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基于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论文

基于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04

基于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公民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D/2013/02/489)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48-03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它是指“公民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认知、主张、维护和要求的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应享有这个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反映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公民的权利时代正逐渐到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重视通过培养中学生的权利意识来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一、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比较薄弱

  近年来,民众上访事件频发、民事案件增多、网络论坛中的维权呼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但从中学生这一群体来看,他们的公民权利意识还较淡薄,对公民享有哪些权利、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在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等问题尚有许多模糊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较长,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以服从为特征的身份等级制度,传统的道德教育强调服从和义务,缺乏个人独立自主和意志自由的思想浸润,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臣民意识”浓厚,“公民意识”缺乏。

  2. 现实生活环境的折射

  国家生活中的“人治”状况尚未根本扭转,重人伦轻法律的思想观念、文化上的义务本位论等仍有较大影响。国家还缺乏对公民权利充分、全面和有力的保障。

  3. 学校公民教育不完善

  作为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课程体系缺少比较完善的公民教育内容。公民教育中,尚存在着过多强调公民义务而忽视公民权利的问题。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缺少公民的自觉意识,源于他们缺乏对自身公民身份的明?_认知。

  4. 教育存在行与知脱节

  目前学校的公民教育,往往停留书本和课堂层面,缺少践行。由于承受应试压力,中学生很少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通常处于被告知的状态。学校灌输式的公民教育,无法激发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

  二、政治课教材蕴含着公民权利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权利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的公民权利内容,为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服务。

  1.《经济生活》中的公民权利内容

  公民在不同的经济活动中,分别担当着消费者、经营者、纳税人、劳动者等诸多角色,不同的公民身份享有不同的公民权利。公民的劳动权是《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第二单元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内容中,指出“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材在介绍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别是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进行维权的方法和途径。教材第一单元在“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内容中,虽然未具体明确消费者的权利,但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消费者享有的法定权利,尤其要帮助学生掌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

  2.《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权利内容

  《政治生活》中包含了丰富的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教材在第一课明确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权利,其中包括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政治生活》的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介绍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教材力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生活,来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并真切地感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3.《文化生活》中的公民权利内容

  《文化生活》主要关注如何实现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这一问题。在“文化创新”这一内容中,教材阐明了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内容中,教材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由于教材在呈现公民权利内容时没有直接从公民角度明确提出,有的公民权利内容还隐藏在教材的相关内容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梳理教材中显在的和潜在的各种公民权利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这些公民权利内容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感悟和内化,并自觉践行。

  三、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目标及策略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实现和保障公民的权利,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梁启超曾说,“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如根也;……为政治家者,以勿摧压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教育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私人者,无论士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自坚持权利思想为第一义。”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权利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目标主要包括:一要知道公民拥有哪些权利;二要掌握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三要学会尊重其他公民的权利,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四要懂得如何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时应采取以下一些操作策略。   1. 增强身份认同,唤醒中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

  “公民主体意识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对其地位、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意识。”中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能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成员,认识到公民个人在国家中的地位以及自我存在的价值,意识到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公民的尊严,从内心深处认同“我是国家的公民,我与国家为一体”,积极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公民权利意识培养的主体,从而产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的内驱力。

  由于中学生平时缺少体验公民生活的社会实践机会,使他们对公民身份存在模糊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通过唤起中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来提高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实效性,引领中学生认识到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知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在学习“公民权利”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参与讨论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见解。比如在教学“公民监督权”时,针对学校附近的小餐饮店存在的乱排放问题,指导学生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在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学生体验到了公民角色所享有的权利,他们的公民权利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

  2. 创设模拟情境,让中学生真切感悟公民权利

  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日常生活中与公民权利相关的材料,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真切地感悟公民的权利。

  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权利”这一内容时,模拟人大代表选举过程,由学生分别扮演学校所在区域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选民和工作人员。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内容时,可由学生出演市长、县长和乡镇长的角色,发表施政纲领。同时,由学生以公民身份谈谈如何监督政府。通过模拟政治生活,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积极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培养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

  3. 组织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增强公民权利意识

  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公民有越?碓蕉嗟幕?会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但由于政治参与的渠道还不多,公民的参与意识还不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以公民身份积极参与公民的实践活动,增强中学生对于公民的角色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行政中心、政务中心,了解政府部门如何为民提供日常服务的,引导中学生围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就业、住房、教育等具体问题展开社会调查与辩论。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社会资源,开发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实践基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并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这些都可以成为政治思想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组织中学生参加实际的参与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公民权利意识。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要重生活体验与实践参与。灌输式的教学法不利于中学生自觉形成公民意识,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教学中可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践行中明理。比如,从现实生活出发,立足南通本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笔者设计了“空气质量与政府作为”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关注社会生活,从公民权利角度提出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 明确权利边界,学会依法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

  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不是无限制的,权利是有边界的。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就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权利是有边界的。权利的边界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一是公民只能享有合法权利,不得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二是公民只能行使法定权利,不得超越法律滥用权利;三是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得以行使权利为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权利的边界意识,既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不能仅限于对公民个人权利的维护。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必须把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教育结合起来。任何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权利与义务是相伴相生的,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积极承担和履行由权利派生的公民义务。唯有如此,才能更充分地享受权利。教学中要结合《经济生活》中的“依法纳税”、《政治生活》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内容,培养中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公民权利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对法律的信仰首先应当是对自身权利的信仰,权利的保障应当被视为公民生存之根本。”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作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基于政治课教学培养中学生公民权利意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公民权利 政治课 中学生 公民 权利 意识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