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论文

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3

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民歌作为表现人们各种心境的手段,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喜爱民歌的人。人们把民歌作为抒发自我情感最真挚的手段,用以表达喜怒哀乐。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更迭,民歌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规模日趋庞大,内容、体裁、风格和表现手段日益完备,并呈现出浩如烟海之势。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音乐素养、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是民族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本文拟从浩如烟海的我国民歌宝库中摘取一朵小花,谈谈不同地域的《绣荷包》(相关谱例见P47)的艺术特色。

  《绣荷包》的曲调丰富多样,分布在各个省份、各个地区,以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常见,是最能代表小调基本特征的民歌。《绣荷包》音乐形式规整、结构严谨、内容形象生动。旧时女子表达爱意,常以荷包作为感情信物,把绣制的荷包捎给情人,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是男女双方爱情的象征。小调是音乐表现力最细腻、最婉转、最秀丽的音乐体裁,最适宜表达《绣荷包》中的细腻感情。传唱中相互吸纳、相互感染,又经艺术家的不断加工、提炼,《绣荷包》在漫长的演变中升华而日臻完美,形成不同地区的不同艺术风格。

   如山西的《绣荷包》,这是一首传统的民歌,抒发了年轻女子对远走口外的郎君的思念之情,它带有西北民歌的特点。描绘了一位含情脉脉的女子心绪焦虑、急切的复杂情绪。歌里似乎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些惆怅、感伤的意味,它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勾画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优美画卷:“三月情人捎书来,要一个荷包袋”,把女子的爱心捎给了远方的恋人。细心的女子在荷包上绣制了杨柳低垂的自然景象,仿佛回到“十五明月”的映照下,春风吹拂着杨柳和谐、自如地摆动,月光映照着杨柳树下的一对恋人,好似倾诉着要离别的伤感。“荷包上绣上一只船”,意思是架起了生活航帆,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幢憬与向往。

  原始唱段有34段,经后人提炼、浓缩为现在的五段词。整个民歌是四乐句结构。曲调为上、下两句式的单段结构,唱句是五句式的短句,上句由两句构成,“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是“启承”乐句,骨架音是“5”音,旋律走向为上升趋势。

   又如陕西民歌《绣荷包》,有着典型的西北风格,音乐纤细而流畅,饱含激动、兴奋的情绪,结构规整而紧凑。歌曲描绘了一位热恋的女子,深夜独自在闺房的油灯下为情人一针一线地绣制着荷包,触景生情地把圆圆的月亮、皎洁的白云绣在荷包上,寄予了她对远在他乡情哥哥的无限爱恋,也表达了少女纯洁无瑕的感情。她好像一边绣制着荷包,一边遐想着、憧憬着两人未来的生活。在幸福爱河的畅想中,不知不觉地到了“寅时”,听到窗外连绵不断的细雨,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烘托起了主人公内心喜悦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到了“卯时”,此时天已经亮了,姑娘的心似乎还沉醉在爱情的畅想中。此曲文词干练,巧妙地借用了时间的方法,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情意绵绵的艺术场景,塑造的人物形象聚积了中国妇女典型的性格特征,内向、充满智慧,内心情感丰富却不善于言表、不善于释放、不善于与外界交流,总是把情感藏起来,偷偷地一个人自我品味。这种创作文笔在体现人物形象的同时,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作智慧与灵感。

   四川的《绣荷包》既不同于山西的,也不同于陕西的,有着浓厚的四川风格,曲调高亢、嘹亮。它既想表达无限衷肠,又羞答答地不敢将情意完全敞开。急切想得到爱意,但心里又有所害羞,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少女细致、复杂的内心活动。以正词陈述的旋律有起伏和大跳,而且有曲折、流利的特点。音域宽广,节奏变化丰富多样。全曲由上下句构成,上句四小节,在曲调结构中起着“启、承”的作用。刚吐出半句就被稍轻的、起伏较小的衬腔打断,引发、陈述了音乐主题。下句也是四小节,是曲调的“转、合”,呼应上句,贯穿了旋律主题于半伸半收的叙事手法之中。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少女紧张、焦虑不安、半遮半掩的心绪。歌曲内容和曲调紧扣主题、人物形象,较好地把握住了结构的严谨性。全曲共分两段,第二段的旋律稍稍有些变化,主干音以1、8、5、2为主,属宫调式,是七句式的语言结构。

   云南弥度花灯调《绣荷包》,是一首曲调优美、感情细腻的情歌,富有云南的地域风格。运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表达了少女急切、兴奋、热烈的情绪。节奏欢快、鲜明,具有民间花灯载歌载舞的特点。勾画了一位俊俏、天真、浪漫、热情奔放的女子,热烈地追求爱情,向往幸福生活的迫切心境。她绣制荷包,想把它“坠在”情郎的腰上,捎去对情郎的一片心意与真情。这是一首由三句组成的民歌,上句有两个小句,全曲有两段,每段三句,每句两小节。七句式的结构,属羽调式。调式正音有时是“6、2、3”,有时是“6、1、3”。羽调式色彩一般表现得稍暗淡,较适于悲伤、内在的情感,而这首《绣荷包》在节拍、节奏、速度的调整下,打破羽调式的常规,表现得极为开朗而欢愉。

  从以上四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绣荷包》分析中看出,尽管所表达的内容相同,但它们的地方色彩、民族韵味及风格各有差异。俗话讲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一方水土出一方调”。山西又称山西高原,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所以喝的是黄河水;陕西位于我国的西北,与甘肃、青海接壤,地处黄河中游,以黄土高坡著称,喝的也是黄河水。四川位于西南,长江上游,以盆地著称,喝的是长江水;云南位于西南边疆,云岭以南,跨越云贵高原南部,其间有澜沧江、怒江、元江,所以喝的是这些江域之水。地势、地域的差异,甚至地区温度的差异,必然地为各地人民带来不同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性格气质,同时引起语言的差异,影响民歌旋律的形成,左右演唱艺术的再创造。

  通过上述四首《绣荷包》的分析与概述,使我们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风格特点与艺术氛围。它所升华的艺术情趣和艺术标准不止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而是感染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姊妹艺术,形成民族艺术的大家族。如江苏、山东、天津、黑龙江、广东等各地,都有自己的《绣荷包》,可见它流传地域之广,传唱者之多。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形成多种变体或创作素材,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各地的《绣荷包》既变化万千又同出一辙,既千姿百态又保留旋律的大体相似,细细体味起来,确实引人入胜。这些独具一格的地域音乐,所反映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诸多方面也均有自己的特色。

  

地域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域 影响 文化 音乐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