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及其对当代古诗文教学的启示论文

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及其对当代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6

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及其对当代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I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85-02

  魏晋时期,不仅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连学术文化也是由世家大族所把持,教育的核心力量由传统的官方学校教育转移到家庭教育。陈寅恪先生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风气止息之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与地域两点不可分离。”[1]家族教育占主导地位,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的特点。说起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首屈一指的当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王谢两家并称于东晋时代,他们既是东晋呼风唤雨的政治家族,也是六朝极为活跃的文学世家。在文学方面,陈郡谢氏家族文人更胜一筹。其家族在文坛上久负盛名,文学大家辈出,为六朝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唐代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陈郡谢氏是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文学世族,谢氏子弟的文学才华来源他们所接受的家族文学教育。对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进行研究,这对今天的古诗文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陈郡谢氏的文学才俊

  陈郡谢氏在淝水之战以后成为王谢比肩的显赫世族,并且形成了一门文学的局面。自晋至陈,绵延十余代,文学传统从未中断,文学才俊层出不穷。家族的核心人物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修养也很高。在东晋清谈场上,谢安高超的语言艺术令众人折服,他的演讲词就是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文学作品,为他本人以及整个家族赢得极大的声誉。《晋书》卷七九《谢安传》记载,谢安出仕之前,常与一班朋友逍遥于山水之中,“入则言咏属文”[2],留下不少相关题材的诗篇。最为人称道的是有“林下之风”的谢道韫,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颂传于世。”[3]此外,东晋中期,谢氏子弟中还有六人是才女谢道韫引为谢氏家门骄傲的文学才俊。《世说新语?贤媛》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3]“封胡羯末”分别指谢安子侄辈的谢韶、谢朗、谢玄、谢渊四人,被誉为四才子;阿大、中郎则指谢安从兄谢尚和弟弟谢万。这六个人中,除谢渊传记阙略外,其余五位都善于属文,且有文集传世。东晋至刘宋之际,谢氏家族出现了新一代文学之士。核心人物是诗人谢混,谢安之孙,他率领晚辈谢灵运、谢晦、谢曜、谢瞻以及谢弘微以文义赏会,作乌衣之游。并在诗中说“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4]。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谢灵运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大量创作山水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南朝宋齐时代,谢惠连、谢庄以及谢■等谢氏子弟相继登上文坛,凭借文化上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谢■是谢灵运之侄,“竟陵八友”之一,著名“永明体”诗人,为唐代近体诗的先驱者。陈郡谢氏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根据现存文献考察,谢氏一门之中,有文集者近40人[5]。谢氏家族先后涌现出这么多载入史册的文学人才,成为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文学家族。一个家族在长达二百年的历史时期里,成批量地出现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不会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种鲜明的谢氏家族文化自然与家族内部独特的教育方式是密不可分。

  二、谢氏家族的文学教育

  谢氏家族数代人、众多子弟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共同的思想内容、比较相近的艺术特色和清新自然的文风,家族烙印很明显。这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教育方式所形成的特色。关于谢氏家族的文学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资料《世说新语》《晋书》以及《宋书》等多有记载。他们的文学教育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以本族富有文才又最具权威的长辈为老师。魏晋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优秀的子弟是一个家族中的大事,一个家族地位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族子弟的德行和才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尚清谈,文学氛围浓厚。能够成为文采飞扬的清谈高手或名重一时的文学家,对提高家族的名气和地位十分有利。谢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子弟的文学教育,强力打造文学世家的品牌。为了做到这一点,陈郡谢氏的关键人物亲自承担教学任务。淝水之战以前,谢氏家族的地位还不是很高,谢安隐居东山不出,谢家子弟均系他亲自教养。尤以文学为内容教导子弟,故而培养出“封胡羯末”四才子以及谢万、谢道韫等文学家。东晋末年,著名诗人谢混也像他爷爷谢安那样,亲自教导谢氏子侄的诗文,培养出谢灵运、谢晦、谢曜、谢瞻以及谢弘微等文学家。

  2.以文学创作和鉴赏为主要教学内容。《世说新语?言语》第71条中记载了一堂谢氏家庭中的文学创作课:“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

  这次讲课的时间是寒雪日;主讲人是谢太傅谢安;听课的学生是儿女,即谢安的子侄们;讲课的顺序是先讲后练,所讲“文义”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联系上下文来看,应该是讲解作文的要义,即作文的方法等。谢安先从理论上阐述文学创作的技巧,然后现场即景命题作文,让子侄们形容一下眼前的纷纷大雪像什么。他问子侄们用何物比喻飞雪,大概是要他们懂得如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以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三句诗仿效汉武帝“柏梁台诗”歌句,七言,句句用韵。早期的七言古诗都是每句押韵的,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也还是句句用韵。直到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七言诗才变为隔句用韵了。东晋时代,七言诗还是尚未成熟新事物,谢氏家族正在练习创作七言诗,同时训练修辞手法。讲课的效果非常好,谢道韫以一句精妙的比喻赢得谢安和众人的赞许,一代才女横空出世,后世因此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从这则故事来看,谢安用的是讲与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以“大笑乐”的方式对谢道韫的才华给予高度赞美,赏识教育恰到好处。   谢安主持的文学鉴赏课在《世说新语?文学》第52条记载得很清楚:“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3]

  这堂课的内容是《诗经》佳句赏析。讲课的顺序是谢安先提出问题,家族子弟回答,然后谢安给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课堂上,谢玄说自己最欣赏的是“杨柳依依”等诗句,出自《小雅?采薇》,从文学抒情的角度来看,这几句诗情景交融,实属千古名句,谢玄还是很有艺术鉴赏眼光的。古人论诗论文,或重视抒情,或看中境界。标准不同,结论自然不同。从谢玄所欣赏的诗句来看,他重抒情。谢安对他的回答没有直接表态,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谟定命,远猷辰告”。出自《大雅?抑》,意思是以伟大的谋略来制定政令,把远大的谋略布告天下。谢安是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鉴赏诗歌时,自然更重视境界!他将“雅”上升到了一个国家的高度,以天下为己任,完全超越了个人的情怀。他认为这才具有“深”意,间接否定了谢玄的观点。政治家兼文学家的谢安不希望谢玄停留在个人情感的小圈圈里面做一个纯粹的文人,他要培养谢玄心怀天下的政治家气概,自然要抑制他过于文学化的情怀。因而在讨论《诗经》“何处最佳”时,不仅要培养其文学鉴赏的能力,还提示他要具有伟大的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魄。谢安的教育是成功的,谢玄后来果然成了东晋军事家兼文学家。

  谢道韫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世说新语》同条没有记载。但《晋书》卷九十六《谢道韫传》记载:“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2]

  这两段话应该说的是同一件事,谢道韫所称引的诗句也出自《大雅》,为《■民》末四句。“穆如清风”句有“仁者爱人,化育万物”的胸怀,境界明显高于“杨柳依依”之类文采华美的纯情感诗句,与谢安喜欢的诗句志趣相像,故谢安称其有“雅人致深”。谢道韫的男儿气概可见一斑。

  谢氏家族文学教育的传统代代相传。东晋末,谢混带领族人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以及谢弘微等六人,在建康乌衣巷清谈玄理、吟诗作文、宴饮歌咏,是为“乌衣之游”。《宋书》卷五八《谢弘微传》记载: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4]

  少年时代“乌衣之游”的经历培养了谢氏族人的文学兴趣以及创作和鉴赏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以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开辟第二课堂。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活动并非只限于课堂教学和家庭聚会,他们特别注重走入大自然,陶冶性情,开阔视野。谢安寓居会稽时,常与朋友郊游,写下许多相关题材的诗篇。为了培养子侄们的山水情怀,他也经常携子弟出游。《晋书》卷七九《谢安传》记载:“(安)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2]

  谢安自己终日陶醉于山水之中,又携子弟纵情山水。耳濡目染,谢氏子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都对山水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山水诗。到南朝时代,谢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谢灵运开创了我国文学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山水诗派。这不能不说是谢安的引导以及家族的传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对当代古诗文教学的启发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较大比例。古诗文教学看起来热闹非凡,但是学生却苦不堪言。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小学生只要能流利地背出来并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就行,基本不用考虑诗句含义以及品味鉴赏。因为偶然考试古诗鉴赏,也只考一些模式化的考题,只要按照答题套路去套即可。在中学阶段,最为实用的做法就是抓住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识记和梳理[6]。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都不愿花精力去品读鉴赏古诗词了,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从事创作。纵观谢氏家族的文学教学活动,只见他们或围坐在自家庭院里;或徜徉于山水之中。长辈与晚辈之间一问一答,平等交流。说到妙处,开心一笑;偏离方向,婉转提示;没有子弟背诵名言警句的情景,也没有家长出题考试的记载。在融洽的气氛中,孩子们长大了,也成才了。谢氏家族文学教育的成功对于今天中小学的古诗文教学来说,很富有启发性。

  1.古诗文教学要去掉功利化。古诗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如忠贞、爱国、清廉、奉献、仁孝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应该理解接受并将其融进血液之中。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是为了塑造孩子们的品格,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从小修身养性,将会终身受益。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功利性太强,一切为了应对考试争高分,修养情怀丢脑后;没完没了抓背默,审美鉴赏靠边站。孩子们变成了老师的工具,老师生成了古诗文的奴隶。

  2.古诗文教学要增强趣味性。目前的古诗文教学过分重背诵和默写,死板机械的记忆过程中,孩子们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情感体验。他们什么都没有感受到,自然无法培养阅读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分析和鉴赏,让孩子们领略其中的美景,感受其中的乐趣,借鉴其中的智慧。让孩子们满腔热情地加入进来,与古人一起欢乐和痛苦,甚至还可以让他们进行模仿和创作。在学生中十分流行的窜改古诗文的做法就彰显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不是坏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将得到加强,而无精打采的现象将不复出现。

陈郡谢氏的文学教育及其对当代古诗文教学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古诗文 古诗 启示 当代 及其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