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金融专业三本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论文

金融专业三本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15

金融专业三本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3-0124-03

  金融学专业三本学生是许多财经类高校的重要学生群体,其数量在一些高校甚至超过了一本和二本的学生人数。相关学校对金融三本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基层金融机构培养业务人员。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素养,更要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与社会交际或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能力,也关系到相关院校的竞争力与发展前途。由于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偏差,目前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社会实践评价指标规定不完备、不合理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针对金融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激励与规范,已成为院校决策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行实践做法与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金融三本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结束时的暑假,[1]第二阶段是毕业前的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形式或集中、或分散。集中实习由学院或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老师带队统一组织与管理。由于带队教师少,经费不足,特别是可利用的社会实践单位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大部分学生一般只能选择分散实习。即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独自进行实践。实习前,学院或系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对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与注意事项做出说明,其中硬性规定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写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总结或实习报告,实习结束由实习单位签署实习表现评定意见。最后由专业教师或实习带队教师依据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总结给出实习成绩。从实习成效看,集中实习优于分散实习,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社会关系资源丰富,加之个人对实习较为重视,实习收获较为明显。但对于多数学生,由于联系实习单位难,加之个人重视程度不够,实习过程缺乏专业指导,整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使实习过程甚至流于形式。从制度设计角度讲,学校对实习规划设计不周,缺少一套完备的实践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

  1. 评价对象狭隘,仅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忽视对相关职责部门的约束与考核。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相关职责部门、班主任和实习单位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要让实习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当事人也要做好服务、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如学生会、就业中心及院系领导等应该利用自身的一些便利条件,为学生联系适宜的实践单位。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除进行组织协调外,还要就实习有关问题进行综合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了解实习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或事项等。使实践考核指标的设计既要针对学生,也要针对有关职能部门与责任人员,只有调动各方围绕实践活动相互配合、发挥协同效应,实习活动的育人效果才可能充分体现出来。基于现实情况,实习实践考核指标主要是针对学生单一主体而设计,对学校或学院(系)各有关责任方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职责规定与要求。由于对相关职能部门或责任人的考核缺失,导致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实习接收单位难以落实,或因相关知识缺乏等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实习活动难以按计划正常开展。

  2. 成绩考核过于依赖学生的实习汇报与总结,忽视对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与指导。长期以来,主要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评价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习成果汇报而设计,对实习过程的考核往往重视不够,可谓是“究其一点,不及其余”。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一般是在实习结束,由专业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或汇报进行一次性评定。由于校方对三本的学生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出于为学生毕业考虑,教师对实习成绩大都会判定为及格或中等水平以上。这种不问过程,只考核实习”结果”的实习实践评价方式,使得不少学生滋生了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如有的学生虚构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不愿参与实习或找不到实习接收单位,为了取得实习单位证明甚至不惜伪造单位公章等,导致社会实践完全流于形式,严重削弱了社会实践对学生强能力、增知识、长才干的积极性,诚实守信的金融理念无法有效确立。

  3. 部分考核指标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考核指标既是实习实践行动的指南,更是评价实习实践效果的依据,如果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就会让当事人感到无所适从。指标内容抽象、实际操作难是实践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例如有的学校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在实践部门或单位中引起良好反响,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有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等,这些内容纳入评价体系,因标准过于抽象,在实施评价时需要融入太多的人为主观因素,评价结果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导致评价本身固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实践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实习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应该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本着“权、责、利”相统一、激励约束相融合的基本原则,对实习工作筹备组织、实习内容规划设计、实习过程的协调指导、实习成绩评定等一整套工作进行系统的筹划、设计与安排。基于这种考虑,实习考核指标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全方位与全过程相结合。要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不仅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也需要学校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与热情参与。全方位是指考核指标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也要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当事人列入考核对象。全过程是指考核指标设计要涉及实习实践全过程,包括实践前的准备、组织协调,实践过程的跟踪指导和实习实践总结交流三个阶段。   2. 一般与重点相结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的完整性,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审视、分析实习全过程,比较明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公正地对实习质量和实习情况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但是指标设计也要避免面面俱到,在强调多方位全过程的同时,要突出实践中每个环节的重点与关键问题。

  3. 指标含义明确具体,具备可操作性。明确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通过考核指标对有关当事人在实习过程中的职责与工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评价指标明确,简单易行,既能为被考核方所理解接受,成为被考核方的激励因素,又便于评价过程操作实施,定量处理,比较容易的获得综合性结论,以提高评价的可信度。指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对于顺利推进实习实践就越有帮助。

  4.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社会实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时间灵活、空间离散(晨曦,石新明,2008)。虽然学生所学专业相同,但个人的家庭背景、实习单位不同,加之兴趣爱好、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考核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学校的总体要求,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大的问题和总体目标上,要统一要求,在细节问题和具体活动方面,可以灵活变通,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所在单位工作与业务特点,对实习具体目的、实习进度和实习内容自行做出安排。

  (二)指标体系结构与评价标准

  基于上述原则考虑,我们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设计内容汇总到表1。

  关于评价指标的几点说明:

  1. 评价量化结果实施百分制,每一个二级指标的评定包括A、B、C、D级次,四个级次的分值权重分别为1、0.8、0.6、0.4,把每一个二级子项目的分值与相应级次的权重值相乘就得到该项目的得分,所有项目的得分加总就是总的实践考评得分,总考评的成绩级次分优(85~100分)、良(75~84分)、中(60~74分)、不及格(低于60分)四档。表中每一项评价指标都给出A、C级标准,介于A、C级标准之间者为B级,不足C级的为D级。

  2. 该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当事人在实习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综合考核,如果要对学生进行单独考核,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人实习规划(事先)、实习日记(事中)和实习总结报告(事后)进行综合评定。

  3. 考虑到三本学生总体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强化实践督导是保证实习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一级指标“教师指导”的子项目――“教师指导方式与指导频次”给予了相对最高分值。

  4. 在一级指标“组织协调与管理”项目中,我们给予其二级子项目“联系实习单位情况”以最高分值,理由是拥有实习单位是完成实习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为学生实习联系接收单位应该成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个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

  三、配套措施

  1. 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平台。首先要大力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包括银行业务实验室、证券投资分析与操作实验室等,有了这些实验室,一些业务操作性强的课程可直接在实验室进行,这样可有效缩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为学生进入金融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目前相关院校大都有自己的金融业务实验室,但现有的实验室由于容纳能力有限,或受三本校区与校本部分离制约,目前实验室一般只对一本二本学生开放,金融三本学生往往被排除在外,这种情况不仅对三本学生不公,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本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务之急是相关院校应该加大投入,针对金融三本学生,增加实验室数量。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重要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克服学生联系实习单位难的问题,而且校外实习基地更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会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学校主管领导应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加强与金融企业联系,协商合作事宜,为增加金融机构的合作兴趣和意愿,学校应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对等服务,如咨询与培训等,努力把实习基地建设成校企双方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平台。

  2. 增加实践经费预算,加大对基层部门实践教学的资助力度。经费不足是制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对每位学生一到四年级只安排20元~60元的实习经费,带队教师的实习费用(4年)只有区区300元左右。不仅如此,这种费用一经确定下来就纳入相关规定,多年维持不变。经费预算标准与实际经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甚至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设立专门资金(曹雪亚,葛雪益,2011)。如果带队老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除了搭上人情,还要自掏腰包进行应酬和答谢,所以普通教师一般对联系实习普遍缺乏热情。为了确保实习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学校应增加实习经费的预算标准,适当增加经费使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并随物价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金融专业三本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指标体系 社会实践 考核 实践 指标 体系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