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职业教育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9

职业教育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54-02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必须拓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紧密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主、军事理论为辅,为培养训练有素的产业劳动者”为目标,积极创新和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与其他院校国防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宗旨。为了更好的满足各种企事业单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发学生适应社会的潜能。把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大学生国防教育过程中,既是理论上的极大创新,更是在实践上推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创新。把国防观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游戏中、活动中、实践中应用它们并加深了理解,从而成为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重要方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方法和实践

  1.加大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指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国家忧患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体现在大学生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统一、反对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自觉关注。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国防观念,既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2.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3.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核心,开展贴近学生的国防教育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培养大批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能力,开发智能和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国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的,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树立“振兴国防,教育为本”的国防建设理念,以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长期以来,国防教育仅限于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不能把国防教育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必然导致学校仅仅把国防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或者军事训练活动,不能和整个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仅仅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手段,而不是把高等教育作为国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把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目的。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国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就必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国防教育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把国防教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5.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兴衰和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国防观念、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根本上改善人才素质,满足国防建设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国防教育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这一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我国取得的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和人们对国防建设认识的深入,尤其是国防建设和教育的实践表明仅仅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观念出发已经不能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批具备爱国主义理念和国防观念的大学生,更需要具备外语、数学、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技术的现代化人才。显然,爱国主义理念和国防观念的培养是第一位的,但仅仅满足于此是无法满足现代化国防需要的。

  二、加强国防教育经费投入,从建立“国防第一道防线”的大国防理念的高度发展国防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常被誉为‘第一道防线’或‘无形边界’,美国的成功与强大无不与其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关”。

  国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拨款予以保障,而且必须使拨款有明确的规定。此外,为保证各项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最好设立开展国防教育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的一部分用来奖励为国防教育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一部分资金用来奖励那些来自于贫困家庭并能完成规定学业的优秀学生。对于那些具备较强军事理论素养和军事技能并且专业技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国防奖学金,引导大学生重视国防理论的学习和投身科学文化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引导各类学校重视国防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对于毕业后能够应征入伍或参与国家指定科研院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全额免除国家当前发放的贫困生助学贷款并给与适当奖励。

  三、运用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开展国防教育

  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健全、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作用,满足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方式方法的改变,国防教育方法的改变显得更为迫切。   1.认识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情境体验性。它强调了回归实践去探索和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筑在自身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中。

  其次,学习主动性。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开发学生的悟性。改变了“灌输式”理论学习的被动性。实现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再次,现实应用性。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升华,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能力。

  总之,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立足于体验式学习,更融合了认知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左右脑的全面学习。集中式从自身体验中感悟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也重视把理论知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直觉把握。

  2.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的应用

  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首先,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方法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2.1模拟现场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现场,主要有模拟火灾救助现场、模拟战争救援现场,担任不同的角色,表演或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或行为,从而增进自我认识,形成情感体验。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表演场景,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也会自我反思。这种效果,往往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内化为某种行为规范。

  2.2户外拓展训练法。根据国防教育教学的需要,引入户外拓展训练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有趣、刺激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男、女同学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理解。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培养国防观念。学会换位思考,体验别人的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体验自尊、自信的力量,体验信任和责任,实现情感沟通。

  2.3体验交流法。教师通过创设具体情景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感受情景和参与教学活动后,交流自己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增加正向的体验,克服紧张心理和片面认识,增强对国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2.4社会实践法。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日的,设置调研提纲或调研表,让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去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在调研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然后撰写调研报告,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

  3.户外拓展训练方法的实施

  户外拓展训练方法包括四个阶段:课前教学材料准备、现场体验活动实施、体验交流和理论认同、教学检查评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现场体验活动的实施。

  课前教学材料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国防教育教学的目标制定大量的活动实施方案,并且注重可操作性。确定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日标以及教学活动需要的相关器材。

  现场体验活动实施:根据实施方案进行现场体验活动,使同学们进入到现场体验活动中进行现场体验。体验交流和理论认同:学生交流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进行反思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认同国防理念。

  教学检查评估:检查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引导学生把正确的爱国主义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洛克所说:“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是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

  

职业教育背景下素质拓展训练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防教育 拓展训练 教育 职业教育 国防 素质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