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如何理解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三重维度论文

如何理解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三重维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2

如何理解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三重维度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56-03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其内容来讲,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解读层面上,要用时代的视角和语境,去阐释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二是在发展层面上,要用时代的标准和要求,去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是在现实层面上,要用时代的心态和精神,去指引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的时代化。

  一、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

  马克思曾说:“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生机的关键,就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特质,亦即时代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生,也有其特定的规律。总的来说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从时代化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上来讲,是因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斗争性的特征。

  (一)实践性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源本因素。“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主观和客观之间统一的桥梁是实践,实践产生认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因此,当人们实践的时代条件和背景发生改变时,必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新的问题,这样就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话题。马克思的发展就是在不断深入的思考现实中的难题,然后回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自己的过程中完成的。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还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现的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批判性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因素。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本质区别,在某种意义上,批判性和革命性、辩证性之间是等同的,他们都是对事物矛盾性的把握。批判包括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和现实形态的实践批判,精神批判指在人们的精神观念中构建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完美形态,然后否定、批判现实中的世界和事物的形态。精神观念中的构建的形态,为现实实践中的形态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实践批判是指否定和批判现实中世界和事物的形态,并把精神观念中构建的世界和事物的形态直接变为现实。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批判和实践批判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没有成为机械地重复、僵化地理解的东西,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发展和创新。这样也推动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三)斗争性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过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同各种派别、学说、思潮等斗争的结果。这里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同各种派别、学说和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同鲍威尔、蒲鲁东、拉萨尔、杜林等人的错误言行和理论进行了斗争,、否定并批驳了他们的理论,逐步确立、完善了马克思主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和夜。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理论,但是这并不能遮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在与错误理论和思想的斗争中的得以确立,也将在同错误理论和思想的斗争中的得以永生。

  第二,从时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上来讲,是因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兼容性和超越性;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坚强的实体;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研究的天才。

  (1)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兼容性和超越性。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又具有视域的超越性。它是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继承,是根据时代的特征对马克思进行的发展和完善。因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而且能够回答原有理论所没有提出的问题,解决原有理论没有解决的问题。

  (2)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坚强实体――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为例,“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也是党在实践活动中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伴随着质疑和波动。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动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前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的风格、特色和气派。

  (3)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天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能和可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时代产生出了伟大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天才。列宁提出了帝国主义论,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他们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理论,在结合时情和时际的基础上,推动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现有三个重要的维度:信、达、雅

  第一个维度:信。即坚持本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前键;第二个维度:达。即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达、不拘泥,并适时地发展,这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要义;第三个维度:雅。即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时代的特征、气息和味道,这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归宿。

  (一)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维度,即理论忠信。所谓忠信,就是指忠实于初始和本真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方法,并能够在坚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实事求是。   首先,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同初始和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和精髓上是一脉相承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也就说,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致力于,在认真领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态度、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把不适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的理论加以完善和创新。或者,再简而言之,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要认可初始和本真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做到与马克思同行。

  其次,忠实于初始和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把马克思主义照搬。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之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关键就是要看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原理。

  (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维度,即理论通达。所谓通达,就是指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拘泥于原本理论的框架,而是有所发展和创新。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的连续性,各个时代下的理论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走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当然,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通达,需要处理好与经典理论,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应该防止这样一个极端:只要是马克思说过的话,都是对的;只要是马克思的理论,都奉为圭臬。这是彻头彻尾的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模式,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客观实际和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把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其次,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马克思曾这样讲:“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之间有没有共生与融合的契合点呢?事实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产生出了巨大的能量和智慧,推动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飞跃。最后,要批判性地吸收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西方文明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其中也有优秀的成分,这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甄别出西方文化中的糟粕。

  (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维度,即理论雅致。所谓雅致,就是指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时代的特征、气息和味道。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时代的语言;时代的形式;时代的内容。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当然,一成不变的理论如若不加以完善和创新,也必将遭到淘汰。科学的方法是让理论生动起来,用群众们喜于闻,而又乐于见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贴近生活,紧随时代的形式演绎出来;用当前群众们熟知易懂的内容,书写出来。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这句话,毛泽东根据中国当时的形势和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众大联合。要把散沙捏成团,必须有泥浆,联合民众的泥浆有工会、农会、学生会等,这些是小联合,大联合则是共产党。这样的解释,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通俗易懂。民众能更好地认识共产党的性质,并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进行革命斗争。

  总之,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推进,不仅仅是提留在表面的、浅显的说教。而应是用时代化的理论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论能做到这一点。只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才能紧随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规律,并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何理解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三重维度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维度 三重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及其 时代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