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和差异论文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和差异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和差异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064-02

  现象学者罗姆巴赫说过:“胡塞尔不是第一个现象学家,海德格尔也不是最后一个现象学家。现象学是哲学的基本思想,它有一个长长的前史,并且还会有一个长长的后史。”对于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那场现象学的哲学运动,创始人胡塞尔所开创的是一种建立在直观和本质认识基础上的严格的哲学方法,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其中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正是以现象学为思想前提的,然而海德格尔由现象学出发找到的却是另外一条哲学之路――存在主义。据此,有人说海德格尔是现象学的继承人,也有人说海德格尔是现象学的破坏者,但无论怎样,一方面现象学作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渊源对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之深,另一方面海德格尔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巨大的成就给现象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下面本文就将从关联和差异两方面具体探讨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

  一、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

  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思想来源于同一位思想家:弗莱茨?布伦塔诺。通过对布伦塔诺的意向性学说的进一步改造,胡塞尔获得了构建现象学的重要基石。而海德格尔不仅由此引发了对“存在”“是”等问题的兴趣,并在胡塞尔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通晓了现象学哲学,并最终找到了一条用现象学解决“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可以说,如果没有遇见胡塞尔,那么海德格尔的哲学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究其对海德格尔的最深刻影响就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从方法论上对海德格??的思想形成起到了一种至深的激发作用。胡塞尔现象学的灵感来源于布伦塔诺关于意向性的思想,“意向性”显示出了意识的体验必然比感觉材料多出一维的构成,这使得胡塞尔找到了用这种超出了心理主义的意向构成和赋予意义的模式来说明人的一切心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无须想象、无须建构,而只要对事情本身进行描述就能认识事物、获得真理。在胡塞尔看来“我们的直观经验就能意向性地构成形式和范畴”[1]64,即人的意向行为不仅能够进行“感觉直观”或“感性直观”,也就是在被动综合中获得感觉材料,同时也有在更高阶的意义上进行“范畴直观”的能力,我们无须离开直接经验就可以感知“一般”“范畴”“本质”这些在感觉的层次上找不到意义的单位。这是“一切原则的原则”,胡塞尔认为任何在直观中原本呈现出来的东西,我们只按照它自身给予的那样,而且也只在它自身给予的界限内来接受它。比如我们说“桌子―是―圆形的”,桌子这样一种存在、圆形这样一种事态“不是判断,也不是某个判断的实在的构成部分。它也不是某个外在或内在的对象的实在的构成部分”[2]140。然而它们又不能脱离开判断的构成,只有在直观的判断体验中,作为系词的存在才能够被给予我们或被我们所理解。因此,胡塞尔讲:“事态和(在系统意义上的)存在的根源不存在于对判断的反思中,亦不存在于对判断的执行的反思中,而只存在于判断本身的执行中”[2]139,这就使得思想获得了一种非概念的或原初体验的严格性的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通过对“范畴直观”的构成思路讨论了“是”或系词“存在”的意义,并在意向性的范围内探讨了这种构成的境域发生机制,这在更直接的意义上为海德格尔提示了一条理解“存在”的纯构成的新路,它“激发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思想,即一种限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被人的生存朝向视野投射出的本源存在的思想”[1]。

  此外,海德格尔针对当时德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险恶发展,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人的存在问题上,并分析那个时代的危机现象。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我们周围的世界,也不是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科学,而是“现象”。所谓现象是由人的主体构成的,是主体、精神、自我和纯粹观念的产物。人的内心经验、人的精神的确定性活动、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即我们的“自我”和“纯粹意识”是世界的本质。胡塞尔认为,哲学在于研究本质,这就必然要由物、现象还原到自我。因为在把所有对人显现出来的现象排除之后,剩下的只有“我自身”和关于“我自身”的“纯粹意识”。哲学的本质也就是研究自我和自我意识,而所谓研究,就是对自我意识、由自我意识产生的种种现象、人的活动以及整个人生做详尽无遗的描述。胡塞尔的这些观点也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从思想根源上讲,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同属于现象学的思想谱系。准确地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继承了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态度之后,又彻底背离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才真正建构起来的。海德格尔将现象学引入存在论,这无疑为哲学开辟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差异

  可我们看到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对海德格尔哲学的重大启发作用,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两者从一开始就是不同的。

  首先,他们对于自己哲学的出发点――“存在”的理解就是不一样的。在胡塞尔看来:意向性的构成物或构成的意识发动者就是最终的存在,因此他不会进一步思考“存在意味着什么”“可能性的存在”这样的问题,由此“存在”只停留在了“对象”的这一层面。然而海德格尔却不仅仅是在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层次上理解“存在”,他认为哲学应当研究一切存在者最深最根本的东西,应当研究追问“存在”本身的意义,因为“存在”总是在存在者之先,传统的本体论哲学把“存在”等同于存在者是真正对“存在”的遗忘。所以我们要探究的应是一种更本源的、更“凭空”的源发构成。因此,“胡塞尔所讲的最终意义上能与意向的构成境域分开的意向行为的构成物,比如观念本质和意向对象,从更大的角度看仍然只是一种‘现成物’,而非被纯构成所要求的‘存在本身’”[1]73。   其次,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对“事情本身”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我们知道,胡塞尔的名言就是“回到事情本身”,在胡塞尔看来,事情本身一方面意味着知识或事物的实在、实际基础,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要摆脱一切不符合事情本身的前见。因此,哲学研究一定不是始于先前的各种哲学,而一定是在事情里发现其绝对开端,胡塞尔的这种理解包含着对以前传统的哲学观念的怀疑。胡赛尔说,我们应当“nachdenken”(后思)我们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经验,后思即反思,按照胡塞尔的看法,“经验并不等于??在或事情本身,事情本身不等于自然事实或经验事实。对于胡赛尔来说,面向事情本身乃是以反思态度出现的关于我们认识行为内容的纯粹描述。”[3]32海德格尔也谈“事情本身”,但是海德格尔认为“事情本身”的对立面是指偶发的、无根据的思想,“面向事情本身”则意味着反对那些缥渺的、虚构的、偶发的、未经证明的概念或问题。从这一点来看,对于“事情本身”的认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理解从广义上看是一脉相承的,但从具体的认识上来讲则略有不同。

  最后,从思想上讲,胡塞尔对“存在问题”的理解仍然受制于自然主义、传统形而上学、先验主体论,这也是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充分与否、彻底与否的重要原因。尽管胡塞尔发现了范畴直观,但还是认为基本的直观是“让‘外在的’事物‘在一下子中’显现”的感觉直观,这就使得范畴直观失去了存在论的意义,因为它所处在的、所建基于其上的从根本上讲是感觉直观所提供的现成质料。此外,在胡塞尔意向性构成学说看来被意向主体注意到的便是“焦点”,不被它直接注意到的便是“围绕带”。“这也就是说,按照胡塞尔也不是很清楚的某种前提的引导,构成的客观一维一定要趋向意向对象的‘核心’,而它的主观一维则要被收敛入先验的主体性之中。因此,这种构成观并不彻底,不是存在论意义上的。构成中隐含的存在论的‘新方向’还远没有被揭示出来。”[1]74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存在”不能用概念逻辑的方法去把握,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之类的东西,它超出了一切哪怕是最普遍的概念。所以海德格尔强调指出:“‘存在’作为哲学的基本论题,不是存在者的类或种,然而它却包容一切存在者,它的‘普遍性’当从更高的一级去寻求……‘存在’是绝对超越的。”[4]121可见,海德格尔把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称为“有根”的本体论,他把对“此在”的分析作为前提的,这是从更深一层次上对存在的追问和理解。

  三、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其中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的发展的作用也不容我们低估,无论人们说海德格尔是现象学的继承者,抑或把他看作是现象学的破坏者,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二者之间前者的引导作用与后者的促进作用。

论海德格尔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联和差异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胡塞尔 海德格尔 海德 现象学 关联 差异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