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6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21-02

  灌输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的,经考茨基初步论证,由列宁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对灌输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生动的阐述。灌输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灌输理论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它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接班人,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国家统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最早将“灌输”一词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对灌输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和具体生动阐述的是列宁。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系统阐释了灌输理论,他指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工人阶级自身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工人阶级内部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与此同时,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激励斗争中,也必须坚持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应该而且必须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不会给资产阶级传播其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可乘之机,使革命的理论同革命的实践真正结合,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对灌输理论的认识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灌输理论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种“注入式”或“填鸭式”单一教育手段,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程式化和方式的模式化,生成“美德袋”模式或“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灌输理论的认识误区

  第一,灌输理论是一种方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更多地充斥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使学生被分数绑架,成为考试机器,同时也使很多人认为灌输理论就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在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灌输理论是一种方法。灌输是来自外部的,但灌输又不同于“给婴儿喂奶”“给患者输氧输血”等普遍意义的方法或手段,灌输不具有强制性,它是与“启发”“疏导”相一致的,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传播科学理论的原则。

  第二,灌输理论“过时论”。有人认为随着时空境遇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灌输理论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教育部“05方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选择障碍等问题,为了避免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国内出现的人民意识形态混乱,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必须加强灌输理论,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第三,灌输理论“无用论”。有人认为随着人们实践的增加,理论水平自然会上升,用不着灌输。“灌输”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低效的,它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摒弃。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但由于任何时代的人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的范围、内容以及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们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必须接受教育,获得广泛的间接经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是在批判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得来的结论。所以,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必须加强灌输理论,向广大群众输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认同度。

  2.灌输理论的正确认识

  第一,意识形态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灌输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进行意识形态灌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就是把社会的要求规范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使它内化为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中,并外化为人们的行为。

  第二,坚持灌输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如果理论只停留在书本上,那么就只是纸上谈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会教条化,就会一文不值。灌输的本质含义是“学习、教育和宣传”,是从外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输入受教育者的头脑,内化为人们意识体系的一部分,最终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第三,坚持灌输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暴力,另一种是教育。在和平时期,将国家意志通过教育传达给每一位青年学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因而,坚持灌输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

  三、当代坚持灌输理论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科学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但依然需要理论灌输。因为个体思维是具有非至上性的,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青年教育对象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对他们进行理论灌输,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这就是灌输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必要性。

  1.防止西方思想观念渗透的需要

  纵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可以看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巨大破坏力,可以看到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执政经验告诉我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灌输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滋生了许多与社会主义相悖的思想观念和投机倒把的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西方资产阶级的不良社会思潮涌入,严重的腐蚀着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使他们无形的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无道德的知识是可怕的,无道德的人越有知识对社会的破坏就越大,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人越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越大,因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点,要使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就必须进行灌输,用共产主义道德来引领人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树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和国情决定的。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就会导致社会上出现一些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背离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灌输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改造人们的思想,牢牢地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消除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四、当代如何坚持理论灌输

  当前进行理论灌输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坚持灌输理论,而是在于如何坚持灌输理论,使灌输理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灌输是一种说服教育,只要理论够彻底、够深刻,就能说服人、引领人、吸引人。

  1.内容上: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

  内容的科学性是进行灌输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灌输教育的核心内容,帮助青年增强民族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是对中国精神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基因”。青年教育对象正处于价值观念成熟和稳定时期,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社会主义长治久安。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培育出一代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有”新人。

  2.过程中: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由“单项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要从过去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系统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为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交流,共同讨论的教育方式。在进行理论灌输时,要结合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现实进行教育。同时要结合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和时代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可以用苏格拉底“辩论式”的教育方法进行,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让教育对象信服。这一方面要求教育者转变观念,提升自我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做到真正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在辩论中坚守阵地、传播真理。同时也要求教育对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方法上:坚持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结合

  理论灌输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不一定要有具体的时间、空间限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关键是要树立理论灌输的意识,把它融入日常活动、日常管理、文化生活、网络媒体之中,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舆论引导、文化渗透等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震动、感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方式。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增强灌输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显性教育法的使用,通过直接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课堂教育进行。只有将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有机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灌输的艺术和水平。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理论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