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论文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2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是融入群众文化活动里,有着娱乐消遣、沟通交流、文化标识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广西上林县的山歌文化就是以歌曲的形式形成的一种群众文化,它同样具有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但又因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发展形态而发挥着有别于其它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一、山林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特征

  (一)上林山歌发展现状

  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0%,这里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源远流长、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广西”歌乡”之一,上林县秉承“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传统。在上林县曾经产生过诸多原生态的山歌,《瑶山歌》就是其中之一。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甚至有着以歌代言的说法。在上林,目前已发现山歌64种,在唱法上有一声部、二声部、多声部等。其中,别具一格的“四六联山歌”节奏严整鲜明、抑扬顿挫、富于韵味、朗朗上口,曲调与唱词吻合和谐,可谓是山歌中的瑰宝,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县内各地的歌手和歌队,都由男女组成,多以中青年人为主,以对问对答对唱的形式展开对唱表演,所唱山歌形式和歌调非常多样化,且以上林群众习惯唱的原生态民歌为主。歌队能够熟练地将上林本土的山歌特色原生态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壮歌发展延续的沃土。

  (二)上林山歌文化活动的特征

  一是自发性。上林山歌的发展都源自民间的歌谣,大都由当地人用壮话来演唱,通过口传传承,有家族传承形式,师徒传承模式。群众之间利用农忙闲事、民族民俗节日或者赶圩时段参加歌圩对歌来学习提高山歌创作。这种自发式山歌一方面传递了当地民众的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山歌内容,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是开放性。上林山歌文化同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韵律,而山歌歌词则是与时俱进,涵盖古今历史、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具体分为情歌、史歌、迷歌、礼仪歌、时政歌等。山歌队伍以青年人为主,年青人以开阔的视野和青春激的情赋予了山歌强烈的时代气息。山歌开放填词特性吸收时代特色文化内容,使其得以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三是地域性。上林山歌已发现60多种,唱法至少有四种以上,特别是“四六联”唱法,既体现出强烈的上林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上林山歌文化渊源流长,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还有和对唱的“瑶山歌”,作为一种原生态山歌,凸显山林瑶族群众文化独特的风景线,突出瑶山地域文化的山林瑶山山歌已经成为研究上林瑶族发展的历史文献。山歌文化依靠民间歌手口传,受到时空的限制,历代传承局限于当地家族或者自然村落,山林山歌在格律、平仄方面也呈现出有别于黑衣壮山歌、靖西山歌、隆安山歌和凭祥山歌。

  四是多样性。上林山歌形式多样性,有对唱、独唱、联唱等,对唱则是最受广大山歌迷的喜欢,也是山歌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唱就是歌手或歌手组合较量山歌才华的比赛形式,对歌用语要求诙谐生动,词锋犀利,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即时性、趣味性,充分展现复杂性。上林山歌在准确使用赋、比、兴格式前提下,歌调也多参照壮语八大声调,这要比汉语四声调要多出四个声调,变换范围就广阔多了。

  二、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娱乐消遣功能

  娱乐消遣是群众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山歌作为当地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是群众传情达意的工具,也是民间自发的娱乐活动。 山歌文化活动甚至还在劳动期间开展,因为她可以给劳动带来提神的功能,就形成了群众文化特有的现象――对唱,尽管没有如官方文化活动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山歌文化本身也在群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就是山歌文化生动形象的写照。上林县三里镇文化站站长韦家林熟悉三里镇歌圩,说:歌圩从未间断,人们赶完圩后就在集市旁的岔路口对起山歌,每次对歌持续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发展到上千人,包括很多来自来宾、宾阳等地的群众。韦家林还提到,三里镇政府已计划在镇中心修建一个大广场,建好后会把歌圩引导到广场去,希望到时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加入进来,给广大城乡群众娱乐、唱山歌打造一个规范的展示平台。

  (二)沟通交流功能

  文化的内在功能之一就是沟通。群众文化在各种活动中传递人们之间的情感,山歌演唱本身就是满足情感交流需要发展而来的群众文化形式。在正式场合上,文化交流成为了一种民间正式的仪式,传递族群文化严肃和威严,如结婚、丧礼、道场等。上林县三里镇的山歌歌圩尽管没人进行正式管理,但却有一位67岁的覃桂福“负责人”,他通过唱山歌,内交外联,邀请朋友来对歌,还请本地歌王和他们对歌。歌会上由他负责按照歌手年龄、擅长领域等给他们安排对手。山歌歌词都是歌手自由即兴创作的。人们用山歌来沟通彼此思想,用山歌来交流文化的发展,很多人在歌圩上结成了朋友。上林县乔贤镇歌舞团的山歌情景剧《过去、现在、未来》展现了壮族人民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对比,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节目以纯朴的壮山歌演唱形式,融入了情景音画,给群众歌手和歌队带来新的演绎理念。山歌比赛促进了各地山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非正式场合,群众沟通则能够表达一种活泼、宽松的氛围,促进人们之间关系融洽。沟通交流功能就是通过这些山歌文化的演绎,渗透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每个细节。

  (三)文化标识功能

  群众文化植根于百姓大众,象征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形态,从意识形态视野彰显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族群内部的文化认同。特别是在族群内部的礼节仪式场合,她以一种规范态势抑制个体的文化表达,控制每个成员必须服从族群组织的规矩。而在族群之间的群众文化识别,则凸显文化的差异,便于识别群体组织,保障各群体之间和平相处。文化标识形态还可以通过文化生产,形成文化识别因子,张扬文化个性。上林山歌文化的“壮族歌王”李守汉带着他参与撰写的《壮族传统仪式歌:赶圩歌》,通过民间文艺团体演绎,在全国各地树立壮族文化标杆,为外界认识壮族文化提供更多的文化内容 。

  (四)社会教育功能

  通过群众文化传承,不断开拓创新文化领域过程中,达到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社会个体全面发展需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文化名片,更容易为群众所欢迎,而群众则在接受文化名片中得到精神满足。 上林县镇圩瑶族乡74岁的老人蓝天永一家三代个个会唱壮歌,人人能跳瑶舞,他们家还是“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镇马瑶山歌艺术团”主要活动场所。他不仅练就了一副好嗓子,还能即兴编歌,被当地人称为“歌王”,其创作的原生态瑶曲,唱出了民族团结和谐的美好生活。香港举办的“第十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比赛”中,还获得了中老年组特等金奖。上林山歌众多的团体演出的节目内容主要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团结相处的美好新生活,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教育大家爱国、爱党、爱家,传递正能量已成为艺术团的宗旨。

  山歌文化已经成为上林群众文化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特殊的群众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群众文化虽然没有主流文化地位,难登大雅之堂,但作为草根文化,同样也是孕育文明的沃土,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净土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了解群众文化的特点,充分把握好群众文化功能,积极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工作。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群众文化 群众 功能 社会 文化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