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探讨论文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1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探讨

  ERP系统的应用优势显著,但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引进ERP系统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能,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定义及其要素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障经营效益,从内部所开展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内控环境、内控活动开展、风险控制、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内控过程中的监督等几个方面。其中内控环境的构建是开展企业内控的基础,具备成熟的环境才可促进内控的高效开展。此外企业时刻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正是应对企业风险所开展的管理。内控的活动开展,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的过程,这里的活动开展除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外,还包括内控相关保障措施的开展。信息沟通是内部各部门、从领导层到基层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信息的沟通与交互。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各部门可以及时接受来自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指令,领导层也可以通过所接受的信息,明确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情况、企业的经营情况,各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协力与协调。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信息反馈,制订下一步调整方案,明确企业经营以及内控是否合理,如果存在问题,就可以根据信息反馈制订调整方向。

  二、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针对ERP在具体内部控制设计时,必须明确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并充分地进行合理设计,严格遵守全面性、统一性以及成本效益性等原则。要想达到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内部控制目标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系统的安全运作;其次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要及时反馈出财务报告的相关信息,进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完整,加强合法性与真实性,落到实处,深入实践;企业也可以建立健全相应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的措施,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形成。

  (二)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ERP的实施过程就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需要将组织结构设计与ERP理念相结合,要严格平衡业务流程、规范数据输入环节,做好权责分配的相关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传统数据的处理能力,进行全面的审查与优化,不断弥补缺失;加强预算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责任制,加强系统数据输入的运作效率。

  (三)增强系统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及时对系统开发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造和管理,也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从而更好地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策略。例如:在ERP总账管理系统中设立具体的明细条款,加强数据库的整体统一,可以为后期的会计数据的审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三、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具体完善路径

  (一)ERP系统下总账管理的内部控制

  在ERP系统中,企业总账管理涉及了大量的企业财务信息,维护这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正是保障企业总账管理质量的关键。

  1.设置权限

  企业设置科学合理的授权操作制度,凡是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不得接触和操作ERP系统,同时具有操作权限的人员也要严格遵循操作账号密码制度,同时操作日志记录制度,等等。

  2.防止虚假账表的内部控制

  凭证一旦审核通过,就不能擅自修改。审核过程中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凭证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审核人员要签字盖章,进而从根本上防止虚假账表事件的发生。

  3.保证数据准确,做好会计报表内控管理

  为进一步避免会计报表中相关数据在输出时出现严重偏差,导致财务指标出现明显错误,作为会计管理人员,要对会计报表输出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析,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对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表报送时,要保证数据登记在案,向其他部门输送财务报表时,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及控制,从而减少无控外流情况。针对会计档案输出,要严格根据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对其进行准确保存。而对于存储数据所用到的云端、光盘等,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进行备份处理。

  (二)基于ERP环境,开展采购、付款内控管理

  1.采购合作商内控要求

  对供应商及相关合作商的批准权限进行设定,从而及时了解新供应商信誉情况,帮助企业正确选择合作伙伴。为避免信誉不良合作伙伴流入,并减少企业实际损失,要对审批岗位进行优化,设置专业审批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相关质量检验标准,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合作伙伴发货速度、供应能力、退货条件、退款流程等进行评估,从而进一步明确内控合作伙伴服务水平。只有满足要求,才能确定合作关系。

  2.制定采购环节审批权限

  为避免请购单错误现象,要对其品名、规格进行明确,同时对价格、交货日期进行确定。由于交货日期可能存在问题,也会出现采购价格大于预算价格情况,为此,要设置专门审批人员对请购单内容进行检查,保证价格合理,从而做好成本控制。如无问题,则直接将结果反?给采购人员。此外,还应强化采购单的审批工作,保障采购单的信息质量。此外在C智能ERP系统中,系统会先对采购需求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明确采购需求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不可行,则采购需求无效,如果系统预测结果为可行,那么就会生成明细单,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给出采购建议,以此作为依据,开展采购活动,避免资金浪费。   3.付款环境的内部控制

  ERP系统中为有效避免业务员占用采购款项,企业应要求转院负责采购订单管理、验收报告管理、财会发票管理。对于支付、结算则由另一位财会人员进行管理。对于已付款的采购项目,需要在卖方发票以及系统中做好记录,录入系统,防止重复付款。

  (三)ERP环境下库存管理的内部控制

  1.入库环节的内部控制

  当采购物资交回仓库后,需要先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和订单、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对照,确保数量、质量合格后,再入库。

  2.库存保管的内部控制

  库存保管工作除对入库存货进行常规登记外,还要对存货的数量、入库日期、质量情况、状态以及存货地点等相关信息。同时根据库存物资的种类做好分类管理,建立分类档案。为防止企业资源的浪费,包括物资的使用、保管以及调度等都需要经过有领导授权凭证才可进行。同时当库存资源发生变动时,需要在ERP系统中及时做好相应的信息修改,做好信息更新。为保障库存物资质量,可建立责任追究制,由负责的人员做好日常?S护管理,如果物资出现损坏、缺失、就需要追求责任人员的责任。

  3.库存定期盘点

  企业需要定期对物资资源进行盘点,包括质量、缺损等,由企业领导层人员、财会部门、库存管理部门共同开展,以账实相符为原则,防止资源流失。

  4.出库环节的内部控制

  为避免内部员工随意挪用企业物资,除定期盘查外,对于库存物资、产品的出库都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出库必须有相关材料,如领导开具的物资调取凭证,或产品销售订单等。出库时,需要在ERP系统中填写出库材料、产品的出库日期、类别等相关信息,做好相关信息的及时更新,保证账实相符。

  (四)ERP环境下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1.保证销售订单与企业生产和库存相匹配

  接受来自客户的订单是销售环节的第一道程序,从源头开展内控,首先由企业指派的专员对订单进行审核,未经审核的订单则被视为无效。审核内容包括订单的合法性、订单是否满足企业的销售标准,当前库存是否能满足销售订单需求等。经审核后,在订单上标注已审核,录入系统,正式生效。

  2.保证销售合同的合法性

  订单生效后,由ERP系统生成销售合同,要求甲乙双方进行合同签署,而合同的签署必须由企业指派的专人进行,不可越权代签,加大处罚力度,严控此类情况的发生。

  3.针对资金回笼的内部控制

  坏账、呆账是影响企业资金回笼的重要因素。为促进降低坏账风险,企业除加大追缴力度外,还应从内部控制入手。例如在ERP系统中,针对赊销商品设置日期提示功能,根据这一功能,能够动态关注账款拖欠情况,并根据拖欠时间、金额进行排列,使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资金回收催缴活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借助ERP系统,企业能够将采购、财管、销售等各经营环节实现有机结合,提高运营效率。但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对以往内部控制模式进行改进,结合ERP系统的优势,开展动态、全过程的企业内部控制,从而使ERP系统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部控制 内部 过程 控制 系统 管理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