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论文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07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黄公望是中国元代的重要画家,作为和赵孟?等艺术家齐名的绘画艺术家,其创作的山水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山水绘画美学,并且运用了自己独特的笔墨技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境。黄公望为人正直,曾经在元朝政府中担任浙西宪吏,因为性格耿直遭人陷害入狱,出狱之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地方游历山水,创作了很多田园山水画作。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他在接近耄耋之年跟随无用禅师来到松江,根据富春山的山水进行创作,在创作完成之后便病逝在杭州。《富春山居图》既代表了黄公望一生山水美学的巅峰,也代表了元代山水绘画艺术水平。因此,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美学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透视黄公望等元代画家的内心世界,并且对元代承传中国山水艺术的美术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理解黄公望的文人心境,更深刻地思考《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一  《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的体现:笔墨技法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山水美学的最高呈现作品,因此,通过《富春山居图》来观察黄公望的内心世界变化也更为全面。黄公望在八十岁后创作《富春山居图》,为了更好地突出画作当中的山水艺术美感,黄公望运用了多种笔墨技法,在构图、浓淡以及皴法等多个方面,重新构筑了《富春山居图》中的山水世界,让富春山的山水以一种来自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的状态表现出来。《富春山居图》当中虽然对富春山两岸的风景进行描绘,但是黄公望并没有满足于对富春山的山水进行现实还原,而是注意对山水图卷当中风景进行再加工塑造,也就是呈现在《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的山水景色,都是通过黄公望内心世界进行重新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富春山周边的山峦都是峻峭的,但是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表现出来的山峦却非常的平缓,表现出黄公望在老年阶段内心世界已经逐渐趋于平静。从《富春山居图》当中可以看出,黄公望在创作画作时候,运用了成熟的线条技法,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以及结构上的紧密安排出内心世界的山水,让飘渺的山石以及坚实质感贯穿于画作当中,将山水美学演绎得极为深刻而且严谨。

   《富春山居图》的构图方式和传统的山水纵轴不同,因为《富春山居图》是横向展开的长卷,所以黄公望在构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笔墨技法和山水内容之间的互相结合,促进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统一。横向展开的《富春山居图》,能够让富春山的山水和人类的视觉点处在于一种水平线的平衡之上,开拓了人的视线,观赏的时候,人类的视觉点是呈现平移的方式,让整个画面能够显现出非常独特的层次感。同时,整个《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各个景物都能够互相之间进行沟通联系。过渡自然,景物互相之间的铺陈也让画面具备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让黄公望的山水美学更为自然而严谨,表达出黄公望在平静内心世界当中隐藏的坚实和刚毅。《富春山居图》也符合了中国在传统绘画创作的时候的构图笔墨原则,符合了传统文人的山水审美价值观。苍茫淡雅的山色风光,正是黄公望内心世界的温润以及幽静,是黄公望山水美学恰到好处的体现。

   而从笔墨运用的规律上看,黄公望的绘画艺术当中,运用了温润和空灵的笔墨方式,表现出黄公望内心世界的自在以及美好,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把富春山的山水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表达出黄公望对于恬淡自适的追求,充满其人生哲学的思考,是一轴具备诚意的山水画作。《富春山居图》当中,黄公望并没有运用刻意的笔墨笔法进行表现,而是采用了相对较为放松的方式进行表现,在画作里,黄公望强调的是返璞归真,从笔势中将这样的山水审美表现出来。因此,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画作中,运用娴熟的皴法表达山峦,用卧笔表达出水纹的波光粼粼,并且让笔肚贴着画面展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因此,《富春山居图》当中看得出笔法的浓淡更迭,用纯粹的水墨来展现出整幅画卷之中的美丽,表现出黄公望追求淡雅的山水审美。

   特别在皴法方面,黄公望让浓墨和淡墨进行交叠呈现,用浓墨以及湿墨表现出树木的浓重,而采用淡墨皴法表达山脚。这种远近之间的结合,看得出在山水美学方面,黄公望相对注重对于远近高低的互相渗透配合,为了让空间感以及层次感更加生动,黄公望非常注意对痕迹的表现,合理的安排树木和山林等不同的景物,勾勒出初秋阶段的山水意味。各种皴法交叠,呈现出黄公望内心世界别致的心境。看似随意的笔法运用,实际上是深层次原则的展现,熟练掌握各种法度之后更为自然地表现自己内心的山水,从结构和空间上多层次地编排,才让树木和山水更加自然。

   二  《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的本质:恬淡自适的意境

   实际上,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表现出的山水美学,是为了通过笔墨技法来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山水,归根结底是一种恬淡自适的意境。黄公望通过《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山两岸在初秋时候的景色,在景物设置上更为高远和辽阔,表现出内心世界的飘逸和苍茫。透过富春山的江南翠微景色,人伴随着画面变化,景色也跟随着人行走,每一步都变化着富春山的景色。画作当中,黄公望通过简洁又不失法度的笔法,表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山水时空,从而以山石树木的灵秀、神韵,表现出自己在富春山里的宁静致远意境。

   在《富春山居图》中,山石的层次更迭丰富,以浓墨、浅墨互相之间的切换,虚境和实境之间的切换,最终将这种空间中的潇洒之气表达出来,表现出黄公望对于墨色的巧妙处理,打破了随类赋彩的传统山水设色模式,巧妙地处理了景物上的变化,表达出其内心世界的博大以及深远。黄公望以《富春山居图》中的新画法,同样将自己内心之中的博远表达出来,更多地推动了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变化。黄公望作为一个士大夫文人,其人生当中自然有种特别的意趣,他向往并且钟情于山水田园当中的生活,也渴望宁静的心灵,所以在《富春山居图》画作当中,黄公望也将这些事物表现出来,展现出作为文人山水画创作艺术家内心的恬淡自适。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整个绘画创作时间有七年之久,这么漫长的创作时间,充分表现出黄公望尤其重视这一幅画作的内涵,将内心的净土转变成为安静的山石树木,以富春山的名号流传下来。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审视可以看出,黄公望发现自己作为文人,在元朝廷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办法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因此才沉浸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以此来抚慰自己郁郁寡欢的精神世界。以元代画作来看,《富春山居图》中表现出的幽远和宁静,恰恰是黄公望在早年人生际遇当中所无法得到的,而到了晚年的黄公望,才真正感觉到这样人生的宁静,因此,在《富春山居图》当中,元代文人的心境宛如初秋的富春山,一切的山水风光,无不映衬着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富春山居图》画作之中,黄公望表现出自己对于山水田园的热爱,因为在山水当中,黄公望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得到充分寄托,其内心之中那种郁结和孤独才得以舒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之中寄托的正是这种美学意蕴,是黄公望在内心苦闷之余表现出的文化理想。在《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主要表现出“物我合一”的山水美学。因为黄公望非常重视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并且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也并不是完全机械化地表现出山水景色,而是注重对于这些山水景色的表现,特别是不同山水景色在内心世界的情怀和表达,是一种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表现。因此,可以看出《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山山水水,都是黄公望内心个性的表达,是其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的革新之举,是在个性抒发过程当中表现出的生命价值。所以,《富春山居图》当中的富春山两岸景色,和实际的富春山两岸的景色仍然有着鲜明的差别,这其实就是物我之间互相融合的重要境界。

   黄公望在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尤其注重对道教文化精神的呈现,比如在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就曾经指出“大象希形”,意思就是真正庞大深远的意象,是不可描摹出形态的。而黄公望也非常注重对无形之形的表现,也就是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高洁的人生品格进行山水化呈现。人和自然互相之间的结合,也就是物我之间合二为一,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境界,而《富春山居图》正是营造出这种空间,空灵的山水之中,空白之处正是黄公望意境高远的山水美学,黄公望用留白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空灵,也表达出富春山水的独特和层次性。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也热衷于在自然里面寻找自己曾经失落的恬淡自适,因为黄公望充分认识到自己身在元朝廷中,不得伸张自己的看法和快乐,只能够匍匐在元朝廷的控制之下,黄公望内心郁郁寡欢,也正是这个原因,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当中表现出他对于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因此,在《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山两岸当中,风景都是别样的平缓,没有更多的起伏或者峻峭,黄公望内心当中经历了各种世事的变迁和更迭,内心当中早已十分宁静,在耄耋之年的黄公望,不再对表现自己或者功名利禄有着过多渴求,他的灵魂和自然已经完全地渗透在一起,正如他在《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山石树木一样,层次分明,具有自己的风格,在平缓之中看出其文人的狷介以及风骨。这也是黄公望在年老之际创作《富春山居图》的时候,所渴望表达的人生哲学。人生不应该对于功名利禄过分苛求,而是应该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将自己内心里面的快乐和美好,表达出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这也是黄公望通过《富春山居图》所希望表达的重要内容。所以,解读《富春山居图》当中黄公望的山水美学,需要对黄公望的人生际遇进行了解,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富春山居图》当中所包含的恬淡自适追求,最终对黄公望的山水美学艺术进行最准确的解读。

   三  结语

   《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作是黄公望在富春山居住时候所创作的重要山水绘画作品。在这幅画作当中,黄公望运用了多种新的山水绘画艺术手法,将其内心当中对于恬淡自适的人生哲学追求表现出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打破了传统山水绘画的创作方式,特别是在留白、皴法以及线条方面,都采用了富有层次性、空间感的创作方式,让整幅《富春山居图》更具备艺术上的吸引力。黄公望是一个追求自我内心平静的文人画家,他在《富春山居图》表现出来的清淡意境,既和他的人生际遇、皈依道教后的性格转变有关,也和他晚年居住在富春山之间,感受到物我合一的自然美景有关。因此,解读《富春山居图》,特别是解读这一幅画作的山水美学,要从笔墨技法表现形式入手,注重对黄公望恬淡自适思想和山水绘画哲学进行多方位解读,才能够真正理解黄公望以及《富春山居图》中独特的美感。

解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山水美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富春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山居 美学 山水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