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女神”称呼语的语义流变论文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女神”称呼语的语义流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0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女神”称呼语的语义流变

  作者简介:董文娟(1989-),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一、“女神”一词的产生

  《汉语大辞典》对“女神”一词的解释:“神话中女性的神”。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女娲、西王母、巫山神女等。早在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第二就提到“女神”二字,“雪山南胁,有大女神,名设陀怜迦醯(晋名摄声)。有五百子及诸眷属。”“女神”一词是中古时期经师们翻译佛经时创造的,早期仅见于佛典中。《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五》曾收“刘子卿遇康王庙女神”条:“子卿一日访之,见庙中泥塑二女神,并壁画二侍者,容貌依稀,有如前遇,疑此是之。”(出《八朝穷怪录》)元代曾用“南海女神”来称呼灵慧夫人,见《元史?祭祀志?祭祀五》:“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可见,在当时“女神”的词义还较为单一,多指文学作品特别是神话传说故事中对女性神祗的称谓。

  二、“女神”的语义流变

  (一)词义所指对象的转变

  “女神”最初的词义较为单一,指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灵,如上文所举“南海女神”例。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现在世人对“女神”的解读是谈吐、气质、长相、身材、穿着等都显示着完美无暇的女性。女神具有以下特质:有很多男性倾慕者暗恋,是女性模仿的对象,例如2015年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汉子》。成为流行的称呼语后,“女神”的神性光环在逐渐消失,如今“女神”虽仍“可望不可即”,但相比之下,该词使用已经比较宽泛。可以指崇拜的偶像、外表出色的成功女性等,甚至主观上认定某个人是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也可以直呼其为“女神”。

  (二)语义色彩的转变

  从感情色彩上看,“女神”原是一个褒义名词,从现今的用法来看,该词除了具备赞美喜爱的褒义色彩之外,有事也带有调侃戏谑的意味,“女神”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女神经”。在语体上,原来“女神”多用于书面语言。在新用法中,“女神”既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又广泛流行于日常交谈中,呈现书面语与口语并存并逐渐口语化的趋势。

  三、“女神”流行的原因

  话语是社会时代的晴雨表,它的形成、发展、繁荣以及消亡都与社会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近几年来,“女神”已经成为语言中异常活跃的称呼语。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现象,如果仅从语言自身出发来分析其出现与发展的原因,是很难解释其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言语体系的。“女神”词义的演变,不仅是语言体系自身的演变,而且与社会发展以及交际主体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一)社会因素

  罗常培先生曾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侧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1]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是动态发展的,“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2]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其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尤其是近些年来,“女强人”、“白骨精”、“女汉子”、“御姐”等新兴词汇层出不穷,女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同类词“女神”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同时,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为年轻女性更多地关注外在装扮和精神层面提供了条件,几乎每个女子都有成为“女神”的潜质,一时间使得“女神”大肆盛行。

  (二)交际主体的心理因素

  正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和观念的载体,社会心理对语言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流行的语言背后隐藏的往往是共同的心理积淀和情感诉求。从使用群体看,虽然“女神”的使用群体不固定,但其新鲜个性、蕴含丰富与轻松幽默的特点,必然多是年轻人的口吻。这个年轻化的社会群体思维活跃,追求时尚,崇尚自由,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极强。这种求新猎奇的心理,“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他们喜欢运用新奇有趣的语言元素来张扬个性,引人注意。”[3]因此,“他们喜欢放弃传统已有的说法,使用或创造出一些新潮、前卫、时髦的词语,摆脱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标准的约束,追求超出正常语法甚至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显示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4]当“小姐”、“女士”、“美女”等让人们感到俗不可耐时,“女神”一词便重新获得了生命活力并得到了迅速传播。

  总之,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称呼语,“女神”一词在社会上的流行趋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其能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进入称谓语系统,还要经过语言系统自身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女神”称呼语的语义流变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流变 语义 语言学 女神 称呼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