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认知与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认知与教育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19

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认知与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25

  Abstract "China dream"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earch of random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only in Jiaying University,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China dream" of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degree and related concepts and attitudes, proposed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Chinese dream "education strategy.

  Keywords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Soviet area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China dream

  1研究背景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截止2011年9月1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42个中央苏区县。其中广东梅州全市8个县区均是中央苏区县,是典型的中央苏区市;而嘉应学院是目前梅州市唯一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因而具有中央苏区高校的代表性。

  对于大学生的“中国梦“认知研究,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赵敬东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认知、认同、践行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1]黄聚云开展了大学生“中国梦”认同状况的问卷调查;[2]王凤各对皖南的高校大学生开展了有关“中国梦”了解状况的调查,并提出了教育对策;[3]李春山则进行了“中国梦”主旋律下的大学生素质现状调查与教育优化研究。[4]从相关研究可知,当代“中国梦”认知研究,主要是在各地大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教育对策方面,而对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的研究还非常少。中央苏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非常易于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他们对红色资源的历史和故事了解比较多,非常有利于“中国梦”的教育。但中央苏区的经济往往较落后,中央苏区高校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因而,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国梦”认知有何特点,如何利用中央苏区红色资源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是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式之一[5]。本研究问卷的编制主要参考了相关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成果[6][7],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调查采用在高校内随机发放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89份,回收率为92.5%,有效率为97.6%。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梦”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分析

  在对中国梦的了解程度上,70.9%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新闻知道,对其有一些了解,其次21.1%的?{查对象听周围的人说的,“中国梦”还没有百分之百被大学生所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程度也存在差异,越高年级对“中国梦”了解越多,反之越少。在对中国梦含义的理解上,86.9%的调查者均认为实现“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梦还是持积极态度的。在对中国梦的情感态度上,赞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占83.7%,78.5%的调查者认同今天的中国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50.2%的调查者同意中国梦的提出必将更加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梦在情感态度上是肯定和认同的。

  3.2 个人梦的态度和践行程度分析

  在对个人梦的定位态度上,53.3%的调查对象对个人梦有明确的定位,44.3%的调查对象对个人梦的定位不明确,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有比较好的个人梦定位,不过部分大学生对未来还没有目标,还需对他们的个人梦进行有效引导。在对个人梦的实现态度上,56.1%的调查对象认为难度说不准,67.1%的同意未来生活一定比父辈的好,说明大学生认为实现个人梦在当今社会虽有压力但也有挑战。49.5%的调查者认同在中国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32.9%的调查者对此持一般的态度,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我国社会还是比较公平,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个人成功。

  83.1%的调查对象认为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的稳定和繁荣,91.3%的调查者认为个人梦的实现勤奋最重要,74.4%认为教育条件最重要,57.1%认为人脉最重要,55.0%认为身体素质最重要,部分认为社会体制(52.9%),家庭背景(40.8%),运气(40.5%)最重要,较少调查者(37.4%)认为天赋最重要,可见大学生还是普遍认为个人的成功需要建立在国家稳定,良好教育条件,家庭和别人帮助,个人勤奋的基础上。

  在对个人梦实践上,会付诸行动和实施,尽力实现个人梦的调查对象占67.1%;会执着努力去追求个人梦的占23.2%;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知行合一,积极用行动去追求个人梦的实现。在具体的行动措施上,85.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学习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78.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75.1%的调查者认为应该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71.6%的调查对象认为应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部分调查对象(50.9%)认为应该多参加兼职活动,增加社会经验;还有部分调查对象(59.5%)认为应该努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可见,大学生普遍认为实现个人梦需要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其中良好的综合能力、出色的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勤奋努力是大学生认为实现个人梦的最重要的三大举措。   3.3 “中国梦” 宣传与教育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7.9%的调查者是通过网络和移动媒体来了解中国梦的,其次66.4%的调查这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宣传,65.1%是通过广播电视,47.8%是通过报刊杂志,30.1%是通过身边同学,朋友等人际交流,5.2%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可见,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是大学生了解“中国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来自学校的教育和宣传排在第二位,说明高校的“中国梦”教育和宣传有较好的成效。

  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上,63.7%的调查者一般会在学校参加中国梦的活动,他们身边对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学习宣传中国梦主题活动的参与度一般的占51.9%,可见大学生对有关学习宣传中国梦的主题活动参与度还不高,在这方面不够积极,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需加强。

  4 教育策略

  4.1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要提升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重要平台,将中国梦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应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到大学课堂上,首先是思政理论课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高校的一些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也涉及了政治和思想意识,也应该融入中国梦的内容,使之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再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念多样、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等特点,通过体验式、互动教学方式,增强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5]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层面上,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度。中央苏区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让教师从讲诉中央苏区的历史、任务和事件入手,让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能引导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

  4.2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使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得到更广泛的宣传,高校可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中国梦”教育为主题,开展跟“中国梦”有关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首先可以找知名专家、教授开中国梦教育的相关讲座,把中国梦的理论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结合中央苏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也可以邀请老红军、英雄人物、纪念馆学者等知名人士来开讲座,激发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关注。其次,高校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教育活动,如依托学生社团开如“中国梦”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等。再次,要重视新媒体在“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网络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校园网遍布全校的条件下,高校除了可以利用广播电台、校报、等校园传统媒体,还必须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上推送“中国梦”信息资源和文献,进行 “中国梦”的网络传播。通过开展“中国梦”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3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

  社会实践中融入“中??梦”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行动自觉意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良好形式,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央苏区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定期给大学生提供免费参观红色景区的机会,并且需要富有“中国梦”教育经验的教师的带领,以便可以全面讲解其中央苏区红色景区的历史和故事,使大学生能够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获取对红色历史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促使他们对中国梦的认同。此外,中央苏区高校还可以多举行一些“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去红色景区、贫困山区义教,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到国家条件艰苦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中央苏区高校的大学生更能认识到“中国梦”的伟大,进而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央苏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认知与教育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央苏区 苏区 中国 认知 策略 中央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