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浅谈艺术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问题论文

浅谈艺术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问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3

浅谈艺术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问题

  

   我们在帮助特困生解困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时应具有针对性,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积极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

   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得知:贫困学生占系总人数的23.8%,通过使用贝克抑郁问卷对全系学生进行抑郁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贫困生的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大学贫困生,他们是大学教育里的“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面临着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着经济的高度贫乏,他们的境况,值得我们去关注。贫困生也是校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抑郁、偏激、过于敏感、封闭、变态甚至仇视的特点,怎样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把贫困的经历转化为一种人生的财富,这就需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因此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管理学生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规律,谈谈浅显的思考。

   一、正确引导贫困生能理解贫困、正视贫困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

  (1)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

  (2)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

  (3)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

  这次从对我系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堪忧!贫困生对目前的生活和现状的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与同学接触,朋友很少,经常感受的是孤独和空虚,不认为生活会给予他们机会等。但他们又存在着想积极改变现状的要求。近年来城镇居民中下岗人员的大幅度增加,使部分城镇家庭的大学生也面临交不起学费和没有生活费的困扰,这一数字正呈上升趋势。贫困生抑郁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而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在谈话中一位贫困生谈及最近的心理感受时说“心里总是很烦,谁帮忙也摆脱不了”。问其原因,他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我是美术设计专业,专业学习需要的电脑根本买不起,又不敢借用别人的……”。可见,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情绪。生活困难在他们心里形成了重大的无助感,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而是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的灰色调。

  另外, 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也导致了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通过求助才能得到解决。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倾诉的对象。然而当贫困生遇到困难时,多数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他们求助模式处于不完善、不理想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使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多,使同学间的交往产生了障碍。再有,高校师生关系一般较为稀疏,所以学生没有信心去向老师求助。

   还有,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有的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些都成为学生产生抑郁状态的原因。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出内向、沉默、谨慎、自我封闭、情绪化等特点,则会导致他们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总觉得别人厌恶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等不良心理。诸多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则会应运而生。

   因此,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是贫困生走向自强、自立的前提,学校、社会为他们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供了外部动力,学校心理咨询帮助他们不断调适自我,实现助人自助、自我保健的目的。但也有很多例外,如我系学生有不少的贫困生,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优秀的,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现,改变了我对贫困生一种单纯的“同情”。有一位男同学,在没有申报贫困生的时候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他是一个贫困生,为什么呢?因为你看到他总是很阳光,对班级和系里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名了列第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样的同学心理素质相当好,能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还有个学生,虽然父母离异且不负担他的生活费,但是他自立自强,自己打工赚学费,没欠学校里一分钱学费,很有志气。这些同学不仅要应对在学业上的挑战,还要应对精神上和毅力上的挑战。党和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贫困生现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筹措资金、划拨专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力争探索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因此,贫困生必须具备一种理解贫困、正视贫困的、战胜贫困的特质。

  二、贫困生的贫困心理分析

  就人的精神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感受。有的贫困生就因为和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而有心理上的不适应,轻则影响情绪,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我就我所看到贫困生的不良心理做了以下分类:

  1、自我封闭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是维持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有的农村来的贫困生因为家境贫寒,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结果读成了书呆子。他们进入大学后,性格上依然转变不过来。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和同学交往;也不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参与班级和社团活动,3-5年下来,没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和阅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状况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同学毕业几年了还是没有找到工作。我认为培养这样的人才肯定是违背国家大学教育的初衷的,他们高不成底不就,胜任不了任何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自卑愤世型:自卑就是我或者我们的事物不及别人的事物好的不满足感;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是对个人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有的贫困生因为内心的极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极度自傲来掩饰自己,他们离群寡居。可能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或者是对自己境遇的不满,有的贫困生对社会充满了敌视。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位贫困生和几个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住一个寝室,家境好点的同学邀请她去玩或者购物,她总是不去,认为那是故意嘲弄她,知道她没有钱还叫她一起去。后来同学们出去也就自然不叫她了。然而他又认为是同学们看不起她,心里充满仇恨。终于有一天,她偷偷的把寝室同学的高级照相机拿出去卖了。可是真相很快被查明,这位贫困生受到了处理。还有些贫困生因为自卑而变得过度自尊。他们认为贫困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贫困,还把吃饭的钱节约下来购买高级名牌衣服穿。这也一种不正常的心理。

  3、自暴自弃型:还有一部分贫困生觉得自己家里没有钱,没有好的背景,读完大学也难找到好工作,于是有退学的、有在大学得过且过的,有不思进取的。有不去上课整天上网,有整天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等。他们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不可能有美好的前途,所以每天打不起精神,还贪睡。这样无可救药的生活方式,白白耗费自己的青春年华,到头来毕业不了,真正拿不到文凭后悔晚矣!

  4、依赖懒惰型:也有的贫困生因为有政府的补助而产生了依赖。有的贫困生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缺乏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过分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而是心理上十分坦然地、好像心安理得地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缺乏一种应该努力学习以回报社会的心态,这样的贫困生不可能有社会责任感,最后的结局就是社会捐助培养了一批自私自利的人,没有一点感恩的心!

  而个别贫困生缺乏公德心和不讲诚信已经成为困扰银行的一个突出难题。几年前银行业推出了针对贫困生的助学贷款,从现在来看偿还率却低得可怜。如今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发放都小心翼翼,再三审核,多层把关,甚至有的银行干脆拒绝办理助学贷款,因此,必须强调贷款人的品质要优良。大学里一部分贫困生不尽人意的表现和助学贷款遭遇的尴尬,说明了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更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觉得,贫困生在物质上的匮乏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去改变人生际遇,而他们精神上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其实贫困甚至可以说是一笔财富,因为它能磨砺意志。

   三、心理脱贫的关键―“教育贫困生要有正确的感恩的心态”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一个人,雪中送炭。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感恩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往往决定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进而影响整个生活态度。每个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态,特别是贫困生同学。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何况你们都是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来到大学里的佼佼者。世界上还有更多情况更复杂,更不幸的人们,你们能够来到大学里,今天在这里学习就已经很幸运了。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怨天尤人,要抱有感恩的心态,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你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亲人。

  正确对待贫因,以及如何把困境转化为顺境应是贫困生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一个贫困生不应该怀着等待被别人资助的心态,而是要有积极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想法。要自信自强自立,同样会受到每个人的敬佩。我们系里有很多贫困生都是利用周末、寒暑假打工来赚学费、生活费,而且成绩优异。我们系里有一位同学,不但自己家贫困,而且还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人。他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他还为学院系里“爱心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拖欠学费,本学期他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生,自己出资办了一个“爱心复印社”,为贫困学生设立助学岗位,来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贫困生。为众多贫困而又不能勇于面对的同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贫困生需要充分利用“贫困”这笔宝贵的财富来磨砺自己,并且做到知恩图报,用爱心回报社会。

  总之,社会需求综合素质好的人才,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实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光是身体上的健康,而是要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对健康的传统生物模式的摒弃,而转向了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这些都说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更广的领域,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更趋于人文关怀。

  

浅谈艺术高职贫困生“心理脱贫”的问题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贫困生 高职 贫困 心理 艺术 问题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