安全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健康教育在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诱导 患者 血液 状况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