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8

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国内外对语言的认知研究方兴未艾。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象似性这一观点与语言的任意性理论不同,它研究的是语言形式或结构与其表达的概念或观念结构之间的象似关系,是人类经验和认知的反映,它是一种从微观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象似性认为现实、生理、认知、意义、语用等这些外部因素是形成语言形式的动因。一方面,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它可让我们在宏观上对语言与认知、形式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实践手段,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

  关于汉语的句法象似性问题,各方都有自己的解释。索绪尔认为:“像汉语这种词汇性较高的语言具有很大的任意性”;根据Haiman的理论:“汉语的象似性很高”;戴浩一则认为:“汉语在更大的程度上遵循顺序的象似原则。”笔者认为,句法象似性对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汉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会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象似性(主要是句法象似性)的角度研究汉语,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概说

  (一)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新的分支,大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认知语言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学等多个学科相关联。人们普遍认为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和兰盖克(Langacker)是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简言之,认知语言学就是以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经验以及表达这种感知经验的方法和策略为依据对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的语言学学派。

  (二)象似性

  符号学家皮尔斯最早提出“象似性”即临摹性,这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临摹性指的是人类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与认知上的经验结构是平行并列的,即语言结构是有理据可寻的,它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往往受制于人类的认知机制。根据皮尔斯的方法,可以将象似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影像”,符号与对象单纯是在某些属性上相似,如照片;第二类是“图样”,符号与对象是在结构或关系上相似,如地图;第三类是“隐喻”,即通过此物与彼物的平行来反映所指物特征的符号,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代表喜庆。

  语言象似性体现为映像象似性、拟像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映像象似性包括声音和形体象似性,拟像象似性主要表现为句法象似性。功能语法学家Haiman(1985)发展了皮尔斯的观点,提出了“语言类似图样”的观点。其后Giбvn(1994)在Haiman观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象似性的三条规则,即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这是公认的“图样象似符”的基本类型。

  三、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映像象似性

  汉字在文字系统中属于意音结合的表意文字。汉字中的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因此,汉字符号与象似性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因为难认、难写、难记成为广大汉语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据笔者观察,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采用由易到难、由偏旁部首到整字的教学方法。在汉字教学初期可以尝试引入大量象形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在教材中整理出一些类似“日”这样的汉字,它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这样进行教学会更直观,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象似性

  上文提到,人们普遍认为句法象似性包括三个原则:数量原则、距离原则和顺序原则。笔者将根据这三个具体的原则来分析句法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W中的应用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量象似性原则

  数量原则指的是语言结构的长度受其所表达的概念结构的复杂性所制约:概念结构简单,其表达式的长度就短;概念结构复杂,其表达式的长度就长。表达式的长短取决于概念形式的复杂程度,如一些屈折语的单复数形式,以俄语为例:“друг”(朋友)和“друзья”(朋友们),在不同的格中,其形式会产生复杂的变化。而在汉语中单复数意义的表达不局限在词形变化上,与俄语相同的是“人”表示一个人和“人们”就是复数形式,但“一群人”也可以表示复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区别母语与汉语的差别,以免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或者类推策略使用不当等产生偏误。

  当然复杂概念和复杂形式的对应并不仅仅反映在形态学上,它在句法里也有明显的反映。修饰结构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在任何一种语言里,若形式“X”修饰形式“A”,“XA”在概念上一定比“A”复杂,而“XYA”则比“XA”复杂,“XYZA”比“XYA”复杂。汉语中的多层定语、多层状语就是典型的例子。例如:

  水<河水<向东流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河水

  跳<高兴地跳<唱着歌高兴地跳<背着书包唱着歌高兴地跳

  另外,在句法结构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数量原则运用的广泛性。比如说,汉语疑问句中的特殊句型反问句表示诧异、责难、反问等,它在一般的疑问句上多加了一层否定的意义,同时还表示一种强调的语气。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信息更多,需要更多的语符数量来体现。例如:

  (1)你了解我吗?(普通是非问,没有特殊含义)   (2)难道你不了解我吗?(反问,表示诧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汉语复杂的疑问句类型时可能会有所混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句型在形式上的区别来引导学生区分它们本质上的不同点。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顺序象似性原则

  顺序原则也叫次序象似动因,即语言结构中成分之间的顺序性与概念结构的顺序性是平行的。

  汉语的语法意义不是靠形态变化,而是靠虚词和语序。戴浩一(1988)曾论证汉语词序和事件的时间顺序之间具有广泛的象似关系,比如汉语中的“他到图书馆拿书”和“他拿书到图书馆”表示的语义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时间顺序上。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相同的“时间顺序原则”,如“я ехала из библиотеки в класс.”“я ехала в класс из библиотеки.”在俄语里意思相同,因为俄语中有前置词以及名词形式上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语序对句子的语法意义影响不大。这个句子在汉语中只能说“我从图书馆到教室去”或者“我从图书馆去教室”。“图书馆”和“教室”不会因为“从……到”和“从……去”这些介词产生形式上的变化,要表达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在汉语里是不能颠倒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汉语的补语和状语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对俄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俄语中的补语和汉语中的补语是完全不同的,这时候,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混淆两种补语。另一方面,汉语中状语的位置常常是不固定的。汉语语序的重要性对于来自俄语圈的学生来说是需要重点强调的,因为俄语的语序是比较松散的,其形态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时间顺序原则”能很好地说明汉语中状语和补语的差别,状语要说明主语产生的动作是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往往在动词之前;而补语表示的是动作产生的结果、可能性、程度和状态等,所以必须出现在动词之后。例如:

  (3)小朋友在床上跳。

  (4)小朋友跳在床上。

  这两个句子中,“在床上”是状语还是补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小朋友跳”和“小朋友在床上”这两个句子中是怎样的时间先后顺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发现更多的普遍规律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关于补语和状语的问题、连动句和并列复合句等问题的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距离相象似性原则

  关于距离象似原则,Haiman(1983)将其表述为“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的成分之间的距离。”Givon(1990)称之为“相邻原则(the proximity principle)”,定义为“在功能上,概念上或认知上更接近的实体在语码的层面也放得更近”。也就是说,句子中词汇之间的表层形式连接越紧密,其语义联系往往也越紧密,“形式关系是意义关系的临摹”。王寅将距离象似性定义为“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

  首先,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汉语中多层定语的语序问题。按距离象似原则,如果一个名词前有多个形容词修饰,那么越是本质的重要的特性,与中心名词靠的越近,反之,?t越远。例如“公园里那些红色的花”,与中心词“花”关系最紧密的应该是形容其颜色的“红色”。这个原则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语序上的问题,有利于语法学习。

  另外,还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汉语“的”字的运用。张敏在考察名词短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时发现,“的”字的隐现主要表现为语言结构的紧密或松弛,实际上反映着概念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比如在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中,有“可让渡”和“不可让渡”两种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跟学生强调身体部位的名词和一般的物件是属于一类的,是“可让渡”的,这类名词和主体的概念距离较大,因此要加“的”,如可以说“你的脚”“他的房子”;而除此之外的亲属关系类名词是“不可让渡”的,这类名词和主体的概念距离较近,所以可以不加“的”,如“你的妈妈”也可以说“你妈妈”。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则讲解偏正结构中中心词与其他修饰语在位置上的关系,同时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会有相同点。例如在俄语中一般也说“красивый белый цвет”(美丽的蓝色的花),因此在向俄语圈的留学生教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从人类基本的认知方法入手,同时利用汉语跟其母语相同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对于加“的”、不加“的”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基本的认知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句法象似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对象似性中具有代表性的映像象似性和句法象似性中的数量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距离象似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分析,积极引用象似性的理论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结合汉语本体的特征,在教学方面另辟蹊径;另一方面,根据汉外语言对比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将抽象的语言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启发一些对外汉语教师探索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法的理解能力和对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其汉语水平。

象似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汉语 对外 应用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