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2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一、盈余管理内涵

  有关研究盈余管理的理论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学术界对其定义尚未达成一致。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Scott(1997)从经济收益角度出发,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综上,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有意识地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1.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对于同一项经济交易或事项可能存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有四种方法,不同的计量方法对企业当期的经营利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些上市公司需要调高利润时,可能会选择缩短会计估计的折旧年限或者采用能够减少折旧费的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此外还有存货的计提方法,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等都是类似的情况。

  2.利用会计处理的时间差进行盈余管理

  所谓时间差, 就是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上做文章。收入和费用是以权责发生制原为基础,同时应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予以确认,企业在实际经济业务中,为了向市场传递较好的信息,不会完全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收入和计提费用,管理层可能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虚构收入事项等调整收入确认,例如在当期的销售收入未实现时,企业通过“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账户提前确认收入,在下一个会计期间采用以销售退回的方式冲销提前确认的收入。同时为了与本期收入的增加进行配比,企业会提前确认费用,还可能存在递延当期费用来推迟费用的确认,进而增加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利润。

  3.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可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解决公司当下的财务困境。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却钻空子,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主要原因系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着重修改了债务重组部分的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将债务重组收益都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当期的净利润。毫无无疑这又给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角度。

  4.利用关联方交易?M行盈余管理

  关联方交易是非竞争化的交易,价格采取的是协议定价而非市场的公允价格,往往存在不公平的交易。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价格,例如低价购进关联方的存货,再以较高的价格向关联方转卖,可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自由转移。其次,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也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常有无偿划拨母子公司间的资产、转让转换资产、重组进潜在获利能力强的资产等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公司的业绩水平。

  5.利用非经营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非经营性项目的易操作性、偶发性、易实现的特点,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当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可通过出售、置换固定资产等方式突击增加企业利润,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此外还有政府部门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税收返还、直接的税收补助、地方财政补贴等,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目标利润,就会千方百计获得各种补助和减免。

  三、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不能绝对地评价是好是坏。如果超出了一个合理的限度,必然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所以对盈余管理有必要防范。

  1.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在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规定更加详细的使用前提,减小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使会计准则更具针对性。另外对于公司IPO、增股配股的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综合反映公司的能力与价值,并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业类型建立不同的参考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公司的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准则制定机构要定期研讨会计准则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漏洞,对未来经济行为的创新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到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准则的修缮走在经济形势的前面。为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制度,可建立披露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变化等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投资者对大股东的监督情况。

  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

  首先,允许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上市流通,以鼓励机构投资者,解决“一股独大”带来的内部控制人问题;其次,应当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加独立董事人数,赋予其一定的权力,真正起到独立监督的作用;再次,健全经理人市场,建立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防止管理人员短期行为的发生。为提高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应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可将各个机构之间具体的相互监督责任明确地写入公司章程,科学设置不相容岗位,使内部制约机制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3.健全完善外部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独立性

  我们应努力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职能和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首先,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和更换机制,真正做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其次,要强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风险,从法律上来引导注册会计师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同样的,证监会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追究违规人员的相关责任,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最后,证监会的监管指标体系应逐步从单一指标向多重指标过渡,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该企业是否会在经营管理中使用盈余管理,因此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企业可制定一项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定期对会计职员进行职业道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布,让公司内部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着重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声誉的影响,让其首先从心理上拒绝盈余管理。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复杂多样,导致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困难。盈余管理是与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同时存在的,所以如何在约束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保持会计核算应有的职业判断和选择空间是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大难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会更加多元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防止进行其进行过度盈余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盈余 对策 上市公司 手段 我国 管理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