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86-2

  早于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就心理健康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负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做贡献”。一直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众多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呈现一种“问题导向”,即关注的多是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主要以如何预防、矫正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上。即使高校以形式活泼的团体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依然不明显。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宿舍杀人事件、自杀事件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加深。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功效,将长受消极心理学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强调人性积极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上来,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它强调关于人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公众品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健康状态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猫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由上述对积极心理学的介绍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积极心理理念。这种理念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无疑是心理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势必会对心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们的心理教育也转向积极方面,进行积极心理教育。

  二、团体活动课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团体活动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创造幸福,获得快乐。目前,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还在探讨和摸索之中。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支撑的团体心理活动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新分支,将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

  (一)教学目标

  在传统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对象为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目标侧重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少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消除并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Chris Peterson指出:积极心理学需要对人类优势构建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人类美好生活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现在对于弱小的人、修复被破坏的事情、治疗压力的伤害这些事情的关注一样多。预防和促进都是为了使个体保持心理健康,但促进健康的努力对个体的发展更为有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工作重心落在解决心理问题和预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应该立足于积极心理学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让学生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加快乐和幸福。

  (二)教学内容

  团体活动课应该从三个层面开展,关注师生的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这六个大主题,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1.增加积极情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拓展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情绪,可以在实现积极力量的发掘与培养过程中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增加积极体验也是塑造积极人格的必要途径和条件。

  2.塑造积极人格。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积极人格不仅可以预防消极人格的破坏作用,还能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团体心理活动课应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内容之一,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3.构建积极环境。积极环境包括积极的个人环境、组织系统与社会环境。学校应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良好的形象,营造积极良好的整体氛围尤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学生在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中心理素质会得到提升。

  (三)评价方法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团体心理活动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团体心理活动课的评价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估三方面进行。

  1.教学方法。团体心理活动课教学方法上应以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围绕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这六个大主题,增加讨论环节,使学生将积极理念内化到思想中,从而进行团体活动设计。

  2.教学设计。在进行团体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平等性、尊重性、参与性、娱乐性等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入门,关注六大主题,运用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及认知――行为改变的方法,遵循从易到难、示范性原则、及时强化的原则,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景设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设计程序应该为:情景的选择与描述――确定训练目标――团体讨论――提供示范――正式训练――总结与评价,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增加课堂操作性、加强课堂辅导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团体心理辅导课应突出对于幸福感的关注,通过设计团体活动,引导学生获得幸福感,并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影响下拓展其他积极情绪。

  3.效果评估。团体心理活动课评价不能沿用一般学科制定的课程标准。有效的心理活动课不仅应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方向,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社会适应,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效果的评估强调多维评价:

  (1)活动目标评价:团体活动课目标在于以人格的健全发展总目标,在目标评价应遵循适应时代需要、整体协同发展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2)课程内容的评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活动课应基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个大主题进行,教师应根据各单元主题,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相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

  (3)活动过程评价标准为:活动中是否有广泛良性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活动是否具有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团体间是否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4)课程效果的评价应该从集体和个人两方面进行评价。集体角度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校重视团体心理活动课,形成良好活动氛围;班级团体凝聚力、满意度增强;其是否将团体活动运动到其他科目教学中。在个人层面,通过评估个体和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如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积极的人际关系等,来检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实现积极教育的目标,即有效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自我实现。教师是否在教学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以更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生服务中。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它的工作目标体现了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人性,是与人类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的。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仍是新生事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活动课更是创新之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开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 活动课 视角 心理学 团体 积极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