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论文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0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专业院校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各大专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与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的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音乐史等课程一起,成为了基础课程;教材从1964年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概论》发展到了由杜亚雄、袁静芳、伍国栋、周青青、王耀华、肖常纬等民族音乐专家编写的相关教材,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各大专院校并未真正重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教材编写的实用性、针对性、研究角度的不同,民间音乐本身的地域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理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了解和学习的行动中,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处于肤浅的层面,缺乏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没有树立起积极参与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意识。这些现状,不得不令人堪忧!我认为教师在普及中国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土民间音乐,改革教学模式,选择或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民间音乐才有真实而长久的情感。只有学生对民间音乐有了真正的情感,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保护、传承、运用和发展它,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目的。

  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巴蜀文化、辽阔的疆域以及众多的民族,为艺术种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既有种类繁多的民歌体裁,又有独具特色的说唱种类和戏曲艺术,还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下面我将以四川地区为例,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本土民间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谈民间音乐课程改革。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下面我将围绕这些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类教学方法特别可以针对民歌的教学。以四川汉族山歌为例。在四川峨边县毛坪镇的高山村、长梯村、凡山村等山村流传着一种富有特色的汉族山歌,其历史悠久,曲调高亢,与当地人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至今仍有不少老年人会唱这类山歌。笔者曾对此地的民间歌手做了调查采访。他们不仅可以讲述祖辈因人口迁徙来到当地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山歌就从那时开始唱的,一直伴随他们的劳动生活。他们有对山歌民间习惯的分类,如我们采录歌曲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这是高腔、平腔或矮腔。如果我们把这些艺人带进课堂,或通过视频录像让他们来讲解,这将事半功倍,学生会感到很亲切、真实,对民歌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四川边远农村学生为小组代表,调查当地能唱民歌的老艺人,并收集歌曲,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收集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核对之后一份交给当地文化馆,一份交给学校存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文化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二、邀请专家进校园

  “邀请专家进校园”可以针对说唱音乐的教学。以四川清音为例。四川清音是说唱音乐部分的曲牌体代表曲种,在众多的四川曲种中产生时间较长,流传较广泛。虽然四川清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技艺无法传承的危机。但在成都地区仍有少数清音艺人活跃在舞台上。乐山师范学院在2014年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让地方艺术走进校园,邀请了四川清音省级非遗传承人田临平 (中国曲艺第三届牡丹奖(表演奖)得主)、曹正礼等艺术家来学校表演。田临平女士的唱腔婉转明亮,表演技巧娴熟,声音极富感染力,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部分学生是亲身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不禁深深叹服他们的演唱功底以及舞台的表现力。因为亲自观看过,在之后的说唱音乐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学劲头,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很明显。课余的学生科研课题申请中,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调查研究四川清音,在如何把这种艺术引进高校,如何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民间艺术,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

  三、让学生走进戏院

  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国戏曲剧种众多,在以古老声腔、地方语言、民间音乐为基础而形成的剧种中,内容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要想把这些剧种讲得深透或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这门艺术的兴趣,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能实现的。但如果教学引导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走进戏院,让学生观看戏曲演出,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感染力的一种辅助教学。目前,四川地区还有各种剧团和票友协会,其中以川剧和京剧最多。四川各区县的国营(或集体)川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定期演出,免费发放戏票,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戏迷走进剧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以中老年为主的民营川剧表演团体,他们虽然没有政府的任何扶持,盈利微薄,却仍然在坚守自己的舞台,沿袭传统的看戏方式,定期演出经典剧目和传统折子戏,客观上起到了继承和发扬民间戏曲文化的作用。其次,京剧票友协会也定期举行各种交流和演出活动。近年来,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要求下,乐山地区的“嘉阳河”川剧流派在文化部、教育部支持下开展了“川剧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内江、绵阳、泸州等四川各市区县的川剧团也先后开展了此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学校园更应抓住传统文化艺术复兴的时机,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对于戏曲音乐的教学,教师在民间音乐的教学大纲中应对这一部分的实践课时有明确体现。学院要与当地戏曲团体保持长期合作交流,每学期安排至少2次(4个课时)的时间,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接触戏曲、喜欢戏曲、观摩艺术表现手法,达到课堂授课无法代替的效果。引导学生走进戏院,不仅能让他们亲身感受戏曲的虚实时空手法,演员扎实而全面的“唱、念、做、打”功夫,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同时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和继承的。   四、开设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专题

  除汉族以外,四川地区还有彝族、羌族、藏族等古老的世居民族。高校每年的新生中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民族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审美以及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专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由教师课堂讲授,较全面地介绍本地少数民族民歌、器乐、戏剧、宗教等;二是以本班少数民族学生为代表的形式开展实地采风,体验民风民情。下面以四川彝族为例,分别论述这两个方面:

  课堂讲授。四川彝族的民间音乐主要表现为民歌和器乐。彝族民歌体裁丰富,有山歌、情歌、儿歌、风俗歌、酒歌等,根据生活场合、实用功能的需要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歌词内容。乐器的种类也较多,吹、拉、弹、打均有,如彝箫、竹笛、葫芦笙、马布、唢呐、月琴、胡琴、羊皮鼓、铜铃等。其次,还有一种彝族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乐器――口弦。口弦有竹质和铜质两种,由两、三片至五片组成一件,可以吹奏旋律和多声部音乐,口弦曲调也十分丰富,技巧性高。另外,还有树叶也可以随手采摘来吹奏音乐。这些民歌和器乐的存在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体裁,学唱代表性歌曲和乐曲,更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有关民歌的一切事物,包括各种该民族的历史、音乐作品和与音乐有关的人的活动和环境

  实地采风。四川的彝族按地域可以分为小凉山彝族和大凉山彝族,高校的彝族学生大致也来源于这两个地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彝族区县进行采风活动。采风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几天的集中培训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做前期工作:首先确定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形式、调查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该民族的相关资料,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最后准备录音、摄影、摄像、电脑等相关器材。二是现场工作。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注意采集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调查清楚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事物,如歌曲的演唱地点、场合、迁徙情况、演唱者的基本情况、演唱方式、伴奏方式以及为什么要唱等原因。具体调查时可以个别访谈,也可以开调查会。无论怎样,事先应拟定一个可行的调查问卷,本着谦虚、好学,尊重艺人的态度与之交谈,在征求别人同意后方可录音、拍照或录像。三是整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整理文字资料、音响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在现场获得的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日志、现场问卷、艺人的生平、与音乐有关的传说故事、史料等;音响资料包括录音的时间、地点、地区、场所、录音状况的登记,曲目的编号、曲名、原文和译文、演唱或演奏说明等情况;最后是撰写调查报告提交学校。

  在学生有一定采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音乐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如大小凉山彝族音乐的异同,彝族音乐与羌族音乐、藏族音乐的不同特征等的比较,既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研究音乐的本质特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又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现实世界的优秀品质。

  五、编写本土教材

  四川高校民间音乐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有《中国民间音乐概述》(肖常纬编著)、《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周青青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袁静芳主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杜亚雄、王同主编)、《中国民族音乐》(王耀华、王州编著)等。这些教材有的按传统五大类概述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有的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角度分述民间音乐,还有的是从历史踪迹来划分艺术特色区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涵盖面广、适用群体具有普遍性,但具体论述的深度则取决于编者的研究领域和所掌握的资料。而我国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目前研究团体的力度和广度决定了编者不可能详尽到所有民族和地区的每一种音乐类型,这需要民间音乐课程教师行动起来,投身于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研究中,积极参与本土教材的编写,加强实用性,把民间音乐的学习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计划地推进民间音乐课程的改革,同时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音乐资源,为更好地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六、结语

  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中,以前辈们的专业基础教材为依托,立足于本土民间音乐,既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要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库。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改革 民间 民族 课程 改革 建议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