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6

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取手术治疗的90例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前只做常规性访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术前访视期(T1)、入手术室期(T2)、麻醉诱导期(T3)3个时间点的焦虑状况、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及对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心理干预后T2与T3时期的焦虑评分依次为(36.47±3.59)分、( 47.33±5.11)分,对照组为(39.43±4.84)分、(61.57±7.79)分;实验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为(1.98±0.87)分,对照组为(4.03±0.57)分;术后PACU躁动评分实验组为(1.13±0.62)分,对照组(2.82±1.98)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心理,提高麻醉诱导期的配合,减少PACU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的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snoring children PACU postoperative restlessness. Methods In Dec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6, our hospital receiv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of 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leep apn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randomized method, divide 90 case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only for children to do routine preoperative visi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uide, observ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in the preoperative visit period (T1), period (T2) into the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induction period (T3) anxiety status of three time poin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nesthesia induction period of cooperation degree and the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PACU, restles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2 and T3 period were anxiety score (36.47±3.59)points, (47.33±5.11)points, control group (39.43±4.84)points, (61.57±7.79)points; experimental group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cooperation score was (1.98±0.87)points, control group (4.03±0.57)points PACU;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1.13±0.62)points, control group (2.82±1.98)poin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tension and anxiety of childre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estlessnes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postoperativ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leep apnea; PACU; Restlessness

  2015年2月―2016年4月耳鼻喉科?夤懿骞苋?身麻醉手术1 000多例,小儿鼾症占465例,其中扁桃体切除男65例,女39例;腺样体切除男41例,女37例;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男186例,女93例;由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扁桃体切除+鼓室成形4例;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7岁。小儿鼾症医学上又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主要病因是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常与慢性病扁桃体炎合并存在,而临床常以反复扁桃体发炎而就诊,小儿鼾症临床主要症状是入睡打鼾、张口呼吸,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反应迟钝,儿童6~7岁腺样体发育最大[1],所以是好发年龄;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对患儿来说,无论手术的大小围手术期常常是极具创伤的时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在紧张的医疗应急过程中,小儿更容易紧张、焦虑和恐惧,加上手术本身是一个应激源,使患儿容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持久和难于控制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机体过度应激,机体内稳态失衡,对麻醉和手术会产生严重影响[2]。如何减轻术前的紧张焦虑心理,减少不良因素,安全过度围手术期,是临床现阶段严重的一大重点。该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鼾症患儿为对象,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取手术治疗的鼾症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岁均为第1次入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8±0.7)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7±0.5)岁;两组性别、年龄、麻醉方法、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向家长及患儿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及简要介绍手术麻醉过程,如禁食、禁?的时间,对家属有疑虑之处给予正确回答;手术当天在病房常规穿刺静脉留置针,术前30 min将患儿接入手术室或麻醉诱导室,环境宽敞明亮。同时连接静脉输液管道,逐情给予镇静及抗胆碱药,进入麻醉诱导期,在可视喉镜下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术毕安全拔管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继续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待患儿复苏完成后,送回病房。

  1.2.2 心理干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干预[3]。①情感干预: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了解患儿在围手术期的感受,如引导患儿倾诉内心的恐惧、焦虑并耐心倾听,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同时了解家长对手术的顾虑和要求,详细解释麻醉诱导期的配合,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向家长解释围术期配合的必要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措施,争取家长最大程度的信任和配合,避免因家长的紧张情绪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让家长把轻松愉快的信息传输给患儿,达到减轻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提升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适应及应对能力;②认知干预:用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语言介绍麻醉的方式和方法及所选择麻醉方式的优点,播放或宣传与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③行为干预:对患儿而言环境气氛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家长陪同进诱导室后,医护人员营造一种轻松祥和的氛围,避免患儿因紧张而哭泣;同时告知患儿全麻刚清醒时如何配合麻醉医生的指令,如睁眼、咳嗽、捏手劲以判断肌力恢复情况,术后可能存在的不适如咽喉部烧灼感或异物感,不可用手抠或过度用力咳嗽等不良行为;拔管转入PACU后对年幼的患儿及时安抚或拥抱,亲切呼唤乳名;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患儿的勇敢表现,同时注意保暖、减少刺激,注意观察;尊重患儿的知情同意权,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1.3 效果评价

  1.3.1 围手术期焦虑状况评价 在术前访视期(T1)、入手术间期(T2)、麻醉诱导期(T3)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4](mYPAS)进行评价,该表共22项,总分21~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焦虑越明显。

  1.3.2 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 在麻醉诱导期(T3)采用诱导期合作量表(ICC)计算两组患儿的得分值,评估两组患儿在诱导期的合作程度。该量表共11项,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的合作程度越差。

  1.3.3 苏醒期躁动评估 0分为安静,合作,无躁动发生;1分为轻度烦躁,吸痰刺激时有体动反应,间断呻吟;2分为无刺激时也有躁动,持续呻吟,需固定上肢;3分为剧烈挣扎及喊叫,需外力压按四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焦虑得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围术期焦虑情况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儿的焦虑得分与术前访视(T1)时间点比较,进手术间时(T2)及麻醉诱导期(T3)两个时间点的得分均高于术前(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T3)时间点上的焦虑得分值均高于进手术间时(T2)。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在进手术间时(T2)和麻醉诱导期(T3)这两个时间点上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度及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及苏醒期躁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和苏醒期躁动皆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心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儿进手术间时(T2)及麻醉诱导期(T3)两个时间点的焦虑得分均高于术前访视期(T1)值,同时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T3)时间点上的焦虑得分值均高于进手术间时(T2),这可能与患儿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有关。术前病房的各项检查与治疗也是患儿对病房环境和情景的适应过程;对患儿而言,当进入手术室后环境和情景又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麻醉诱导前患儿是清醒的,周围麻醉机、吸引器以及各种仪器设备推到了手术床前,医护人员在身边的忙碌和准备,都可能加重患儿的紧张、焦虑和恐惧[5]。当准备麻醉诱导时,治疗盘内抽满麻醉药水的注射器是患儿最关注的焦点,怕打针、怕疼痛是患儿的共同特点,所以诱导期的用药等操作就像给患儿一个强刺激一样;干预组的患儿因为经过较为全面的解释和沟通,就像经过了预处理一样所以比较容易理解和配合,而对照组因为没有经过预处理,对陌生的环境和情景表现明显的焦虑和紧张;从组间对比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在进手术间时(T2)和麻醉诱导期(T3)这两个时间点上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优于对照组。

  3.2 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稳定患儿情绪,减少术后PACU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由于患儿自控能力差,离开父母缺乏安全感,苏醒期处于朦胧状态,容易发生哭闹和躁动[6]。该研究,干预组躁动评分(1.13±0.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82±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手术前就向患儿及家属介绍麻醉及手术实施的简要过程、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术后苏醒期的感觉和注意事项,矫正错误认识,实际上也是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预处理,使之产生陈旧性记忆,提高了心理承受阈值有关,从而减少PACU苏醒期躁动的发生;Johnson在1989年提出的“明确期待论”认为: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那么,如果让患者事先对麻醉与手术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将消除患者紧张与忧虑,提高痛阈值,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稳定和术后健康恢复,进一步说明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7-8]。

  3.3 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人文关怀的需要

  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气氛融洽,有效地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减轻患儿围术期的焦虑,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9-10]。

  综上所述,将心理干预积极用于鼾症患儿的围术期中,可显著提高麻醉诱导期的合作度,降低PACU躁动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优质护理,提高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患儿 术后 焦虑 影响 心理 PACU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