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及实现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及实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045-0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规划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有不同的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一战略思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强大支撑,全面依法治国起着重要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思想保障。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地位、关键环节,是战略目标,起着统帅作用。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大约四年的时间,清楚认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目标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丰富,是一个包含全面的目标体系,其核心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也就是说物质生活水平要高度发达,不单单是这一个目标;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也有新的更高要求,而又不可分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全面”上。“全面”不仅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对象上要惠及全体人民,不让一个百姓掉队。在未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经济发展,而且更要注重它的质量和效益,不但要注重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就是说,真正的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地域方面的全面,而且还包括社会成员的全面,当然,还包括内容的全面,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建成”,这是共产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

  (二)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段话讲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三期叠加”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对经济发展速度进行适度调整,由高速发展向中低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扩大社会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就是全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能让我??像过去那样能时刻享受蓝天、绿水、青山,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应该有的。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世界震惊,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政治优势。

  (一)政党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走上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这一过程中遇到了挫折。然而,当我们的党遇到挫折或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会自觉、主动地通过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然后把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来。这也是我们的党历经曲折苦难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结合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中国如今的强大,就没有百姓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根据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的一个近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的问题在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必须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变,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变成现实、国家才会安定富强。历史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用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百姓的主心骨,是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我们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二)道路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时,一直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实行改革开放,并经过反复而艰难的探索,逐步找到的一条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表述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艰辛摸索,找到的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必须坚持走下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的根本保障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方向不变,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这是事实,这一点不容怀疑,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是得到证实的。   (三)理论优势:政治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

  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一个政党如果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都非常重视理论发展并且善于理论创新,党与时俱进丰富发展政治理论已成为引领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把它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产生了指导中国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就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给出明确的、系统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增强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这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当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着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再创辉煌的新篇章。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行动先导。

  (四)制度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用了“五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意思是说,如今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活力、能发展、有公正、抗风险又团结的制度。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优势是这个国家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别于其他的社会制度。它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个制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于越是在危机紧要的时候,我们全体人民越能凝聚在一起,全国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抵御风险、攻克难关。同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非常出色。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

  从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报告获悉,我国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达80%以上,离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我们越是靠近目标,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就越大。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这时越要保持警惕和努力。

  (一)现实挑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但有老问题还有新问题,还包括新老问题交织和叠加出的问题,甚至还有老问题出现新的表现。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的不均衡

  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下行压力。尽管GDP只能说明总值,并不能反映人均情况,但如果没有GDP,又体现不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排名中位居前列,但经济发展速度下行,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负面问题。所以,稳定经济发展速度,使其保持在合理区间依然任重道远。在经济总量上,我国在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如果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只是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这个目标,但经济总量平均到13亿多人口上,那么我们的人均GDP与美国相比较,还落后很多。

  2.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挑战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人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由此,我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也很多,比如,区域与区域之间、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都存在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近百分之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却日益增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在西部,补齐短板就要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除此之外,在我国城市中的低收入人口的数量还相当大,那么,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也较大。

  3.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新常态下,经过合理改革,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不断优化、完善和升级。但是,经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仍要改进,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事实证明,我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的指数在整体上是处于次级不均衡的状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效还不牢固,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例如,企业的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效果差,原因就在于市场结构不合理。

  4.环境资源严重破坏

  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发展重视得多,而对生态文明的关注不够。虽然国家发展起来了,但我们的环境资源却遭到严重破坏,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注重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大,水资源严重污染,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态势值得关注。

  (二)实现路径

  综上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在以下方面多做努力。

  1.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的原则。所以,我们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立足于人民,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讲道:“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来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不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离开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终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党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的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够长足发展,永不枯竭,才能兴旺发达。那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表现是把改善民生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让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全面小康不是只有部分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全体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1]。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体是指必须坚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保证每一人都不掉队。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

  2.坚持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令世人震惊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一直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毫不动摇,一切社会进步发展的决定力量就是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在完成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坚持创新发展。在“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发展放在第一位。如果没有优质高效的发展,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镜花水月。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不协调,而改革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必由之路。我国从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近40年,而每一次改革,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在现阶段,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协同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努力建成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既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特征。所以,如今我们更需要有紧迫感、有大胆创新思想,坚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让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释放。

  3.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公平基础上的发展,如果离开了社会公平的发展,那么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就不能很好解决,小康社会也就很难全面建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保障公平正义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的和?C。更难得的是,公平正义既能推动社会各方面改革创新,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向心力。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有利于实现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权利、机会、规则都公平的保障体制机制,营造公平、合理的社会大环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平感和平等权;其次,在国际关系中,要大力发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建设和谐世界,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强大自身,同时又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及实现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康社会 小康 路径 优势 政治 全面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