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研究论文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1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和结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00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总结护理要点和成效,对比两组受检对象的生命体征、心理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率与血压较对照组更为稳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AS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扫描后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稳定患者的情绪与体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77-02

  CT是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提高CT对于病灶的定位和定性作用,应用价值较高[1]。但是增强CT扫描过程中需要注射对比剂,尽管目前大多数医院开始选择非离子型对比剂,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引发生理与心理应激,不但影响到CT诊断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有临床研究发现,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对比剂过程中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增强扫描的进程[2]。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300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12~82岁,平均(46.36±7.97)岁。对照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10~84岁,平均(47.06±7.84)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存在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注射。所有患者选择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排除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确定造影剂的剂量,控制在1.5~2.0 ml/kg,并结合患者CT增强扫描的目的和部位确定注射速率,通常控制在2.0~4.0 ml/s,注射量控制在60~100 ml。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按照一般流程作为患者的指导,说明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严格遵照注射规程操作。

  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方法为:(1)注射前的准备。要求护理人员在注射之前充分了解CT增强扫描对比剂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从而排除具有用药禁忌的患者。认真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并对其一般资料进行评估。认真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例如姓名、性别、注射部位、检查目的等,在使用对比剂之前必须由本人或者监护人签字确认。(2)检查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患者CT增强扫描的方法、目的和安全性等,介绍不同扫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扫描相关知识的认知,防止抵触心理的发生[3]。针对未成年患者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强调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让家属与患者都做好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在检查之前都存在轻微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少数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检查,由于精神紧张还可能出现心率增加、尿频、上腹部不适及激惹等症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查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亲切地与患者交流,向其说明CT增强扫描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提高配合的积极性[4]。(3)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检查期间耐心安慰患者,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做好行为干预,心理护理中采取系统脱敏方法,认同和理解患者在非正常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应激?Y状,通过鼓励、握手等肢体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协助患者进入扫描前在床上平躺,适当进行防护。(4)检查结束后的护理。扫描完成拔针时使用无菌棉球对穿刺点进行按压,以免血液渗出。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症状,指导其缓慢地起身,尤其是老年患者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半小时的观察,检查是否存在胸闷、头痛、寒战等症状[5-6]。碘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因此结束后指导患者多喝水,加速造影剂的排出。指导患者出院后有其他不适症状尽早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1.3 观察指标

  (1)生命体征对比: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和心理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2)心理健康水平: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观察对比。(3)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度,注射过程中或者注射结束后有热感、面部潮红、轻微的消化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中度,头痛头晕、胸闷或疼痛、严重呕吐及血压下降等;重度,出现呼吸和循环障碍、血压大幅度下降甚至休克。对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研究组患者检查期间平均心率为(88.64±7.37)次/min、平均收缩压为(121.52±9.58)mm Hg、舒张压为(82.35±7.85)mm Hg;对照组患者平均心率为(95.45±7.62)次/min、平均收缩压为(129.46±10.64)mm Hg、舒张压为(86.84±7.19)mmHg;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较对照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18.58±2.69)分、SDS评分为(19.04±2.71)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22.07±3.05)分、SDS评分为(22.95±2.97)分;研究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3例,其中轻度反应19例、中度反应4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5例,其中轻度反应20例、中度反应12例、重度不良反应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增强检查中需要使用对比剂辅助,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非离子型对比剂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机体的耐受度也较好,但是受到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可能出现应激反应[7]。现代研究证实,对比剂使用过程中,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心理状态[8-9]。CT检查阶段,很多患者都存在程度不一的焦虑、紧张及抑郁等情绪,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到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进而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增加等现象,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患者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被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10]。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给予心理护理、不良反应指导等手段,最终结果表明,采取优质护理后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及优质护理干预要点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要点 护理 不良 优质 反应 研究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