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潜力与发展政策研究论文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潜力与发展政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03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潜力与发展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48 -03

  一、产业转移理论概述与现状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

  由于产品需求或资源供给出现变化,企业作为主体通过投资、贸易或技术转移等方式将资源要素从一国或地区向另一国或地区转移的经济调节过程和互动现象,就是所谓的产业转移。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1.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继续扩大

  河南省紧抓国内外产业纷纷向外转移的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方面得到了一定突破,积极营造招商引资好环境,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外移,承接规模实现了逐年增高。

  首先,FDI规模在不断增长。到2013年末,落户河南省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经从寥寥无几增加到81家。

  其次,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启动,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规模增长更是迅速。截至2013年,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比2012年增长了23.3%,相比2008年增长了2.4倍,6年时间翻了两番。

  2.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质量逐步提升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不但规模逐渐增大,项目质量也在逐步改善。譬如,2011年仅一年时间就增加了8家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高、科技含量高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据统计,至2013年年末,在豫投资的中国500强企业已达146家,世界500强企业则高达12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为81家)。

  3.承接项目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上来看,三大产业的差别明显。以2013年为例,河南省承接FDI总额为1345695万美元,第一产业吸引FDI金额占总额3.29%,第二产业占比为71.51%,第三产业比重是25.20%(见表1-1),可见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在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上享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基地,对食品类深加工的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河南省还盛产各类矿产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矿产资源的保持量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河南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原油持有储量稳居我国第8,天然气居第11位,煤炭居第10。

  (二)劳动力优势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河南省工业化水平较低,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就目前来看,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劳动力优势已经起了重要作用。

  (三)区位与交通优势

  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另外河南省还是我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要塞,是国内主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中心,具备水、陆、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系统。

  (四)产业基础良好

  时下,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以食品、轻纺、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医药和机械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具备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如双汇、三全、宇通等,为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市场广阔

  从市场需求来看,河南省人口众多,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产业项目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消费性产业项目及中间投入产品项目,河南省本身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对中间产品需求和技术需求十分广阔,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品和中间产品市场。

  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承接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投资软环境较差

  产业发展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与自然资源、配套产业等硬环境相比,投资者进行产业转移前,往往更青睐于选择具备良好产业发展软环境的地区。

  河南省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硬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在软环境上却重视不够:市场经济观念落后、法制环境混乱、社会形象欠佳、诚信缺失、政府部门服务观念不强和政府行政效率偏低等。

  (二)产业配套能力较差

  产业无法依靠自己独立发展。所以产业配套能力是企业得到发展的支撑,是转移方在选择产业转移承接区时考虑的必要条件。

  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能力差正是限制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河南省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但仍然存在配套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内外产业向省内的转移。

  (三)过分依赖产业转移,缺乏自主创新

  在承接产业过程中,河南省努力致力于怎样吸引更多更大规模的国内外产业,却忽略了怎样吸收以及能不能吸收和消化外?硐钅康南冉?技术,忽视了有效发挥外来企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忽视了自身的技术科技创新。在技术上一直依赖别人,河南省承接的产业终将被淘汰,河南省也永远落后在技术的后端。   (四)高素质人才供应紧缺

  河南省虽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享有数额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总体结构不尽合理,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人才相对短缺,所以说劳动力资源优势并不能很好地转换为人力资本优势。

  (五)承接产业转移时的盲目性

  1.承接地各地区存在承接产业趋向同质化

  在考核压力等政府的驱动下,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承接外商投资的规模和数量,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最终出现一个地区承接产业趋向同质化的现象。

  2.承接低端产业项目,造成环境污染

  河南省部分地区一再降低对承接项目的审批力度,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都盲目大力承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伴随着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前进,河南省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逐渐出现了一些障碍性因素限制了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更好的响应发达国家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外移,河南省应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河南省的整体竞争力。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优化产业转移硬环境。

  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河南省必须加强省内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其次是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最后是加强能源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持续的能源保障。

  2.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开放力度和领域,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河南省整体的市场经济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竞争中的作用。

  (二)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河南省应该以自身优势产业为主导,积极承接带动能力强、辐射力高、关联程度强的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上下游相关产业落户,拓宽、拉长产业链条,增强自身产业配套能力;整合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配套,依赖优势产业链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带动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三)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河南省在承接技术密集向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该重点学习转移产业的技术、管理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根据河南省的省情进行自主创新,延长承接技术的生命周期。

  首先,河南省应该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承接。

  其次,应鼓励移入的高新产业在本地设立科研机构,积极促进当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协作;政府也可以对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最后,立足于自主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把先进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生产系统。

  (四)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首先,积极培养人才。河南省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教育优先,重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其次,重视人才的引进。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多途径的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或者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引进。

  (五)有选择地吸收产业转移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应避免盲目接收,应根据省内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资本引进,防止低层次、简单化的转移。

  首先,应出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产业转移过程的约束与指导,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路;另外,还应对承接的产业进行前景和潜力方面的科学评估和检测,再考虑是否接收。

  其次,应弱化GDP竞赛、招商引资目标等政府考核压力,防止部分地方政府之间无序竞争。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潜力与发展政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河南省 河南 潜力 转移 现状 政策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