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编译原理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探索论文

编译原理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31

编译原理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0 引 言

  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旨在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型技术人才[1-2]。结合面向卓越工程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3],编译原理课程致力于使该体系的实验教学和专业训练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良、完善的实验与实践条件。

  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是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也是各大高校与一般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差别之一。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这类计算机核心课程相比,编译原理课程具有不针对具体语言且模块化的特点,是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

  1 编译原理课程授课现状及定位

  1.1 授课内容的特点

  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与计算机应用中很多领域有紧密联系[4]。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编译的基本过程、基本方法、编译系统的组成,又具有设计、实现、分析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开发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内容包括形式语言基本知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还要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复杂、难以理解。为了适应应用型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编译原理教学小组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工程应用的案例。由于课堂教学学时保持48学时不变,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分配,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整套编译原理课程的教授有很大困难,此时慕课的出现很好地补充了原有的不足。

  1.2 授课对象的特点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具备如下特点。

  (1)多数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有问题更习惯直接求助网络;课堂上更加沉默,对教师的提问不愿给予积极回应。

  (2)多数是视频一代,习惯看各类吸引眼球的视频,教师针对单个知识的直接讲述很难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更短。

  (3)学生的个性更为突出,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基于以上几点,现有的课堂模式必须加以转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课程重新定位

  针对编译原理课程,要构建软件学院的授课体系,开发符合软件学院教学案例以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研究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立体化的视频授课、研究课题等教学资源,构建课程的全新教学体系,探索性地研究问题驱动的教学理念效果,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编译原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目的是使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深刻了解从传统的编译器转变到编译原理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5]。

  1.4 问题引导式的课堂设计

  由于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慕课资源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建设慕课资源的时候,需要结合编译原理知识框图,从每个知识点对应的问题开始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

  教师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新讲授知识和之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6]。例如,针对语法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构造语法树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设定特定的表达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学生由浅层知识学习转变到深层知识学习。例如,结合本课程,通过语法树的构造方法,首先讨论自上而下的语法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进而介绍如何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左因子。

  在每次课结束之后,教师仍旧通过一个问题给出下次课的讨论主题。例如,在学习完成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采取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如何利用栈完成构造语法树的工作,学生展示实现的算法,教师进行点评,使学生能够进行对比,深刻理解各类算法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布置本次课程的作业。

  2 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学校结合精英教育发展思路,总结国内外其他院校在编译原理课程方面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编译原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角度构建编译原理知识体系和实验设计。本项目由教授负责整体设计和分配,最终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阶梯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的编译原理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建设包括5个方面,见图1。

  (1)建立整体化的知识点结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建立原理与实践统一的课程内容组织结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3)采用多层次激励型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梯度化实验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保障教学质量。

  2.1 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建设

  编译原理是较难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但如果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则能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兴趣。围绕核心内容,结合社会对本课程的实际需求,我们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例如?Q名调用的参数传递方法;加强对前沿知识的介绍,增加在线编译器的介绍;引入在线编译器网站等。图2为整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示意图。   2.2 原理与实践统一的知识点结构建设

  在增加了慕课资源后[7],必须重新调整课程的整体安排,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如下两点:首先,由于部分学校将编译原理课程作为考研复试课程之一,因此大纲应包含考研复试的核心内容,即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中间代码生成;其次,考虑卓越工程师的要求,面向实际应用需求,删减部分过时内容,例如将大纲中原有要求使用Pascal实现的内容变为Java或C/C++实现。

  借鉴慕课的要求,分析课程的全部内容,对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结构进行拆分,将本课程的全部知识点与实践统一起来,结合实际案例,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形成串行模式,使学生掌握编译器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通过统一原理与实践,降低每个知识点的难度,为学生自学提供条件。课程计划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课前导学内容,安排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学习指导,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难度。比如,第三章语法分析部分拆分为30个左右的多媒体课件,并为每一章配备一个知识点结构图,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个知识点的位置,方便学生碎片化学习。图3为本课程知识点结构建设图。

  2.3 多层次激励型教学模式的建设

  在现有的多层次评价教学模式基础上,计划建设多层次激励型教学模式,以成绩为杠杆,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8],包括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与平时成绩关联,增加教学互动;通过课前开放式问题的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前简单问题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模拟试题和实践案例的设计,鼓励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编译器,具体内容见图4。

  2.4 实验体系的建设

  本教学团队之前开发了MicroC编译器,并引入课堂使用,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开发MiniJava编译器和在线编译器两个案例。通过课程引导学生设计案例的重点设计内容,争取让学生能够自动设计编译器的词法,然后设计语法部分参照标准编译器,进而理解编译器的运行原理。我们在本课程团队内设计统一的教学案例,编写不同难度的实验说明供学生选用。图5展示了全方位的编译原理课程实验体系。

  2.5 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本课题依据全日制本科教学要求,结合软件学院教学的具体要求[9],按照慕课要求的专业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拟从课程知识点视频录制、课程知识点对应的课程讲义、课程实验设计与安排、课程习题和考试题库4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见表1。

  同时,修改原有配备习题的方式,原来的习题参照章的安排进行配备,参照知识点配备课件后,习题也需要参照知识点重新配备。其次,增加趣味习题,原有的习题通常是关于词法和语法的抽象习题,不符合目前学生的特点,因此应通过搜集有关习题,配备部分趣味习题,例如,词法分析部分增加了表示日期的正规式习题。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平台资源,培养学生使用此类平台的意识和习惯。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上传教师制作的全部视频及习题,并设置讨论区,及时回复学生问题,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结 语

  本教?W团队建设了包含编译原理课程全部内容的60余个微课以及基于编译原理课程知识点的视频资料、课程讲义、实验体系和试题库。团队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应用性;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悉编译原理基本原理。

编译原理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体系 编译 立体 原理 体系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