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论文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2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党首次将“三化”放在并列的地位明确提出来。“三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且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整体,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或本土化,我们这里是从狭义范围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根本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而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又不同于别国,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的同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地条件,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特定背景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理论系统,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些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有其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时代性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不是超时空的,它是历史和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主题、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使之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的过程,其根本要求是突出时代主题,研究时代课题,指导时代实践,引领时代潮流。它有泛指和特指之分,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后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特殊国情、社会矛盾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时代要求、指导中国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自成立之初就鲜明的宣称自己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具体化、通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接受,从而转化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具体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庙堂之上的学理中解放出来,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部分人能够理解,能够接受,即真懂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普及化、群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普通民众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所用,即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

  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联系

  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认识三者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把握三者的联系,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我国实践、时代和群众相结合具有非凡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虽然三者内涵不同,各有侧重,但三者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不同、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和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侧重于同中国本国国情相结合,形成具有民族色彩、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是紧密结合中国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汲取时代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同步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通俗化、具体化、普及化、群众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目标。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表达的虽然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但各自所侧重和强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分别从空间、时间和主体三个维度阐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也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又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进而自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三位一体、同步发展的。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对各国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它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然要首先以民族化的形式传入中国,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解决时代问题,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都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前提来展开、来拓展、来深化。第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纽带和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起来的。如果离开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反映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回答时代课题,进而也就不能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实现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中国化,还是时代化,其最终归宿都是大众化,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灌输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众 马克思主义 马克 中国 内涵 相互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