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困惑与路径选择论文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困惑与路径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18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困惑与路径选择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再一次被突出。为了加快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策略。作为转型改革的对象,这一批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如何来推动转型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确有必要

  1、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就整个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处在转型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方本科高校在内的所有大学不可能忽略这样的背景,都要考虑“转型”的问题。虽然我国近些年经济上蓬勃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工业化基础仍然非常薄弱。集中体现在我国的技术教育还比较薄弱,培养不出大批既擅长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同时动手能力又很强的技术人才。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有盲目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本科教育,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每年有一大批有文凭缺技术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必须清楚地看到社会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科技型人才目标,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服务,积极融入于国家创新体系中。

  2、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问题突出,转型确有必要。

  部分本科高校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多重问题逐年加剧,比如:专业设置与变革跟不上社会需求、教育质量无法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几乎全部停留在表面,停留在书本上,偶尔有的几个实践周也是等同于给学生放假休息,对实践项目既无安排更无要求,考试时从学生到老师都敷衍了事,抱着及格就好,学分到手就好的心态在进行着本科教育与学习。这直接导致了每年毕业季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些院校由于连续较低的就业率甚至连学生都招不满。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存在于本科院校之中并且长时间没有改变,那么破产与消失将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结果。将这些地方本科高校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除了能培养出社会目前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解决这些院校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3、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顺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既需要基础科学研究,也需要应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作为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石,不仅应该包括理论和基础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也应该包括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居于多数。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自身定位比较明确的有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则往往定位模糊,自觉不自觉都受着精英化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定位一味地向实施精英教育模式看靠拢,都沿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前进,这使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问题不断产生,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1、办学理念有偏差,办学定位难准确。

  目前我国高校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对于一所高校来讲,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这所学校是创办学校的核心问题。地方本科办学以来,由于受到“985”“211”等所谓的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对自己的办学定位一直含糊不清,攀高求全,不愿意走应用技术型道路,而是一直倾向于精英化的办学理念,但是自身办学条件又无法实现精英化教育模式,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国家已经就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开始做出调整,地方本科高校固守的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势必是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的一大障碍。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发展,其精英化的办学理念向应用技术型的办学理念的转换时转型成功的第一步。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不同就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工的不同,地方本科院校之前的办学定位大多为教学型,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不是大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就在于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将自己定位于教学型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倾向于实施学术型教育,而不是倾向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发挥的职能没有实现,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没有实现,而是一直在向着不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努力”,想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也培养不到位,由此造成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现象。

  2、应用型教师缺乏,师资力量急待加强。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对高校老师的任职要求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层次不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中绝大部分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大量高学历的人才投入到地方本科院校当中,是对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结构优化的一种保障。然而现有的单一化的教师结构无法满足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于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办学宗旨并不吻合,许多拥有高学历的大学教师对于写文章做研究可能十分在行,理论研究做的相当透彻,但是一旦将理论投入实践中,由于实践经验匮乏,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己也含糊不清甚至不明所以。应用技术大学要求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办学的目标是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实实在在增加经验,强调教师应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这部分教师有在企业任职或学习的经历。在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到企业工作或锻炼的机会。就目前这样的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此外,不少高校在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过程中遭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完善、不成熟,业界人才难以任职高校,以及教师转型存在困难等发展瓶颈问题。如果师资队伍不能得到加强,那么转型的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只是须有其表,因此师资力量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3、学术型导向的专业设置过多,专业设置难以突破。

  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是以学术型本科高校为基础,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盯所谓的热门专业,以此来扩大招生,吸引生源,大多数院校没有整体规划,没有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力,也没有结合高校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相当明显的短期决策。除了专业设置照搬学术型院校,专业教学要求也力求与学术型院校“同步”,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学质量无法突破。目前国家开始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也就要求它们要按照行业或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对现已形成的专业内涵进行改革、改造和整合及增设新专业,从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学术性向突出专业内涵建设的应用性、实践性转型,彻底改变专业设置趋同,教学目标不清,人才培养不济的现状。

  三、转型高校自身应当采取何种对策推动高校转型

  1、解决地方转型高校“心理问题”,强化地方转型高校自我认同意识。

  自我国重视高等教育,不断加快建设高等院校以来,许多高校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是十分茫然的,这一点在地方本科高校身上又表现的更为明显。地方本科高校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院校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得到政府、社会、其他高校的认可,然而这三者对地方本科院校所寄予的期望和评价标准却是不同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本科高校就常常徘徊于这些标准之间,是尽可能满足地方政府的标准和市场的要求,迎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还是应当遵循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获得教育部门和大学同行的认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之路去向何方是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所在。

  想要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首先我们要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成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和理解,许多人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质和发展趋向产生疑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层次究竟是怎样的,是自转型提出后一直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把应用型本科定位为间于学术型本科和高职教育的一个中间层次,这显然是对应用型本科的一种误解。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一种新的层次而是一种新的类型。在性质上仍然属于本科教育。它既不是如“985”、“211”等典型的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低级版,也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加强版,而是与学术型本科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教育类型。应用技术型院校既不能过多的强调学术性而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类似,也不能过多强调职业性而无法区别于高职院校。在这种非此即彼的尴尬环境下,推动转型成功应当在二者之间开辟第三条道路。以满足一方为主要目标,同时统筹兼顾二者的需求。部分高校地方高校之所以需要转型,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实实在在面临着危机,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应当在坚持本科院校的办学标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专门的实践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是非要追求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要明白应用技术型院校只是一种新类型,而不是低级于学术型研究型院校,只是侧重的方向不同而已,一样是获得政府、社会、其他高校所认同的。

  2、加强应用技术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动实践的作用。

  在转型过程中,国家或是政府是转型的规划师,学校和学校领导是转型路径的设计者,基层的教师是最直接的工作承担者,也就是说转型的所有环节最终都要由教师群体来实施。在本科高校转型的工作中,如果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还是像以前一样,没有教师“集体创新”,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被动参与者的地位的话,及时政府和高校制定十全十美的发展战略恐怕也是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发挥教师的主动实践和带头作用。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激发教师投身改革的热情,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培养指标,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就业执业能力的测评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对其中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

  3、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对接。

  提出转型的大背景之一就是研究型人才培养过剩,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缺乏,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目标与该区域的企业需求往往存在脱节现象,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许多地方本科高校脱离实际需求,盲目办学。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岗位能力,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应用技术,再通过技术革新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高校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不强那么一切还是空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其次是能够将自身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实践能力,实践方能出真知,加强实践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再次时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迅速的融入社会,适应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绩效。

  学校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学生求职愿望、学校目前已经设置的专业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等,在与人才需求企业沟通之后,学校选定例如外贸会计师、营销人员、行政策划、企业法务等多个对接岗位。将对接岗位确定好以后,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结合相关岗位的特点,寻找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对相应的课程进行开发。具体的做法首先是遴选对接岗位,根据对接岗位明确岗位技能,然后确定开设课程的内容和模式,选择有利于该岗位的关键知识点作为教学任务。例如,一些外资企业需要外贸会计师,会计方面的专业培养是重点,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与此同时,从事外贸这一块则对外语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并不能简单的以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为标准,而是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此便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结束语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这一举措对于政府、社会、高校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以来面临的又一全新课题,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要的角度来说,这一举措又是必须实施的。功利性的高校办学目标,粗放式的高校扩招模式已经给社会带来负担。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先进的办学文化传统,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学校实力稳步提升,办出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除了本文谈到的一些问题和策略以外,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还面临许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转型的实践中和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的处理和完善。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困惑与路径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路径 困惑 本科 高校 选择 地方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